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小C和我说了这么一件事:
同事约她周末吃饭,到了商场小C问她吃什么,她说:随便,都可以。
又问她有没有什么忌口的,她回:不要太辣就行。
最后,小C选了一家韩国烤肉店。
结果,吃饭的途中,同事一直表现的很不开心:哎,这个烤肉太油腻了,我有点吃不惯,其实我本来想吃寿司的。
小C也很无奈:想吃什么直说不就好了,为什么要让我去猜测她的口味?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害怕有话直说,而是习惯性地通过猜测来维持一段关系。
我想起前段时间,刷到的一条微博:
说的是一个男生问她的女朋友,刚买的洗面奶是不是生姜味的。
妹子听后,开始觉得男友蠢,连青柠和生姜都分不清。
后来又想起男友不喜欢吃生姜,每次为他做菜都没放姜,但自己不爱吃青椒这件事,男友却每次都不记得。
最后又想起男友上次居然记得前女友不喜欢吃豆芽……
妹子觉得男友根本不够爱他,于是生气了,留下一句:你自己一个人过吧。然后收拾东西要走。
留下男生一个人风中凌乱。
情侣之间,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女生希望,男生能通过一个眼神就明白她的心意。
猜对了,皆大欢喜;
猜错了,一段关系可能就因此破裂。
黄执中曾在《奇葩说》中说过一段话:
我们中国人话都讲三分,七分用猜的。
我们会猜对方,这个意思可能不是那个意思。然后我们要摆一个姿态,说我的意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猜来猜去,都用真心在猜真心,错过好多心。何苦啊?
深以为然。
我们与其互相猜猜猜,为什么不能摊开来说个明白呢?
有个男性读者曾向作家连岳投稿:
说他无意间得知妻子背着他给娘家3000元,此外,每月还给她妈妈200元。
他觉得事不大,就是心里不爽。
给家里人钱,无可厚非,也应该给,但不想说破,怕伤感情。
后来他发现,妻子的爸爸有精神分裂症,妻子一直瞒着他,他开始担心自己以后的小孩会遗传到这个病。
但他从来不和妻子明说,怀疑妻子骗他,难免在生活中起一些争执。
连岳点明说:
你最大的忧虑来自于你担心孩子的质量,你不愿冒孩子遗传精神分裂的风险。
但又不好意思直说出来,所以希望能从别的地方发现妻子的不好,想以此为借口离婚。
连岳建议他有话直说,不要绕来绕去,互相耽误对方时间。
从心理学上来说,“有话不直说”的行为是一种心理防御手段。
因为害怕承担伤害对方的责任,于是选择绕着弯说话,去逃避问题。
但人际沟通里,有时候比矛盾更可怕的是猜忌。
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不说,反而还容易心生嫌隙,带来不必要的情绪消耗。
中国人说话常以含蓄为美,但真正高效的沟通是“有话直说,凡事不用猜”。
今年大四的表妹,在一家外企做管培生的实习,经常在不同部门之间轮岗。
原本斗志满满的她,近期却产生了非常多的负面情绪。
“每天领导开会或者上司发布的指示,我都要用力去猜,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连下班回家后,还在想领导说的话外音到底是什么。”
做好的方案报告上交给领导,领导看了一眼,说:好,这个方案我再看一看。
表妹以为方案差不多已经通过了,便开始做其他的工作。
但是临下班的时候,领导突然找她:哎,你的那个方案改好了没?
表妹欲哭无泪,只好留下来加班改方案。
最后上交方案的时候,领导的表情明显是不满意。
但又不直接点出问题所在,只说:我觉得你可能还要再想想。
表妹说她很怀念在其他部门实习的日子,有不足的地方其他的领导都直接点出,也不需要猜,那段日子不仅工作高效,而且成长很快。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生活或者职场中,最害怕听到的话就是:“你再回去想想吧”。
这样模糊化的沟通,常常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精读君此前在成长词典《254:非暴力沟通》里提到:真正的高效沟通,需要明确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
明明可以直接说明的事情,就不要花费额外的时间,让对方暗自揣度,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特别会说话》中提到:一次真正高效的沟通,需要坦诚相待,有话直说。
有话直说并不是让思想裸奔,不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作家韦斯托说:有话直说是一种直面问题的积极态度。
希望我们都能远离太极式的沟通方式,认真处理每次对话,变得收放自如, 得心应手。
更多haruko的原创文章,请点击:
一个人沦为废柴的3种表现
年轻人,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只有真正自律的人生,才会让人望尘莫及
为什么每天,一定要写点什么?
2017年你的目标,完成了几个?
这400个让你更聪明的概念,你掌握了几个?
留言有礼
今天点赞数第1名的留言,精读君赠送《成长词典》1个月使用权益(不重复赠送)。
↓测一测,你的知识体系有什么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