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动物正进入深圳人的生活。
如果自己不想养,街边的萌宠咖啡店、写字楼里的“萌宠社”都能让你和动物们来个亲密接触。要是嫌鸭子、仓鼠、小猫小狗不够特别,羊驼、孔雀、蜥蜴早就来到深圳的商场,你甚至可以把它们邀请到自己的婚礼上——商场动物园提供动物租赁销售服务。
但近距离感受一番,心情难免复杂
,甚至悲哀,为这些小动物,更为深圳的孩子们。
是可爱还是病态?
首先,这些被商业化的动物处境并不如看上去的那样时尚、美好,反而可能是病态的、令人担忧的。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圳长路过一家以兔子为主题的咖啡馆。跟主题一致,这家店真有一只兔子,而且颜值略高,是只毛茸茸的安哥拉兔,全身雪白。咖啡店开在主街通往小区的巷子里,左邻右舍都是做年轻人生意的网红店,周末的人流量可想而知。
一茬茬的游客冲着兔子而来,打卡拍照,这只被当做活招牌的兔子却一声不吭,埋头舔毛,反反复复,似乎对铁笼外的一切自动屏蔽,哪怕有人开着闪光灯对它一顿乱拍,在它耳边惊呼可爱,它都置若罔闻,继续舔毛。
一位对动物行为相对了解的朋友分析,这只兔子反复舔毛极有可能是在用刻板行为缓解焦虑。
南京农业大学养殖硕士@皮皮宇曾在知乎上用视频回答类似问题。他视频中的仓鼠,反复用前爪趴在墙脚,身体和脑袋有节奏地晃动,类似动画片中的宠物直立跳舞。
这类场景在普通人眼中是一种拟人的“可爱”,在专业人士眼中则是一种
因焦虑心情而出现的刻板行为
,比如动物园的大象摇头晃脑、来回踱步,尤其是当动物园不能在环境、食物、感官、气味等方面提供充足丰容措施,或者日常生活缺少刺激、生活空间狭小、精力得不到释放时。
这也是圳长和朋友聊到深圳商场动物园的原因。
进入商场就是商品吗?
2019年,深圳宝安某大型商场引入华南首家室内动物园,并以此作为该商业综合体的重要宣传卖点,号称集结了上千只动物,涉及小熊猫、孔雀、啄木鸟、羊驼、五彩金刚鹦鹉等“百余种海陆空萌宠动物”。
2021年2月,这家仍在营业的室内动物园继续推广,自称“是一片萌力指数爆表的神奇农场“,对于场内部分动物,
花钱入场的消费者不仅能看它们进行走迷宫、跳高、穿越障碍等“才艺表演”,给它们喂食,还能摸、抱、撸
……虽然工作人员会让消费者戴上手套或围裙,当商场狭窄的生存空间和极大的人流量,还是不可避免地对这些动物造成压力甚至伤害。
比
如消费者所提到的被误伤的螃蟹,其实主要是因为商场动物园的管理不当所致。
此外,
要是你愿意,可以将商场动物园内的部分动物以租赁或购买的方式带回家
,或者在这个室内动物园内给自己或孩子办一场生日派对,当然前提是你也愿意花钱。
就是如此简单粗暴——任何为城市人提供“萌宠”接触机会的服务本质上都是一门生意。
当生意者看到小熊猫、五彩金刚鹦鹉,它们不再是孩子眼中的可爱动物,而是不同的生财利器。或是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引流噱头,或是室内动物园本身吸引入场消费的招牌。
你若近距离观察还会发现,进入商场的小动物和橱窗里商品在性质上逐渐趋同。它们不仅有种类之别,更有用途、身价之差。进入商场的动物园后,动物的种类划分在这里进阶出商品属性上的差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五彩金刚鹦鹉自然是奢侈品级别,羊驼是热门级,螃蟹鱼则是普通大众级,对应的消费也会有所不同。
整个商场动物园则是野生动物园的进一步商业化版本——更靠近市中心,更快捷的消费,更短的停留时间。
从买方反应来看,商场的动物园设计的初衷自然有其好的一面,如亲子教育,让小朋友更方便地与动物接触等。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曾进行讲座强调,
动物园的基本功能是对野生动物的综合保护和对公众的保护教育。
动物园一词对应的英文单词演变,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动物园的英文单词"ZOO"源于古希腊语的"ZOION",意为"有生命东西",后来发展成"ZOOLOGY", 意思则是研究有生命的东西的学问。
在英语国家,很多动物园全称大多是“xxx ZOOLOGY PARK” ,即某某研究动物的公园,与笼养动物园对应的Menagerie在功能目的上截然不同。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既然深圳人在商场见到的动物园英文名赫然写着“ZOO”,为什么实际运行好像不是那么回事?答案就在于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商业项目的宣传与实际目的往往不是一回事。
同一个商场动物园项目,对于消费者,宣传语可以是:“拥有众多一、二级类保护动物,致力于打造城市放松、感受、互娱的主题场所。利用技术设备再现真实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地下世界……打造人与自然的结合”。这一切在商场想要招揽的商户与投资者,则是一个大幅提升项目聚客性与消费粘度、增加客群到店频次、带动商场及其周边培训机构、儿童游乐、餐饮零售等业态的强力催化剂。
至于圳长的几位朋友,他们更倾向从个人情感与理性上评价这回事。其中C女士完全不能容忍商场动物园的存在。
谈到这个话题,她言语之间全是抗议:
“我不喜欢,动物们在那里只是展示品,不是动物。
而且养猫之后知道,很多动物对人多、嘈杂的环境会有应激,会出现身体反应或者刻板行为。
”
熟悉商业地产行业的她认为,很多商场并不具备饲养动物的条件,“商场场地是为常规商业项目服务的,
对人来说,商场里看到动物可能只是获得一种‘贴近自然’的观感。但对动物来说,商场就是个囚禁之地。
”
也有人认为,“商场+动物园”的模式很有创意,觉得它能在深圳存在并且消费者不断,
说明市场的需求存在
;
至于商场动物园所面临的许多争议,如气味、噪音、场内设置、收费等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商场动物园的运营思维与整体能力,不能因此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