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个占据你绝大多数生命周期的名词,让你在走进它前就开始磨刀霍霍。职场的熔炉里,我们很难寻得一位真正的老师,同期也不会等着你一同奋进,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孤岛,每一天都充满无形的考验。
以工作为线索的职场剧层出不穷,
美剧
《办公室》
一口气出了九季,一个神经大条的领导带着办公室的小圈子经历常见的“升职斗争”“办公室恋情”“工作鄙视链”,向大家展现了一个充满笑点又有血有肉的职场。当年大火的
韩剧
《未生》
则聚焦职场小白,讲述一个毫无经验的“空降兵”升职经历,被大家当做“工薪阶层教科书”。
日剧《东京女子图鉴》
从争议极大的女性职场发展的角度出发,描绘了都市中女性成长中充满的历练。
▲
韩剧《未生》
跳槽,成为我们进阶过程中必要的选择。这可能是一个走出舒适区的选择,也可能是让你摆脱难捱现状的决策。怎样选,往哪去,HR们作为“圈内人”,对职场看得更透,他们普遍劝我们不要跳槽太频繁。只不过如今的裸辞还是愈发频繁,一言不合,说走就走。
曾有一部名为《转职必胜班》的早期日剧直接聚焦“跳槽”这个现象。女主因一次失败的“学校改革”被迫由高中老师成为一名猎头。剧集包含八个故事,涵盖了家庭主妇再就业、中老年转业、应届生寻出路等等各类典例,为主人公们寻找自身增值点,在生活中学会实际选择。
除了在职场剧中寻找灵感,生活中的成功人士似乎都成为我们的“老师”。他们一揽子把我们分为“被迫离职型、随意无常型、生活所迫型、利益驱使型……”对我们“因材施教”,通过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优选与劣选。无奈此类课程茫茫,成功人士芸芸,换做自己到底如何做,心里还是没底。
知乎上有位答主,曾因工作不舒适开始跳槽,一连几年,换了几家公司,每换一家便更新一次动态,他的回答便成为了他近年几经周转的见证。最近,他从BAT跳到一家银行工作,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他说“年过三十,还有房贷妻室,不知道这样的选择对不对,但回望多年也不觉得后悔”。
你在跳槽时是怎样的状态,什么是让你做出选择的“引爆点”,跳槽之后的几周你是风风火火新官上任还是舒舒服服家中休闲?
所有关于跳槽的事,都欢迎向我们来稿。
中读投稿专栏“WeWrite”与《三联生活周刊》
王牌栏目“生活圆桌”联手发起
主题征稿啦!
【
征稿主题】
生命不息,跳槽不止
【投稿要求】
1000 字以上,自由发挥;
署名必须为中读用户名;
仅对文字进行征集。
【投稿方式】
1、打开中读 App,点击页面右上角“+”,写长文,勾选“生活圆桌”专题进行投稿;
2、或打开中读 App,在首页 WeWrite 频道下找到本期征稿文,直接在征稿文下贴读感;
3、标题格式:【投稿】XXXXX;
【投稿福利】
入选稿件将发布在《三联生活周刊》中“生活圆桌”栏目下,
稿件一经被采用,将获得稿酬500元
▼
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
马上
点击文章标题
查看生活圆桌往期精彩稿件:
原来,脂肪有种不动声色的善意提醒,当我的大儿子捏着我的肚皮问:“妈妈,你的肚皮为什么这么老?”我深切感受到,这副孕育了两个孩子的身躯需要我的心疼与照料。是时候回过头来,关爱自己了。最近,我开始练瑜伽,只点一份蒜泥白肉。饮食清爽、肢体舒坦,心就如脂肪般柔软。常言“心宽体胖”,明明是“体胖心宽”。在任由自己横肥千里与暴瘦如电之间,另辟蹊径。
时光匆匆,时尚兀自变化飞快,人潮在其后亦步亦趋,有身不由己的累,也有踏浪戏潮的乐,追逐或不追逐,它自前行。正如康德所说:“成为一个处于时尚之中的傻瓜,总是要比成为一个处于时尚之外的傻瓜要强。”反正总是傻瓜,不如各自随心。
第一次见到这些街名时,我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变差了,这些街道的两旁,分布着外形相似的大厦或者软件园,一幢幢楼的名字同样是用数字命名的。但是我想这些命名,恰恰提醒着我认清现状,不要对未来抱有太高奢望,在这里,卑微的程序员无非是这些大厦里的一块砖头而已,在这庞大的二进制帝国里,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字节上的一个比特罢了。
【关于“We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