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干资本市场的,看一个公司的股价图,犹如医生看病患的心电图,不用对方多说话,数字本身会说话。
看数字,这几个月的伊利股份,肯定面临了重大变故。
若把伊利、蒙牛的周线股价图放在一起比较,你会发现:
蒙牛股价,一直稳定朝上,而伊利股价则如惊涛骇浪中的小舟。
伊利2018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7.53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达21.06亿元,同比增长21.3%。
伊利一个季度的利润,就已经超过了蒙牛2017年全年的净利润。对蒙牛而言,伊利展现出了全面领先、碾压的战略优势。但是,为什么伊利的股价走得那么难看,而蒙牛却一路向上?两个企业高度对标,这完全没道理啊。难道有什么神秘的市场力量,在刻意打压伊利?
是的,没错,今年开春,是消费类龙头股票伊利股份受委屈、受难的日子。
说她委屈,因为伊利明明发布了一份非常出色的一季报,超过市场几乎所有消费类分析员的预期。可惜,如此出色的报表,并没有迎来股价的大幅上涨,相反,3-4这两个月股价却不断下跌。伊利广大员工并没有受惠于辛苦劳作带来的成果,伊利公司并没有受惠于大消费行业股价普遍攀升的好处,每天看着大量不明真相的恐慌性股票抛盘,伊利能不委屈?
说她受难,因为公司的损失远远不止数以百亿计的市值。在这轮下跌中,伊利公司被大量留言所困扰,市场形象突然严重变形,一个为孩子、为家人持续提供优质营养品的公司,变成了一个随意、恶意侵犯人权的专制地方企业。要知道,伊利不是一家普通的奶业公司,这更是一家关系着数万职工、数万奶农、数万经销商的地方大型支柱性企业,抹黑伊利,公司固然受损,而企业、奶农、地方政府、股东、上下游合作商,个个一起陪绑受难,损失巨大。
抹黑伊利的故事,策源于究竟于何处,内蒙警方正在深入调查,我暂先不评论。但是,直接内容,是来自于邹光祥、刘成昆两位自媒体人。3月24日起,刘成昆先后在“天禄财经”这个公众号里,连续发表了
《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
三篇文章,内容明显暗指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有重大经济问题。
读到此文后,邹光祥主动添加刘成昆的微信,询问有关情况。刘成昆将未经证实的谣言传达给邹光祥。邹光祥打电话向伊利公司求证,被告知是谣言后,仍在自己的财经公众号“光祥财经”上写下了《公司聚焦: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或“失联”》的文章,核心意思就是伊利董事长潘刚已被警方带走。
这两个自媒体的攻击性极强的文章影响很大,累计被转发数百万次,目前已经有超过千万人阅读。伊利股价从那天起,就遭到了重大打击。道理很简单:一个公司、市场上下都非常熟悉、尊重的董事长突然失联,那还了得?背后牵扯到多大的事情?会不会让伊利也跟着倒霉?这么一想,部分看好伊利长期发展的私募基金被迫预防性大幅减仓,而那些长期坚定持股的公募也开始阵脚松动,不断有基金行内朋友偷偷告知我,伊利可能要被暂时移出某某股票池。要知道,移出股票池,意味着公募股票将被迫全部卖出,这势必将对伊利股价造成更大冲击,刚才说了,股价如果跌到极致,那将是涉及伊利供应链几十万人家的正常生活,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凋敝,这个后果谁来承担?
这个谣言必须终止,这个闹剧必须收场!
两个无良的自媒体人,肯定只是这场针对伊利黑幕的直接打手而已,谁是幕后真凶?
这个问题,其实伊利自己看得很清楚,只不过隐忍多年不便发作而已。但这次市值损失如此巨大,社会影响如此深远,伊利已不能再隐忍沉默。
事件发生后,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当场指责有幕后黑手操作谣言,目的是干扰伊利股价,影响公司正常运营。据伊利后来通报,报警后截至4月4日,已有6名涉案嫌疑人被警方控制,并在嫌疑人家中发现大量作案证据,而种种证据表明:伊利前负责人郑俊怀有重大嫌疑。
张剑秋在声明中罗列了郑俊怀多年来涉嫌犯罪的八大揭露,包括在收购伊利公司国有股过程中,涉嫌挪用伊利公司公款数亿元;2002年,让金信信托公司配合其挪用公款;2004年与成都天宏智业、北京金富来和北京中肯远景等公司签订累计金额达911.5万元虚假合同等。
声明说到:“郑俊怀先生,在你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凡是和你合作过的副手或搭档,几乎全部与你形同陌路或者成为你的仇人。……谁挨上你谁就麻烦不断,而你至今却仍然逍遥法外。”,“这一次我们真的忍无可忍,要把郑俊怀部分违法犯罪事实真相都公之于众,希望大家能够看清郑俊怀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