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沙梨熊286
知识的良心 效法的源泉 文盲的导师 萝莉的救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沙梨熊286

教主(四)——大茶饭

沙梨熊286  · 公众号  ·  · 2019-05-16 09:34

正文

往何处去又是一个新问题?起初打算安排教众分批渡海前往埃塞俄比亚暂避一时,因为埃塞是科普特教王国,和他们这些景教新枝有传统业务上的关联,头两批人员撤离之后,城里风声一时看起来缓和了不少,教主此刻还想做最后的努力,渡化城内那些无知愚民,可最终还是鸡同鸭讲,无济于事。

麦加的权贵给埃塞国王去信,要求引渡教民。局势再度严峻起来,于是教主想另辟蹊径,转而去西南闭塞小城塔伊夫传教。他认为那里民风淳朴,适合开展工作。没想到穷山恶水出刁民,他和义子载德二人在塔伊夫登台演说不到五分钟,台下无知暴民们就开始用石块板砖攻击他们,当场把他们砸得是桃花朵朵开,幸亏他乳母的女儿,也就是从小背着他玩的谢伊玛恰好嫁在本地大户为妻,路过救下了二人,护送到城外景教徒的葡萄庄园才保住了性命。

在回麦加的路上,载德垂头丧气,可教主却显得若有所思,面露嘚瑟。小载不解,就问大哥,咱俩身负重伤,拄拐而行,这辈子基本告别自行车了,混到这步田地,还有什么深沉可玩?教主回答,图样,刚才偶恍惚之间,大天使又来托梦,说安拉得知你我遭遇,异常震怒,要放天火焚毁这座不义之城,可偶有好生之德,不念旧恶,为全城无知百姓求情,所以真主这才熄了雷霆之怒,亲口许偶前程似錦,今后运交华盖,好日子不远了,老表,要顶住!

回到麦加之后果然有好消息传来,埃塞国王宣布保护所有基督徒,严词拒绝了麦加贵族引渡教民的无理要求。教主闻讯结合在塔伊夫遭遇,又颁布最高指示,今后若有铁血弘法之日,埃塞为不征之国,塔伊夫则须受刀锋洗礼。果然恩怨分明,霸气侧漏,输人不输阵。小熊要拿小本子记下来,未来必要复兴东莞,清洗同济!

言归正传,下一步又该如何走?天无绝人之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远方绿洲城邦叶斯里卜突然来了一支使团,拜访奥马尔,请他去调停当地部落纷争。

这里先谈谈此前叶斯里卜地方政局,这座绿洲小城本是犹太人所建,有灌溉系统,专营经济作物椰枣种植,同时也是商路上重要的贸易集市之一。犹太人大家懂得,天生资本家,从也门引入了甲乙两个阿拉伯部落当劳动力,年深日久,当地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阿拉伯雇工预备成立部落工会,反客为主,但甲乙都是蛮族出身,彼此间素有积怨,始终未能对外达成一致,故而甲族派代表赴文化程度高的麦加寻求牙人仲裁,奥马尔觉得这是一个良机,顺势捧出了教主。而教主恰好又是乙族的娘家侄儿,那么一顺百顺,三头六面到齐,茶楼拿言语,促成了甲乙和解,甲3乙9,组成12人的部落公会,教主表示愿意带领门徒迁居叶斯里卜,代表当地工会与犹太老板协商劳资关系,而甲乙两部也承诺集体加入教团。

这是首要题眼,不光是有了根据地,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了群众基础,麦加的老兄弟=革命骨干,参加教会主要是义理认同,反对麦加阶层固化的旧体制,而叶斯里卜的新兄弟=革命群众,入教目的是谋取自身福利,希望有人引领他们和犹太老板斗。干革命,领袖是太阳,骨干是月亮,群众是海水,捧日之月引发潮汐,才能掀起历史的巨浪。

教主在动身之前,又有了一次著名的神迹,夜行登霄。传说某天夜里,驾驭天马一夜之间来到耶路撒冷,然后从阿克萨巨石上攀登天梯,达到七重天,见到了以摩西为首的历代使徒,然后又拜见了真主,面授机宜,确定了教会今后礼拜仪轨。

以上这段是什么玄机?实际说的是教主和叶斯里卜犹太老板们讲数。彼此之间也达成了一个城邦公约,犹太人承认他作为当地阿拉伯部落联盟话事人的身份,而他也保证作为升级后3.0系统管理员继续尊重旧1.0版本开发者的既得利益,例如过去在麦加做礼拜时是对着天空,迁居后则附和犹太教主张,面朝耶路撒冷方向礼拜,这其实也是一种伏低认小的技术性策略,在教主心理来说,今日蹲下是为了它朝更高的跃起。

那么问题来了,犹太人为何接纳他的提议?道理也很简单,犹太人的贪婪本性使然,犹太雇主客观上需要当地阿拉伯劳动力,也清楚这批雇工桀骜不驯,所以想要寻找合适的人做台前代理拿摩温。什么人合适?最好是和犹太人同为商界出身,能有共通语言,并有相似信仰,因为教主看上去是非常合适的工头人选,所以犹太佬才欣然应允教团入城。这就应了那句老话,行得山多终遇虎,资方难逃两万五。

接着是教主率领麦加骨干如何逃避麦加敌人的追杀,千里转进叶斯里卜的长征故事。过程那是相当惊险曲折,对头悬红百峰骆驼,要取教主的项上人头。这部分自行google,千言万语一句话,他们是播种机,他们是宣传队,他们是宣言书,反正他们什么都是,无处不在。


来到叶斯里卜之后,教主把城市改名为麦地那,也就是使徒之城的意思,城邦公会里的犹太代表们也没啥意见,反正具体是哪个使徒,彼此可以各自解释,只要当地阿拉伯工人996,犹太老板继续闷声大发财。

麦加迁士们抛家舍业,初来乍到需要安身糊口,麦地那辅士们则引颈盼望,教主能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福利分红。怎么办?想动城里犹太族群的脑筋,人家实力也不弱,仓促间操切不得。那就剩下一条路了,大茶饭!

教主先主持迁士和辅士两两配对,义结金兰,既团结了新老队伍,又让老兄弟能在新伙伴帮助下安顿落脚,然后组织小分队出击,袭扰麦加贸易线,打击商旅,从而建立声望,吸引更多贝都因部落加入教团大茶饭事业。

在多次小规模袭扰得手之后,获悉麦加首富倭马亚族长苏富扬率领一支庞大驼队满载价值五万拜占庭第纳尔金币的货物正在返回麦加的路上,教主觉得机会来了,亲率三百兄弟出城,预备做这一单大买卖。而麦加城里也听说了教团出兵的消息,派出了千人援军来到商队返程必经的白德尔山口接应,以防不测,三路人马在同一时刻,先后皆往此地汇聚。



麦加援军先到,安营扎寨,等待苏富扬,教主第二个到,派出探马侦测到了前方敌军营垒,预备夺营劫寨,而苏富扬更狡猾,他也派出斥候探路,发现了大量新鲜驼粪,判断出其中椰枣核是麦地那特产,于是连夜改变行动路线,绕小路回麦加去了。那么问题来了,剩下教团和麦加人怎么办?

麦加人多数都想回家,因为他们出战是为了保护商队里属于自己先前投资所得的财物股份,如今货物已安全无虞,自然想收兵回家。教主手下辅士们也不想打,他们是为战利品而来,既然商队溜了,那打赢了也没钱分。只有教主和迁士们想要一战,从政治上教主认为这次是个机会,从感情上迁士们恨透了过去讥笑欺凌自己,并在他们长征后侵吞自家不动产的麦加权贵。

教主决定一战,战前自然又有神谕托梦鼓舞士气,还把周边所有水井填埋,以示必胜决心,意味着若夺不下对方营中水源,几百个兄弟根本没有足够水袋能够支撑回到麦地那。辅士们赶脚有点晕,说好是香港打劫,怎么变成澳门赌命?文盲书读的少,只好跟着硬顶上。

第二日,黑色星期五,会战开始,先是单挑,教主派出十四叔哈姆扎,堂弟阿里,以及一位勇士和对方3对3团战,结果2胜一负,叔叔和堂弟赢了,鼓舞了士气,接着教主亲自出马,投掷石块,开启远程攻击模式,等砸蒙对手一波之后 ,三百勇士一哄而上开始群殴,小学打过群架应该有经验,这类低层次小范围密集型团体打斗,双方人数多少并不是关键,主要靠临战气势,哪方抢到先手,士气持续时间长,赢面就居大。当天运气也站在教主一边,对方主战头目站位太靠前,稀里糊涂就被打落马下,其他本就不愿参战的动摇份子,见状发声喊,顿作鸟兽散,教众随后掩杀,完胜对手。



鞭敲金蹬响,高唱凯歌还,这次虽未劫到财货,但抓了一票战俘,人质赎金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教主放话,把战俘中的诗人文青全宰了,其余人等按阶级出身指定赎金价格。像他四叔那样老对手可以赎身,而曾和他辩论过的对手却难逃一刀。这又为何?很简单,为了物质利益而产生的争斗其实并不要紧,真正可怕的是能从逻辑思辨上动摇教团意识形态基础的风险,谁的舌头能搅浑革命群众的精神意志,谁才是革命的真正敌人。

麦加的赎金陆续到了,教主从中发现了一条红玛瑙项链,这是他大女儿结婚时的嫁妆,调查发现原来是大女婿也在战俘之列,于是教主从自己应得的五分之一战利品里拿出私房钱给大女婿赎身(人情是人情,生意是生意,教主公私分明),并把他送回了麦加夫妻团圆。经此一役,教团在麦地那站稳脚跟,获得了当地阿拉伯人的拥戴信任。为展开下一步行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