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稳定的工作≠稳定的生活≠没有追求的人生。
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前不久看一篇创业CEO的报道,全年工作350天以上人家还很满意“忙碌而平稳的日子”。你说变不变态?
所谓的稳定工作,其实有几种模式。
1、生存保障型
该人群的典型特征是:对人生中的一切风险有着不可思议的恐惧,把一份看得到30年后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工作,视为生活至关重要的保障。
比如,部分“铁饭碗”性质的群体。
其实有的人血液自带安定基因,不管在哪片土壤,TA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闲散感无缝对接。混日子、聊八卦、想方设法推责任。此生追求无风险地生老病死。
到头来一摊手:“大环境如此啊,我有什么办法。”
2、无知无畏型
另外有些人是打从心底认为,只有安稳才能活的更长久,只有安稳才是主流生存法则。
我认识的一个人,每逢听说身边有人折腾副业、离职创业或做小生意,总是极尽嘲讽:“你们闲得去弄那些?还不如我每天轻轻松松,没事干就躺着看电影,多爽不知道。”
吃喝玩乐轻松啊,吃喝玩乐舒服嘛。
他们不仅不在乎一辈子是职场垫底人,而且对周遭的任何积极上进行为统统泼上脏水,认定是劳民伤财、竹篮打水的无用功。仿佛好逸恶劳是张通行证,可把自己牛逼坏了,恨不得叉会儿腰。
3、开辟领地型
还有一拨人,不甘于日子在同一副面孔中消磨殆尽,利用空闲时间去尝试、去开辟职场外的领地。即便本职工作平淡寡味,依然能游出小水池寻找浩瀚的天地。
空间一旦变大,机遇就会增多,就有更多可能重新定义自己的世界。
顺便说下,一提到常被人诟病的“体制内”,我们脑海中仿佛就自动泛起一张了无生趣、甚至充满戾气的中年妇女的脸,然后方圆3里地,全是被复刻的老旧相貌。好像一旦踏入这道墙,等同于只能被消极地同质。
可每一份工作都是自己的选择,谈不上无奈,更谈不上被迫。
我初中班上成绩第一的同学,毕业后考入他爸爸所在的水利系统的公务员。在录用的那天,聚餐时候他说:“虽然不算我很乐意做的,但路都是自个儿走的,反正也不见得是唯一的路啊。”
去年他开始上MBA,今年又和朋友开始接洽互联网外包项目。
作为成年人,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为此负责。当你把种种不顺归咎于一份工作、一种环境时,就等于已将生活的主动权双手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