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上来看,脑机接口技术按侵入方式分类有:①非植入式:主流技术,适用于消费娱乐、残疾人士交互等场景,通过头皮表面电极采集脑电信号,安全性高但信号分辨率不高。②半植入式:技术成熟,有一定临床应用优势,是折中选择,将电极植入到大脑表面但不进入脑组织。③植入式:信号获取能力强,主要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需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组织,但存在风险和技术难度。
脑机接口产业链主要由上游设备供应商、中游产品提供商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组成。具体来看,上游主要包括设备供应商,提供信号采集设备、电极、芯片等。目前上游设备尚未标准化量产,行业发展依赖多学科协作。中游是产品提供商,负责将上游设备进行整合和开发,形成脑机接口系统和解决方案。下游为应用领域,医疗是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肢体运动障碍、精神疾病、意识与认知障碍、癫痫和神经发育障碍、感觉缺陷等诊疗。此外,还应用于消费娱乐、残疾人士交互、军事、机器人、脑认知等领域。。
据Precedence Statistic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23.5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到108.9亿美元,2023-2033年复合增长率为16.55%。由于植入式脑机接口目前仍在临床验证阶段,商业化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目前落地主要为非植入方式应用。
2023年我国脑机接口行业市场规模为17.3亿元,占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的12.5%左右。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且老龄化日趋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人群数目庞大,为脑机接口行业带来了强劲的市场需求。预计到2029年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在转债领域,本文梳理了4只脑机接口概念转债标的,其中主要涉及脑机接口系统、脑电采集设备等。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速度放缓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脑机接口,是指在生物(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或环境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新型实时通讯与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脑与外部设备直接交互的技术。其工作流程涵盖信号采集、处理、输出执行与反馈。作为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它绕过传统神经肌肉路径,利用大脑电活动实现信息传递与控制。脑机接口主要由用户、脑信号采集、处理与解码、控制接口、外设和神经反馈等部分构成。
从技术上来看,脑机接口技术按侵入方式分类有:①非植入式:主流技术,适用于消费娱乐、残疾人士交互等场景,通过头皮表面电极采集脑电信号,安全性高但信号分辨率不高。②半植入式:技术成熟,有一定临床应用优势,是折中选择,将电极植入到大脑表面但不进入脑组织。③植入式:信号获取能力强,主要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需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组织,但存在风险和技术难度。
脑机接口产业链主要由上游设备供应商、中游产品提供商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组成。具体来看,上游主要包括设备供应商,提供信号采集设备、电极、芯片等。目前上游设备尚未标准化量产,行业发展依赖多学科协作。中游是产品提供商,负责将上游设备进行整合和开发,形成脑机接口系统和解决方案。下游为应用领域,医疗是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肢体运动障碍、精神疾病、意识与认知障碍、癫痫和神经发育障碍、感觉缺陷等诊疗。此外,还应用于消费娱乐、残疾人士交互、军事、机器人、脑认知等领域。
据Precedence Statistic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23.5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到108.9亿美元,2023-2033年复合增长率为16.55%。由于植入式脑机接口目前仍在临床验证阶段,商业化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目前落地主要为非植入方式应用。应用的普及和成熟将带来市场规模的显著增长,其中医疗市场或将超过百亿美元,非医疗市场潜力更是值得期待。仅医疗领域据麦肯锡预测,2030-2040年全球潜在市场规模400亿美元,其中,严肃医疗150亿美元,消费医疗2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大于10%。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且老龄化日趋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人群数目庞大,为脑机接口行业带来了强劲的市场需求。随着脑机接口技术进步与规范管理的协调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脑机接口行业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转债领域,本文梳理了4只脑机接口概念转债标的,其中主要涉及脑机接口系统、脑电采集设备等。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速度放缓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本周转债市场持续上行,通信、计算机、传媒行业转债涨幅靠前,涨幅分别为7.76%、5.87%、2.58%;社会服务、公用事业、国防军工行业跌幅靠前,跌幅分别为-2.64%、-1.03%、-0.96%。本周转债绝对价格中位数为121.84。股票市场方面,传媒、计算机、商贸零售行业涨幅靠前,涨幅分别为9.54%、7.77%、3.52%;煤炭、国防军工、石油石化行业跌幅靠前,跌幅分别为-1.50%、-0.59%、-0.24%。
本周百元修正转债转股溢价率走平。分平价区间转股溢价率方面,平价在70-80、80-90、100-110、110-120、120-130的转债转股溢价率平均值变动不显著,平价在60-70的转债转股溢价率平均值扩大,平价在40以下、40-50、50-60、90-100、130以上的转债转股溢价率平均值缩小。
分平价区间占比方面,平价在40以下、40-50、50-60、70-80、110-120、120-130、130以上的转债占比变动不显著,平价在80-90、90-100的转债占比提高,平价在60-70、100-110的转债占比减少。
本周各经典策略收益率存在分化,其中偏股型策略收益率为0.69%,偏债型策略收益率为0.90%,平衡型策略收益率为-0.13%,低价策略收益率为1.09%,双低策略收益率为0.22%。
本周共2只转债公告赎回债券。
本周共3只转债公告不赎回债券。
本周共1只转债公告董事会提议下修,3只转债下修成功。永02转债由于股价高于转股价,公告本次转股价格无需调整。
本周共有7家上市公司公告转债发行进度,拟发行规模107.50亿元。上市公司发行方式为优先配售、网上定价和网下配售的组合发行方式,发行期限为6年。其中1家通过上市委,2家同意注册,2家通过股东大会,2家通过董事会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