差不都有10位蕨经读者来问我怎么看榆林市第一医院产妇跪求剖腹产遭拒后跳楼断送两命这件事情。
其实我不太想太多说、因为我觉得互联网上的讨论其实已经非常全面、极尽细节、甚至到后来我个人感觉有点死抠剧情的味道了。
但如果允许我以一个相对冷眼旁观的群众角度来说几句的话、我的看法如下:
①目前热议程度最高的榆林市第一医院公布的视频记录不是产妇『曾经下跪』的决定性证据。
↑上面这三张照片我不认为可以证明产妇在下跪哀求剖腹产。很简单、没有关键辅助信息:声音的存在。
听不到声音的时候、光靠纯视频视觉信息完全可能导致巨大的偏差、比纯文字记录(除非文字恶意编造)更可能有偏差。看似下跪的动作配上现场录音的话可能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并且若产妇真是下跪、边上人群的反应似乎也不应该是这样、不符合至亲跪在你面前时候人的本能反应。所以这是可疑的。以中国社交移动互联网的尿性、冷静一些保持观望比上来就开始急于判断踊跃发言有益得多。多少事情多少次反转都还未必能有一个有公信力的结果、但是公众似乎永远无法汲取既往经历教训、导致一个个本来极其值得学习的真实案例最后常常被捣成一口口更加浑厚的粪坑。
同时、上面这张被狂转到几乎要飞起来的『产妇住院知情同意书』也只是非常普通的一般知情同意书、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大多数阿狗阿猫都要签的。这不是一份免责『拒绝剖宫产』后果的知情同意书。所以港珍刚看到榆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贴出这张图的时候我还纳闷了几分钟——这张图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干嘛要贴呢?当且仅当这份东西是为某位患者的个人特殊意愿而量身定制的免责内容、譬如『任何情况下我绝不接受剖宫产!』我才会感到震撼、一个个字地精细咀嚼过去。
榆林市第一医院的公关危机处理在我看来是有点问题的、有些视频截屏有些照片放出来却不能解释清楚反而让明眼人几下子感觉哪里不对的话、反而会把事情引向更加和稀泥的方向、而中国互联网本来就已经足够良莠不齐了。榆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急于自证清白的欲望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如此应对的方式其实很不划算。
②但我仍然非常倾向于认为家属才最有可能是本次事件最大责任方。
我上来就先把榆林市第一医院在应对这起事件上的问题说了一通。但若要说这家医院是否想通过互联网运作来洗白自身存在的严重过错或者责任、我个人很难接受这种猜测。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确切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于是从中国整体医疗氛围以及既往历史种种来看、我完全不认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一家医院会不惜冒着产妇与家属的群体愤怒、记恨乃至仇恨的风险去硬着头皮将『绝不剖宫产!』五个字进行到底。须知在一个医闹如此频繁、甚至时有血光之灾发生的土地上、医院没有任何好处、任何强烈到无法放下的动机去坚持有痛顺产到底而绝不松口、相反如果医院这样做的话只可能面临相当大程度的秋后算账风险——医闹、甚至是血光之灾级别的医闹。所以在我看来医院才是责任主体的情节假设是相当荒谬可笑、不符合基本常识的。
若是在十年前、我甚至敢于立即判断医院绝对不会不让患者剖腹产。因为彼时产妇只要想剖就给剖的话、医院有钱赚、家属尽开颜、双方HAPPY握握手敬个礼你是我的好朋友、这辈子再~见!但后来中国接近50%的剖腹产率实在太高了以至于连世界卫生组织都看不下去有点点名批评般地表达了忧虑之后、管理层终于感觉到了震撼。当然这种震撼不是因为看到了剖腹产当下很爽而未来给产妇以及新生儿所带来的各种健康或者成长上的风险、而是感觉没面子了。中国很多事情能否改善、关键常常是看有没有面子、而不是有没有实质、严格而言是看管理层有没有面子。于是后来就又开始拼命强调起医院的顺产率了、要求数字一定要好看、并也不怎么在乎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数字你背后已经周边实际上需要作多少周到缜密的软硬件支持工作。这个真心不想多提了、我只是想通过这一变化来说明现在医院的确已经有了主观抑制剖腹产比例的意愿这是事实。但是这种事实在产妇家属仇恨医闹频频的巨大风险面前、我不信有任何医院敢坚持不给于剖腹产到底。有病呢?
当然我不是说医院绝对不可能占责任大头、但我觉得从概率上讲、可能性太低了。
③那么直接触发这次悲剧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现在没有任何确切证据。社交互联网平台上只是汪洋一片的口水加上慢慢有点往八卦方向变味了的倾向。我一直很迫切想要分享的一件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科学思辨是收敛的而绝对不是发散的。当证据没有出来、甚至连帮助你正确判断的材料都凌乱不齐的时候、你所谓的各种盖棺定论是毫无意义、本质上属于自娱自乐的。当然这不妨碍对于一些合理可能性的讨论、正如上文的第②点。
今天微博上、有很多人包括医生一早就开始怀疑产妇是否有抑郁症啊?言下之意似乎是否则你看古往今来有谁生孩子的时候痛得想要跳楼的、情绪正常的人怎么会呢?说一句重话:这是我个人觉得非常恶心的观点。确切信息与证据都还没有集齐的现在就已经开始猜测抑郁症太不应该了---凭什么说是抑郁症?这既对死者不尊重也对广大抑郁症患者不尊重。谁告诉你抑郁症患者疼痛了就会跳楼?毫无根据胡说八道。碰到问题就把抑郁症当万能垃圾桶、是粪坑环境本质的又一体现。的确有人会因为疾病自杀跳楼、譬如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确有因为癌痛而跳楼自杀的。然而拜托搞清楚两者之间巨大差异:产程痛苦再怎么说也只是这么几十个小时的痛苦、而癌痛常常是以月为长度单位计算的。同时癌痛的最终结局是万劫不复无可避免的死亡、这对于人心的动摇和绝望程度是生产之痛所完全不能比拟的。癌痛之所以能让人主动求死、是因为痛还是因为痛背后的绝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同时、产程的疼痛可以考虑以无痛分娩来解决、这一点基本上已经被讨论透了。但疼痛本身的确不是剖腹产的指征。原则上讲、只有符合剖腹产指征的状况才应该实施剖腹产、不符合指征且总体状态不差的情况下、即便在西方国家医护人员也一样让你加油自己生的。当然他们有可以入保的无痛分娩方案是事实、可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假如在中国目前无痛分娩享受比例总体还非常低的客观情况下产妇就因为喊痛医院就立即给予剖腹产的话、那么这种不符合剖腹产指征的操作本身是否就是巨大隐患呢?——刚开始时可能有几名产妇实在痛得撕心裂肺惨叫连连、所以就果断给予剖腹产、那这口子一开、将来越来越多的人稍微有点痛就也要求剖腹产的话那这件事情还应该怎么去管理呢?当本来可以两全其美双方都Happy Ending的无痛分娩因为麻醉师力量不足、以药养医等中国式医疗体系营生怪现状致使医院动力不足而缺位时、顺产和剖腹产的现场沟通和决策到底应该怎么去做?
这一点很关键。医院行剖腹产可以规避自己风险还有钱赚、符合自己利益。然而产妇家属可能因为各种盘踞头脑的固化旧式思维(或是迷信女人就非要顺产无论是否符合指征、或是根本就是不在乎女人生产之痛、认为千百年来女人都这么下来了你一个人矫情个鸟?)坚持要顺产。家属也完全可能以疼痛本身不是剖腹产的指征为理由替产妇决定拒绝剖腹产。而产妇此时可能真的痛得已经临到极限了。于是这个场景下的现场三方沟通就变得极端重要、却很难调和。
个人猜想: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沟通好。
医院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不要去介入产妇与家属的讨论、你只要都愿意签字怎么都可以我无所谓、我要没兴趣和你沟通、因为沟通不但没有钱还可能带来风险。
家属蛮横固执坚持己见、产妇在他们眼睛里上只是一台血肉组成的生育机器、且因为前面提到文化与传统心理原因根本上就没有真正在乎过产妇的痛、认为谁不是这么过来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产妇对于院方和家属都产生了不满情绪。这种情绪伴随时间流逝越来越强烈、最终变成一种在那个瞬间里难以阻挡、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是什么状态的自杀冲动与激情。完全有可能、在视频所看不到的角落里跳楼前不久产妇和家属之间发生了强烈的口角、甚至互相说了非常刺激对方神经的话也未可知(譬如『就你最矫情!』等等)。因为没有足够的情绪触发的话人一般是不会激情到失去理智的。但在那个场景下、或许院方也觉得无法介入、就拿着笔等他们爱签哪里签哪里、随他们去吧。
家属如果能够更加耐心关爱、结局可能不同。
院方如果能够更加积极介入、用心沟通、解决可能不同。
令末期癌症患者跳楼的或许不是癌痛本身、而是背后的绝望。
那么令这位产妇激情之下跳楼的、为什么就一定是产痛本身、而不可能是背后的绝望、另外一种绝望、一种直到临盆之际才看清家属本性的绝望呢?反过来说如果只是产痛就有可能让人去跳楼或者以其他方式自杀的话、那么古往今来那么多经历过产痛的产妇为什么在临盆之际自杀者如此极端地少以至于我好像到现在也只看到这么一例?换言之、假如不让她感受到如此绝望、或许再痛一点也都忍受下来了呢?
的确、我很认同在今日科技昌明的时代明明有条件实施无痛分娩却不提供给广大产妇本质上是一种反人道的行为、但一码事归一码事:即便在没有无痛分娩的时代、古往今来有几个产妇是因为产痛本身而自杀的?如果看到这个案例真的就只看表面、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产妇是因为剧痛而跳楼的简单粗暴观点的话、说不定往后的结论就都会错下去。极端状况需要某种场景来构建、这个场景构建靠产妇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这是我的观点。
当然、死者不会再说话。以上这些都只是猜测、真实细节如何、未必将来一定都能水落石出。
④最后、医院可能的最大责任在哪里?
医院绝对是有责任的。在我目前看来、医院可能的最大责任在于它竟然没能阻止一个产妇在自己医院里自杀。不要对我说产妇没有任何精神疾患问题、产妇是完全行为能力人、所以这和我们没有关系。和你们当然有关系——五楼了那么高、你为什么让窗子可以敞开让一个身怀六甲的产妇有机会跳下去?完全可以锁死只允许开到一个角度让人无法跳出去同时也不影响通风。国外很多建筑以及酒店都是这样操作的。的确医院里自杀是很小的概率、但这种小概率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的、这不是第一回。很多细节应该事前考虑周到。虽然这个案例中产妇激情上来的时候有可能即便不跳楼也会拿起病房里某处的锐器进行自伤、但如果那样的话获得拯救的可能性高得多、而且医院的责任也更小。为什么不做到呢?
津婉这篇本质上不再是医学角度、而是个人的一种思考。并且希望以观望的、收敛的角度来作合理性猜测、不作任何实质判断。只想以此抛砖引玉、或许能够有利于大家接下去更好地观察这一事件的发展。我们愿两位死者安息、但事情本身又是极好的学习契机。因为毕竟、
不学习、何以反省。不反省、何以避免下一次的悲剧?而冷静观望、在最初阶段多观察思考少判断、或许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手段。
完。
让我们始终一起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