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居委会的志愿者,李奶奶有时候忙起来,真的是“一个人当三个人用”:
她总是自豪地说:“我这身子骨,比那些上班族还硬朗呢!”
然而就在前几天,李奶奶突然感到腰部出现一阵阵疼痛。她以为是拎的菜太重,扭到了腰,没太在意,只是简单地贴了些止痛膏药。
但过了几天,疼痛并没有减轻,反而愈发剧烈,甚至让她无法入睡。
在女儿的催促下,李奶奶极不情愿地来到了医院。医生仔细检查后,神色严肃地告诉她:“李奶奶,您得的是
带状疱疹
,是身体里的病毒再激活引起的!”
李奶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相信:“怎么可能?我身体这么好!”
医生耐心地向她解释道,带状疱疹并非只“青睐”体弱多病者——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也是导致带状疱疹很重要的诱因。
带状疱疹是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皮肤病
[1]
。人在儿童时期初次感染这个病毒时,通常引起的疾病是水痘
[1]
。
水痘痊愈后,病毒不会彻底消失,而是会长期潜伏在体内。当
年龄增大、免疫功能
下降时,体内的病毒有可能再次“激活”,引发
带状疱疹
[1]
。
而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却往往被大家忽视,那就是——
年龄
[2]
!
像李奶奶这样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易发人群。而且
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一旦患病,病情也更严重
[1]
。
据估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3]
。而即使身体健康,中老年人在
50岁后
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也会陡然增加
[4]
。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
相比于一般人,
慢性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会增加26-41%
[5-6]
。
如果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那么
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4倍
[6-7]
。
主要包括肿瘤患者、HIV感染者、器官移植和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如化疗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的患者
[8]
。
对于那些得过带状疱疹的中老年人来说,那绝对是一段不想再去回忆的经历!
带状疱疹发病后,通常表现为身体一侧的皮肤出现
呈带状的成簇疱疹
,好发于肋部、背部、腋下或腰部
[1]
。
所以,带状疱疹又往往被形象地称为
“缠腰龙”“蛇缠腰”
。
在出疹的同时,患者还可能同时经历显著的
急性神经痛
。这种痛就像灼烧、电击、刀割一般
[1]
,可能持续好几天到1个月
[9]
!而且,在出现疼痛的患者中,69.6%的患者的痛感为中至重度
[10]
!
就算皮疹消失,大约5%-30%的患者可能经历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
。而30%-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疼痛持续
超过1年
,部分可达
10年甚至更久
[1]
!
所以,一旦患了带状疱疹,真的可能会让中老年人痛不欲生,寝食难安!
此外,除了在躯干部位长疱疹,约10%-25%的带状疱疹患者还会在眼部发带状疱疹,出现
结膜充血、单侧眼睑肿胀、头部疼痛
等症状,甚至可能影响视力
[2]
。
得了带状疱疹之后,临床医生一般会以
抗病毒治疗
和
对症治疗
为主,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防止皮损扩散,预防或减轻并发症
[1]
。
不过,与其在得病后经受痛苦,不如尽可能降低得病的风险。对每一位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来说,做好预防措施更加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们要做到劳逸结合,作息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此外,清淡饮食,适量运动,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带状疱疹发病的风险。
而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式
[11]
。目前,中国已上市的带状疱疹疫苗共有2种,分别是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和含有佐剂的非活重组亚单位疫苗。
"带疱健康守护"
是一个致力于聚焦带状疱疹的健康科普和疾病教育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