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东荣《生命雕.画》展览现场,广东美术馆
观看许东荣的雕塑、绘画、水墨作品,第一眼便会惊讶于其变化万千的表现形式,其中既有东方韵味,又有西方艺术的语言;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当代艺术的造型。9月29日,许东荣最新个展“生命雕.画”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呈现出艺术家创作语言上的最新进展外,同时也是对于近50年艺术生涯的一次回顾。
许东荣个展《生命雕.画》开幕现场,广东美术馆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1947年,许东荣出生在台湾屏东,台南的绿水碧天,让他自小就沉浸在大自然的馈赠中;遍野的乡间庙宇文化,更提供了他少时的艺术养分。
许东荣,《记号系列 7》,布面油画,162 x 130cm,2017
对艺术的兴趣使然、不断尝试的性格一直贯穿着许东荣的整个艺
术生涯。
观看广东美术馆展出的新作大幅抽象画,艺术家丢弃了画笔,以铁、塑料凳各种不一的工具来作画。他采用了擦洗的手法——画面反复地画、刮除、重画又刮除。一层层厚涂的油彩在画布上构成了一个暧昧、触觉性肌理和空间,引导观众在混乱中顿然找到那种构成的笔触。
对许东荣来说,创作最讲究的便是机缘。一件作品通常要接连创作数月、预演各种画面仍不尽兴,而就在某一时刻,一气呵成地完工停笔。
许东荣,《记号系列 1》,布面油画,162 x 130cm,2017
而在许东荣高中毕业后,他决定独自赴台北工作。先到陶瓷厂当学徒,也是在那时奠定了传统国画的基础。一次偶然,他看到一块汉白玉,当即为其温润透明的质地所倾倒,便进入东洋宝石厂工作,学习打洞、切割、打光等传统玉雕基本技术,这也是如今经典雕刻系列“大象无形”的启蒙。
在服完兵役后,许东荣仍醉心艺术,就从师画家罗清云学习素描和水彩。1971年,许东荣考进了台湾的师大美术系,开始有系统地接触纯艺术的创作和进修历程。在大学期间,许东荣不仅受到了专业的艺术训练,更由名师指路,逐渐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郑善禧老师所主张的“临百家而成一家”,在一件作品上所关注的议题,往往不只是单点的切入,而是多点、甚至更多面向的汇整; 廖继春告诉他“面对艺术,得先从学习自然、模仿自然、创作自然,再到最后的则须学会日常涂鸦”,更让许东荣选择丢掉画笔,一擦一洗,尽显风格。
许东荣,《生命雕.画》展览现场,广东美术馆
大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许东荣并没有选择单纯艺术家之路。他先开设了玉雕和陶瓷工厂,这个经验教导了他辨识玉石、切割、雕琢、陶土的捏塑与上色;后又开设民俗古玩店,大量接触到传统刺绣的色彩运用、民间木头雕刻所谓内枝外叶的技法;开设填充玩具工厂时,学会了立体造型的打样、剪裁与缝制;开设生产洗碗精工厂,学习如何研发、调配化学药剂,这段经验后来让他在绘画创作时,将材质、颜料的参酌运用发挥到极致;开过五金店,因此也教会了他对于各式器材料的认识......这些不同的身份如何平衡?许东荣没有想过,他只是选择去尝试。
这也就不难看出,为何许东荣一直坚持双轨、多轨的形式创作,“在这次广东美术馆展出的新作中,其实就在今年年头和年尾的作品,风格也略有区别。一段时间创作雕塑,再回归画布时会感受到心境的差异。每当绘画遇到了瓶颈就去雕刻,它们互为影响、并不冲突。”
许东荣《摇曳莲华》,汉白玉,75 x 36 x 34 cm,2016
在1987年创办八大画廊,既是机缘,也是关乎个人艺术创作的考虑。古董生意为许东荣开设画廊打下了基础,
“早期收藏实质上就是为了临摹,购入张大千、吴昌硕等很多书画大师的真迹,也是为了研究作品的笔触。”
对许东荣来说,艺术品就相当于“大孩子的玩具”,“学画的人一定要多看、多了解,再勤练习才会进步。开画廊是一个看更多收藏家藏品的好机会,大家也会相互交流,这都是宝贵的财富。”
许东荣个展《生命雕.画》开幕现场,广东美术馆
看许东荣抽象画作的色彩运用,能感受到受到赵无极、朱德群的影响——在平面绘画的色彩选择,许东荣的色感相当深邃且灵活,比一般的画家更能驾驭色彩所建构出来的空间感。抽象画中依稀可见传统书法线性造型,
“早期作品因有水墨训练。用线、紧、松、疏、密来表达情感。现在画和雕刻讲求机缘,即自动书写偶然效果。”许东荣谈到白发一雄时也深有感触,“具体派讲究抛弃画笔,思考会跟随不同的工具而改变。多年开设画廊的经验给我打开更高的眼界,避免闭门造车。”
许东荣,《记号系列 2》,布面油画,162 x 130cm,2017
何为自动书写?细看许东荣的汉白玉雕刻,依稀可见水墨功底的影响——少时台湾庙堂中的神仙、关公、菩萨,这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是许东荣的艺术根基。而在表达形式上,东方雕塑讲究在线条和隐喻,西方雕塑着重写实性,即所谓的虚与实的课题。在东西方之间,许东荣捕捉到了微妙的平衡,“我的雕塑并不是纯粹写实,而是自动书写的偶然效果,好比一块泥土掉落到地上的形状具有偶然性,并不是交由人为控制,因此称之为自动书写。”
许东荣,《魁星》,汉白玉,72 x 32 x 63cm,2016
许东荣始终坚持使用汉白玉的材质雕刻,他对材料有种特殊的灵敏,汉白玉天然的透明度和温润质地令他如沐春风,“毫无机械之感”,许东荣如此形容。就这样, 原本坚硬敦厚的玉石,在他手中转化成在空间中悠然飘动的彩带——轻盈、灵动、婉转。
本次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晚期雕刻作品,艺术家称受到明末崔子忠笔下的人物造型很大影响。“崔子忠的人物,在衣纹转折的部分,总让我觉得好像坚硬石头,却也感受衣纹转折竟也能如薄纱般的具有透度。另外,陈洪绶笔下人物的线条、吴彬的虚幻与圆满……我于是将这样的感念,借由汉白玉材质来表现。”许东荣笑道。
“技法肯定还是老祖宗的技法,而创作概念完全是当代的概念。”
许东荣《生命雕.画》展览现场,广东美术馆
对于许东荣近50年的的艺术生涯,皮道坚评价,
“许东荣作品的东方文化气质显而易见,是水墨性、水墨精神和水墨方式对新的艺术媒介和艺术方式的植入和滲透,也是当下东方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的热切表达。很难用抽象艺术、表现主义艺术这些来自西方的概念界定许东荣的绘画与雕刻。他的艺术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生长出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也是土生土长的具有当代性的世界艺术。”
土生土长,是许东荣创作的根基。从早年涉猎多种行业,到进行收藏、运营多家画廊,他从未放下过对艺术创作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雕刻熟练工艺的研习。多年沉浸在画廊的体验更加开阔了他的视野,许东荣淡然道,“人生的经历会增加创作的养分,如果我是艺术学院出身的艺术家,生活会比较简单,也就不会有如今对艺术的心得。人生乃是在滚滚中红尘修道,都经历体验过,才知如何返璞归真。”
展览名称:生命雕.画——许东荣广东美术馆个展
展览日期:2017年9月29日至10月12日
学术主持:皮道坚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2,3号厅 ,广州市越秀区二沙岛烟雨路38号
#你最喜欢许东荣哪件艺术作品?请在留言中与我们分享。
artnet微信平台是由Artnet全球有限公司独家授权的平台,任何出版机构或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artnet微信平台或翻译来自artnet News网站的文章,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rtnet创建于1989年,总部位于纽约,是世界第一家上市的艺术品交易研究网络平台,其宗旨是致力于提高艺术市场的透明度。artnet开发的全方位产品用最完整的艺术品数据库和藏家网络,为顶级银行、保险公司、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服务。
artnet新闻是一个一站式艺术资讯平台,围绕全球艺术市场的热点事件、趋势、人物,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业界最权威的调查分析和深入评论。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