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网络辟谣
上海网络辟谣由上海市网信办和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联合打造。我们还原事实,让您洞悉真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春节长假,无锡究竟来了多少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网络辟谣

秋老虎不是纸老虎!这些“斗虎”攻略,你知道吗

上海网络辟谣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10-02 10:18

正文



秋天有只“虎”,发起威来能让你成“病猫”。 立秋过后,仍处于末伏的上海余热未消。 “秋老虎”作为一个高概率事件,如何在此期间安稳度过,积蓄“洪荒之力”进入冬季,有窍门。


“秋老虎”是只什么“虎”


传统意义上,在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气候还会回热,就像一只老虎一样蛮横霸道,得名“秋老虎”。它的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秋老虎”经常在秋日杀个回马枪,让以为已经进入凉爽秋日的人们措手不及。


气象意义上,“秋老虎”指“处暑”节气后连续5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的天气。而2016年的“处暑”为8月23日,上海近期还未正式遭遇“秋老虎”。


被“秋老虎”袭击,这10种病最容易患上


上海市东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张春燕表示:热扰心神,被“秋老虎”袭击,以下这10种病最容易患上。


1、 心血管病: 闷热的高温天气,易使人发生血栓、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
2、 中暑: 中暑不仅发生在夏天,注意防暑,避免高温时期外出尤为重要。
3、 肺炎: 季节交替使人免疫力低下,同时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肺炎。
4、 风燥感冒: 由夏入秋,天气变得干燥,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还会咽喉干、嗓子紧。
5、 面瘫: 秋风又被称为“邪风”,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6、 秋痱子: 虽然入秋后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俗话说 “春捂秋冻”,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才能不生“杂病”。
7、 肠炎: “秋老虎”这段时间,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肠炎成为这段时期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8、 红眼病: 红眼病是“秋老虎”时节最容易导致的眼部疾病。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应避免共用毛巾、脸盆、水等,注意洗手,防止细菌进入眼部。
9、 口腔溃疡: 气候从闷热变到凉爽,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不能及时排放,就会出现内热症,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
10、 扁桃腺炎: 季节交替,人体免疫能力变差,因此“秋老虎”期间扁桃腺最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


记住这些,安稳度过夏日的尾巴


上海市同仁医院急诊科建议,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温度高,汗液蒸发快,应多补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饮食调理方面,宜多喝水、多吃水果,比如雪梨、鸭梨等;宜多食用和胃补脾、养肺润燥的粥品;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此外,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荤腥油腻食物增多,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


对抗“秋老虎”,上海市东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张春燕还提供了四条建议。一要 注意防秋燥 :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二要 注意防暑降温 :正午时尽量不要出门,出门做好防暑,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低,注意换气,避免直吹。三要 注意防感冒 :昼夜温差变大,冷热交替小心感冒。要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多运动健身,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四要 注意调节情绪 :保持乐观的情绪,清心安神,对于身体调节也是大有益处的。


资料来源:上海市东方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急诊科、央视新闻、科普中国、劳动报、健康时报


微信编辑:郑23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为了能最快最方便地找到“上海网络辟谣”

您可以将我们的微信号设置成“星标”,标上 的方法很简单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