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克在《拉丁文帝国》中,也讨论了这方面的情况。在医学,特别是解剖学著作中,往往夹杂大量拉丁文专业词。一些身体部位、人体构造在文明人的俗语中,有时难以启齿,但在外文的包裹下,就安全、保险、“科学”得多。在解剖学、妇产科的课本中,关于性病、性犯罪的术语,那些重口味、不想让普通读者了解太详细的细节,都披上拉丁文的外衣,为的就是让该明白的人明白,而不该明白的人则不必明白。
所有少儿不宜的内容,所有尴尬的话题和粗口,所有不见容于主流价值的、低级的、地下的、见不得人、上不了台面的词语,所有不能直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不能以“白话”来明确表达、“说不得”的事情,都需要找一件合适的外套,包裹起来。这不是完全的消声和禁言,而是设置一道语言屏障,将无学识者挡在外面,但又不至于完全阻挡少数有学识者。白纸上写满黑字,这就不能算完全的禁止,也不是彻底的藏匿,只是这些词很少有人认识。除了拉丁文,还有哪一种语言能集遮蔽、隐藏、检查、有限度地开放于一身呢?这便是本书第九章标题的意思——“表达和遮蔽的能力”(Le pouvoir de dire et de cacher),因为拉丁文在这种语境中,正是一种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语言。
前面说过,《拉丁文帝国》的突出特点,就是史料丰富,可以说是法国从十六世纪以来的教育史和文化史资料的富矿。但中译本不知何故,将原书共计六十三页的注释尽数删去,最令人痛惜。作者从小说、传记、档案、报刊辛辛苦苦积累和爬梳的史料,包括法文、拉丁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这些多语种材料,本来意在从多视角证明拉丁文的丰富和复杂。但中文读者若仅仅依赖中译本,则根本无法获知所有这些材料的来源,这使得中译本作为资料库的价值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倘若中译本还能再版,建议将所有注释和简明扼要的书目直接影印,附在译本后面,让有心的读者能寻根溯源,进一步探究和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
《拉丁文帝国》的中译本,若细究译文,会发现很多问题。但若不挑剔,还是能了解不少有用的知识。这本书对于目前中国学习西方古典语言的热潮,或许还有其他的意义。因为它讨论的不仅仅是代表欧洲文化传承绵延不绝的知识分子的拉丁文,更是在多种具体社会关系中出现的活的拉丁文。具体来说,这是十六世纪以来欧洲人学的拉丁文、教的拉丁文、磕磕巴巴讲的拉丁文、焚膏继晷背的拉丁文,是性命攸关时刻为了保命而冲口说出的实用拉丁文,是学生在老师严厉的训斥和劈落的教鞭之下不得不死记硬背的拉丁文,是划分社会阶层和加剧阶级分化的拉丁文,是男童进入成人世界和培养固定性别角色的拉丁文,是穷孩子为跻身上流社会而苦学的拉丁文,是社会为了隐藏社会禁忌和遮蔽难以启口话题而启用的拉丁文。总之,这是不那么古典、不那么神圣、很世俗、很世故的古典语言。这样的拉丁文不见得能让我们回归所谓“古典的心性”,但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尘世中摸爬滚打的真实的拉丁文。
(《拉丁文帝国》,[法]弗朗索瓦·瓦克著,陈绎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〇一六年版)
*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