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在合肥召开的万达集团年会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外宣布,飞凡计划于今年将进行首轮私募,募资100亿元,力争在2018年实现盈利,2020年利润过百亿并实现上市。
这是王健林新年伊始再定的一个“小目标”,但在万达集团年会上说这番话,也能看出王健林对飞凡的重视。
在万达集团的整个体系中,飞凡隶属于网络集团,是万达集团第四次转型的重要一子。在以房地产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型中,万达确定了商业、文化、网络、金融这四大支柱产业,其中,网络产业的核心就是飞凡。
从年会宣布的业绩来看,2016年万达百货板块的业绩有所好转,万达百货收入178.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6%。但显而易见,百货将不再是重点,大型商业体、结合了互联网和实体场景式消费的模式才是未来发展重点。
看得出来,经过2016年的“锻造”,飞凡作为万达系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万达未来打造“实体+互联网”模式的重要平台。
王健林找对方向:实体零售业潜力巨大
王健林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万达要明确打造中国唯一的实业+互联网大型开放平台的战略定位。据透露,集团批准了飞凡网络2017年至2019年的发展计划,同时批准飞凡五年资金计划。按照这个计划,飞凡要力争2018年实现整体赢利,2020年利润过百亿,实现整体上市。
王健林说,飞凡成立这一年,主要是搞研发、签约合作,今年要在运营推广方面有突破,目标是:2017年新签合作大型购物中心2000个,累计占全国开业大型购物中心的三分之二以上,并从技术、资本两个方面去落实开展国际合作。
今年飞凡计划启动A轮融资,要募资100亿元,王健林也给了具体时间表和融资路径——上半年要完成示范项目和估值评估报告,三季度开始私募,“要找好的投行和投资人,不是完全找朋友圈,不能完全找财务投资人。”
从当前零售行业的变化来看,做“实体商业+互联网”场景服务运营商的前景非常好,甚至大于整个传统的电商规模。而且实体商业还在上涨趋势,潜力巨大。据汇纳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至2015年线下实体商业客流量也呈现上涨趋势,2015年平均日客流量环比2014年增长为7.52%。其中购物中心客流量环比增长幅度达到11.02%,2013年至2015年增长速度呈现加速趋势。
更重要的是,目前整个实体商业依然是分散局面,飞凡正在探索新模式,把这些块状化的实体商业结成一个大联盟,这是飞凡打破阿里、京东竞争态势的差异化布局,而且基于万达的商业基因,这一战略前景乐观。目前飞凡商业联盟成员中已包含步步高集团、五洲国际集团、南京中央商场集团、新华百货集团、物美集团、红星商业集团等知名的实体商业集团。
飞凡给王健林的底气
2016年是飞凡快速发展的一年,很多指标都超出了王健林在去年年会上对飞凡提出的期望值,王健林此刻提出两个100亿的目标并规划出上市时间表,显然与飞凡的业绩增长有关,也让王健林有了“小目标”的底气。
过去一年里,飞凡用户爆发式增长,活跃用户达到1.5亿,飞凡通会员8284万,新签合作大型商业中心1799家,中小商家10万家,除此之外还有3600家影城,410家大型医院,2200家高端酒店。
飞凡还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3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生活服务等业务合作,并打响了苏州、西安两座“荣耀城市”示范项目。飞凡联合实体商家开展了11次大型活动,共实现了560亿元的销售额。
事实上,今天来看,实体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零售业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但更让人感慨的是王健林的前瞻眼光和对未来判断的准确性。2013年,当年的双十一交易额还仅有350亿元时,王健林就在强调,“我仍然坚持我原来的观点,传统商业不会被电子商务完全取代,两个行业将会融合发展,并且都可以活得很好。”
2016年双十一前的云栖大会上,马云则宣布“电子商务”这个词可能很快就被淘汰,阿里巴巴从明年开始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一说法,阿里将转而主攻“新零售”,转向线上线下、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可以说,三年之后,马云走上了王健林的这条路。去年阿里的双11大幅度向线下转向,进行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尝试。
可以看到的是,飞凡不仅要带动实体商业的转型升级,事实上也在为万达未来进一步走向“实体商业互联网”而进行新探索,这也是王健林的前瞻眼光和大格局。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博客、UC自媒体平台、新浪微博等各大专栏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体、2014年、2015年年度最有影响力自媒体,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观察大V。
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
wkd77285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