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乡恋
介绍鄞州镇乡街道特色,推介新闻,新鲜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乡恋

【城市·记忆】新城社区:融入城市 幸福转身

乡恋  · 公众号  ·  · 2017-11-06 17:13

正文




“甬江之滨,斯地曾卤水沼泽唯见芦苇倦鸟,望东之乡,此处遗白龙老庙只为风调雨顺。往事只堪追忆,引水筑堤逶迤成大田千亩稻穗两熟,撑篙破冰点击处男儿英豪争上游。春上纤陌,瓜棚掩映三村七庄;耕读传家,清廉勤俭邵氏祠堂……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城市化进程令人倍感振奋;科技兴农、工商并举、市场经济,一派繁荣……举家乔迁,新房新车新笑容;合家欢乐,新人新事新光荣。”这是写在新城社区居委会办公楼二楼史迹陈列馆大门口的序言,寥寥百余字,让人们读懂了新城社区的前世今生。




东部新城大开发的产物


环球航运广场、宁波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东部新城俨然已经成为宁波一张靓丽的新名片,看着这颗璀璨的明珠冉冉升起,作为宁波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农田,零星分散着几个村落,它们就是张隘、松下、柳隘、王家园和邵家。这里的人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多数人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2008年,为配合东部新城开发建设,他们搬进了新城社区。新城社区也成了东部新城首个大型拆迁安置社区。



岁月匆匆,转眼十年。这里已变成高楼林立的都市。从世纪大道出发,沿着民安路一路向东直行2.8公里,便是新城社区。社区北临会展路,西至学苑路,东接盛莫北路,南侧与宁波赫德实验学校相邻。眼前的新城社区,三面环水,绿树成荫,道路整洁,一座座楼房错落有致、清新优雅,偌大的一个文化广场为居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当年的农民已转变成新市民,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昔日过往历历在目


空闲的时候,73岁的梁根章就喜欢到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的书报社坐坐,那里是老年人打发时间的好去处,他说这里是获取社区新闻最快的地方。和很多年前一样,那会儿还住在松下村,老人也喜欢坐在松下桥头,和大伙儿侃侃大山,村里的各种新鲜事自然知晓很多。


梁根章出生在松下村,而他的父亲却是“一个包袱打天下”,只身从新昌来松下村落地生根的,松下村的村民多数姓王,就他家姓梁。“这些年过去了,村里的每条路、每条河依旧清晰地刻在我的脑子里,这辈子是不会忘记了。”


对于松下村的前世今生,老人也颇为了解。松下村其实是由几棵松树而得名,相传这里的祖先在河漕岸边种植了几棵松树,于是这里最早被唤作松树下漕,1949年后由于建制沿革才被称为松下村。据《鄞县松下王氏世谱》记载,王氏家族祖先王安基是从江西迁居浙江,至第十世王传喜于明朝正统年间自鄞县王家弄迁居松树下漕。更有资料称王安基及其兄鄞县知县王安石与王传喜是同一支派,同为王传喜的上辈,而王传喜定居松树下漕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松下村并不大,只有300多户人家,但是村子里有很多整齐的砖瓦房,都是当年有钱的同村人外出经商发家后回村里建造的,后来辗转出售到了普通人家,小时候的梁根章就是住在这样的屋子里长大的。到了上学的年龄,梁根章进了村里的植本小学,这个小学年代久远,建于清朝宣统元年。在植本小学读到四年级后,梁根章便来到了当时的张隘中心小学。小学毕业后,梁根章就读鄞县一中,“当时能读过初中,都已经算是高学历了。”说到这里,老梁颇为自豪,但还是由于家境原因,没有读完初中的他就种田去了。改革开放后,老梁在村子里开了一家烟杂店,一开便是20年。老梁说:“从小没离开过松下,老了老了,没想到一离开便是永远不得见了。”




史迹陈列馆承载一抹乡愁


2008年,即将要住进新家的大伙儿开始犯愁,家中的那些老物件怎么办,留着没啥用,扔了又太可惜。在福明街道、5个拆迁村与新城社区共同协商下,从正在新建的服务站里腾出一间房子,办起了史迹陈列馆,集中收置居民家中那些不舍得丢弃的“老家件”。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空的时候还能到陈列馆里走走,想想过去的生活,也可以带孩子们来看看,让他们了解祖辈们的过去。于是,村民们拿来的鸡糠筛、麦出孔、旱茶坪、筷厨笼……都成了这个史迹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老物件可以保留,那些建筑却已成了人们脑海中的一抹记忆。对于70岁的陈海康来说,福明桥大概是他印象最深的建筑之一了。老陈是土生土长的张隘福明桥村人,他说福明桥是他们当时出村子的必经之路。福明桥历史悠久,据《鄞县通志》记载,福明桥在福明桥村南,此桥始建于宋朝,清嘉庆元年重建,民国18年改建,上世纪70年代再次改建。福明桥跨后塘河干流,南通松树下漕村、柳隘村,北通张隘村及东塘路桥北堍,是进入松下、柳隘、张隘3村的主要通道。“那个时候穷,出门靠双脚,进趟城不容易,出了福明桥,过了老江桥算是进城了,即使走上半个晌午,也能让偶尔进趟城的人们兴奋好几天。”



陈海康说以前这一带水系特别发达,所以桥就特别多。除了福明桥,还有新丰桥、积善桥等,都是有年代感的古桥,不少桥还带有美丽的传说。积善桥坐落在王家园村旁东南首,整块桥面是磨制豆腐时用的石槽板块的石材,甚为奇特。相传很多年前,这条河上没有桥,人们常常苦于河道之隔。有个壮汉魁伟高大,长年在豆腐作坊帮工,对村中过河之难也是了然于胸。后来他想到豆腐作坊内尚有大石槽板块可做桥面石,经老板同意后,他把这块石材搬到了河边,架在了河两岸,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善举,便把此桥也唤作“积善桥”。


同样的,邵氏宗祠、尚书庙、张隘庙等在史迹陈列馆里被呈现出来的只有文字简介,有的连一张照片也未曾保留下来,但无论这个史迹陈列馆保留了多少的遗存和过往,对于现在新城社区的人们来说,这些都承载了他们满满的乡愁。



农民到新市民的幸福转身 


透过秋日的初曦,写在社区大门口的“新城社区”四个大字遒劲有力。2008年2月3日新城社区正式成立,通过十年的建设,这里已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如何让被征地居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完成从村民到市民的华丽转身?这是当年的一个难题,现如今却已经有了完美的诠释。“文化是拉近老百姓彼此间距离的最好载体。”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红霞如是说。这些年,腰鼓队、甬剧社、合唱队、模特队、武术队等文化娱乐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在新城社区创建起来。2010年新城社区还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


当然,居民们精神生活面貌的改变,除了这些软件之外,也离不开社区硬件设备的提升。这些年,新城社区先后建成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休闲活动中心等服务场所,并配备了专业服务人员,为社区的特殊群体提供配送餐、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帮助社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树立信心。同时,社区也注重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居民介绍职业,实现社区被征地人员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让居民们真正感受到了劳有所用、老有所保。



新城社区是东部新城首个大型拆迁安置小区,名为新城确实没错,它也是5个自然村合并为一的新社区,更是继往开来精神物质双提升的新社区。十年间,新城社区紧抓东部新城大开发大建设的百年机遇,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让人们看到不一样的城市面貌。采访中,大家怀念已经远去的悠悠岁月,但更多的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满足。


来源:鄞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