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国土安全部下属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负责征收关税。自2024年11月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以来,他持续表态要对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新的关税。
艾维商学院教授肖特(Andreas Schotter)指出,如果美国对加拿大征收10%的关税,将导致加拿大GDP两年内萎缩2.4个百分点,各行业约50万个就业岗位面临风险。如果是征收25%的关税,还会导致严重的供应链中断、超过2.4%的GDP收缩。汽车等严重依赖跨境供应链的行业将受到最严重打击。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去年12月曾表示,她担心当选总统特朗普征收广泛进口关税的计划可能会破坏遏制通胀的进展,并提高家庭和企业的成本。
投资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全球宏观研究主管路易斯•奥加内斯(Luis Oganes)表示,美国提高关税,将为其制造业提供保护,短期内支持美国经济增长,但将对美国主要贸易伙伴造成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时任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莫里斯•奥布斯特菲尔德(Maurice Obstfeld)表示,新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可能尤其具有破坏性”,但对美国也“有害”。以汽车制造业为例,该行业“依赖于遍布三国的供应链”。如果破坏了这条供应链,就会对汽车市场造成巨大破坏。这有可能推高价格,减少产品需求,损害公司利润,进而拖累投资水平。
胡艺称,以特朗普对关税措施的执念,他必将在其上任伊始,携大选大胜的民意和参众两院多数的优势,展开其对全球的关税攻势。首当其冲的是对美贸易存在较大顺差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墨西哥、欧盟、中国等,东盟部分国家如越南等也会紧随其后。
胡艺强调,
特朗普关税将会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产生巨大的冲击,大大增加全球贸易的风险和成本。
这种冲击将是全产业的,尤其是美国高度依赖海外的工业品,如钢铝、家电、电子通讯产品,机械产品、服装鞋帽、家具玩具等。
近期美股、比特币等资产大跌,“特朗普交易”出现部分“熄火”现象。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投资者仍在评估特朗普新政可能产生的影响。
“特朗普交易”局部降温,反映出投资者关注力由政策的“再通胀”效应,转向“货币紧缩”甚至“滞胀”风险。
究其原因,美联储2024年12月议息会议释放的鹰派信号是导火索。而深层次原因是,特朗普新政本身存在矛盾之处——尽管其减税、放松监管等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关税、驱逐移民等政策可能从供给端加剧通胀,导致美联储维持较高的利率水平。持续的高通胀与高利率环境可能抵消经济上行的力量,最终将美国经济引向滞胀。
具体来看,钟正生认为三大因素共同驱动了交易风格的转变:
一是,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的重要转折;二是,美联储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包括在加密货币问题上;三是,“贝森特交易”偃旗息鼓,美国财政风险阶段性暴露。在上述背景下,10年期美债利率主要由期限溢价推升,加剧美股大盘压力、触发风格切换。
截至1月16日22时发稿,有着“全球资产定价之锚”之称的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68%左右;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大关。
部分资料来自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