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朱志良博士de职业健康
大家好,本公众号提供的职业病防治资料为全免费,大家不能作为商业等用途,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尊重对方版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朱志良博士de职业健康

噪声聋诊断的客观检查都在此,临床意义

朱志良博士de职业健康  · 公众号  ·  · 2025-02-14 00:56

主要观点总结

职业卫生相关工具与资料分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职业卫生工具介绍

文章介绍了用于职业卫生诊断的各种工具,包括DeepSeek提供的听觉客观检查工具等。

关键观点2: 噪声聋诊断的客观检查方法

详细介绍了用于噪声聋诊断的客观检查方法,包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觉脑干反应、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等,并阐述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关键观点3: 其他客观听觉检查方法

介绍了其他与噪声聋诊断相关的客观听觉检查方法,如声导抗测听、耳声发射、言语测听、高频测听等,并阐述了它们的临床意义。

关键观点4: 40Hz听觉诱发电位的详细介绍

详细解释了40Hz听觉诱发电位的定义、原理、临床意义,及其在低频听力评估、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评估、麻醉与镇静监测、耳鸣机制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观点5: 职业病防治相关推文清单

分享了《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的既往推文清单,包括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报批稿、放射卫生机构认可办法等话题。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不中毒 不得尘肺的中国绝好工具!
福利!22G 职业卫生资料,只要2次洗车的钱
福利,这么多的职业卫生资料,只要那么少的米!
2971篇推文,祝大家2025元旦快乐!
每一位专业人员必备的工具




昨天的推文( 噪声聋诊断的另一个客观检查(ABR/BAEP),首次专家共识公布 ),以为没多少阅读,因为太专业太偏了。我预测错了,昨天有120人转发,1200人阅读!



这情形鼓励我再接再厉。今晚再次在期刊网和当当搜索相关资料。



先分享DeepSeek提供的相关信息,帮大家总结归纳听觉客观检查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



因为,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中的附件中提到:


A.9 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显示:


1)听力曲线为水平样或近似直线

2)对纯音听力检査结果的真实性有怀疑

3)或纯音听力测试不配合

4)或语言频率听力损失超过中度噪声聋以上


应进行客观听力检查,如: 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40Hz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声阻抗声反射阈测试、耳声发射测试、多频稳态听觉电位等检查 以排除伪聋和夸大性听力损失的可能


以下是用于噪声性耳聋(噪声聋)诊断的客观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的综述:

---


一、噪声性耳聋的特点

噪声聋是由长期或高强度噪声暴露导致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早期以高频(4-6 kHz)听力下降为特征,后期可能累及中低频。其诊断需结合职业暴露史和客观听力学检查,以排除伪聋或非噪声性病因。

---


二、核心客观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1.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 原理:通过检测耳蜗外毛细胞对双音刺激产生的微弱声波(畸变产物),反映耳蜗功能完整性。

- 噪声聋中的表现:

- 早期噪声损伤:高频(3-6 kHz)DPOAE幅值显著降低或消失。

- 外毛细胞损伤标志:与纯音测听的“4 kHz切迹”高度相关。

- 临床意义:

- 早期筛查:在纯音测听异常前发现外毛细胞功能损伤,适用于噪声暴露人群的定期监测。

- 鉴别诊断:排除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若DPOAE异常而ABR正常,提示病变局限于耳蜗。

2. 听觉脑干反应 (ABR,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 原理:记录声刺激后听神经至脑干的电生理反应波形(I-V波)。

- 噪声聋中的表现:

- 高频听力损失 ABR阈值升高(尤其短声刺激的4kHz成分)

- 波形潜伏期延长:提示耳蜗或听神经同步性受损。

- 临床意义:

- 客观听阈评估:对无法配合主观测听者(如法律纠纷中的职业病患者)提供听力损失证据。

- 排除蜗后病变:若I-III波间期延长,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如MRI)排除听神经瘤。


3. 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 (ASSR,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 原理:检测听觉系统对调幅调频声的稳态电反应,可同时评估多个频率(500 Hz-8 kHz)。

- 噪声聋中的表现:

- 高频听阈提高:4 kHz、6 kHz反应阈显著升高,与噪声暴露史一致。

- 量化听力损失程度:提供各频率的客观听阈曲线。

- 临床意义:

- 精准诊断:补充纯音测听,尤其对伪聋或夸大听力损失者提供客观依据。

- 助听干预指导:为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调试提供多频率听力数据。

4. 扩展高频测听(EHFA, Extended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

- 原理:检测8-16kHz的超高频听力,常规测听无法覆盖。

- 噪声聋中的表现:

- 超高频早期损伤 :噪声暴露者常先出现9-12kHz听力下降,早于4kHz切迹。

- 临床意义:

- 早期预警:发现亚临床听力损伤,指导噪声暴露防护措施。

- 监测进展:评估噪声防护措施(如耳塞)的有效性。

5. 耳蜗电图(ECochG, Electrocochleography)

- 原理:记录耳蜗(CM、SP)和听神经(AP)的复合动作电位,分析SP/AP比值。

- 噪声聋中的表现:

- SP/AP比值正常或轻度升高:与梅尼埃病不同,噪声聋通常不伴显著内淋巴积水。

- 临床意义:

- 鉴别突发性聋:排除梅尼埃病或膜迷路破裂导致的急性听力下降。

---


三、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与意义


1. 筛查与早期诊断组合

- DPOAE + EHFA:

- 早期发现外毛细胞损伤和超高频听力损失,适用于噪声暴露高危人群 (如矿工、飞行员)。

2. 确诊与法律鉴定组合

- ASSR + ABR:

- ASSR提供多频率客观听阈,ABR验证听觉通路完整性, 用于职业病鉴定或法律纠纷中的听力评估


3. 鉴别诊断组合

- DPOAE + ABR + 影像学:

- DPOAE异常提示耳蜗损伤,ABR正常排除蜗后病变,MRI确认无占位性病变。

---


四、临床意义总结

检查方法

噪声聋诊断价值

核心应用场景

DPOAE

早期耳蜗外毛细胞损伤检测

职业暴露人群筛查、噪声防护效果评估

ABR

客观听阈评估及蜗后病变排除

法律鉴定、伪聋鉴别

ASSR

多频率听力损失量化

助听干预依据、婴幼儿/不配合者诊断

EHFA

超高频听力损伤预警

亚临床损伤监测、噪声暴露风险评估

ECochG

排除内淋巴积水相关疾病

突发性聋鉴别诊断

---


五、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1. DPOAE:依赖中耳功能正常,中耳积液或鼓膜穿孔时结果不可靠。

2. ABR/ASSR:需患者保持安静或镇静(婴幼儿),且设备成本较高。

3. EHFA: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个体基线数据对比。

---


六、总结

噪声聋的客观诊断需综合多种检查方法:

- 早期筛查以DPOAE和EHFA为核心,发现亚临床损伤;

- 确诊与量化依赖ASSR和ABR,提供法律认可的客观证据

- 鉴别诊断需结合ECochG和影像学排除其他病因。

这些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为噪声暴露防护、听力康复及职业病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客观听觉检查

A 声导抗测听( Acoustic lmpedance Audiometry)

原理:通过测量外耳道气压变化对外耳、中耳及咽鼓管功能的影响,评估中耳系统的活动状态。

临床意义:

1. 排除传导性聋 :噪声聋主要为感音神经性聋,若声导抗显示中耳功能异常,则需进一步排查中耳疾病。

2.辅助诊断咽鼓管功能障碍:噪声暴露可能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影响中耳压力平衡。


B 耳声发射 (Otoacoustic Emissions, OAE)
原理:

通过 检测耳蜗外毛细胞产生的微弱声信号 ,评估耳蜗功能状态。

临床意义:

1. 早期发现听力损伤 :噪声聋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外毛细胞功能异常,此时纯音测听可能尚未显示明显听力下降。

2. 区分伪聋 :若患者主观报告听力正常但纯音测听显示听力损失,可通过OAE判断是否存在伪聋。


C 言语测听 (Speech Audiometry)

原理:

通过测试患者对标准化言语材料(如单词、短句)的理解能力,评估其实际交流能力。

临床意义:

1. 评估语言理解能力 :噪声聋患者即使纯音测听显示轻度听力损失,也可能因高频听力下降而出现语言理解困难。

2.指导助听器选配:言语测听结果有助于选择适合患者的助听设备。


D 高频测听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

原理:

测试患者对高于8kHz频率的声音感知能力。

临床意义:

1. 早期发现高频听力损失 :噪声聋常首先累及高频区域,而标准纯音测听范围(250Hz至8kHz)可能无法完全反映这一情况。
2.监测病情进展:高频测听可用于跟踪噪声聋患者的听力变化。


E 电生理检查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s)

包括:

多部位记录的ABR:进一步分析听觉通路不同部位的功能。

听觉稳态反应(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 ,ASSR):用于 评估高频听力损失

临床意义:

1.细化诊断:明确听觉通路的具体受损部位。

2.辅助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的感音神经性聋(如老年性聋)相鉴别。


F 影像学检查 (lmaging Studies)

包括:

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内耳结构及听觉中枢。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排查中耳及内耳骨结构异常。

临床意义:

1.排除其他病因:如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

2.辅助治疗决策:如发现听神经瘤,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G 40Hz听觉诱发电位 40Hz AERP)的详细说明,包括其原理、临床应用及意义:

---


1.png


一、定义与原理


**40Hz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记录听觉系统对重复声刺激(通常为40Hz频率的短纯音或短声)的神经电反应,评估** 中低频听力 **及**中枢听觉通路整合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


- **刺激特性**:

- 刺激频率:40Hz(即每秒40次短声或短纯音)。

- 频率范围:通常针对低频(500Hz、1kHz),弥补传统ABR对低频反应不敏感的缺陷。


- **生理基础**:

- 40Hz刺激与大脑皮层的伽马振荡(Gamma Oscillation)同步,反映丘脑-皮层通路的整合功能。

- 主要记录到**稳态诱发电位(SSEP)**,波形呈周期性正弦波。


---


二、 临床意义


1. 低频听阈评估


- **优势**:

- 传统ABR对低频(如500Hz)敏感性较差,40Hz AERP可精准检测低频听力损失。

- 适用于婴幼儿、伪聋或无法配合主观测听者。

- **应用场景**:

- 先天性耳聋的低频听力评估。

- 噪声性聋 合并 低频听力下降的辅助诊断


2. 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评估


- **机制**:

- 40Hz反应依赖丘脑-皮层通路的同步化活动,异常提示中枢整合功能障碍。

- **相关疾病**:

-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40Hz反应减弱,反映感觉信息整合异常。

- **精神分裂症**:伽马振荡失调,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 **老年性聋伴认知下降**:40Hz同步化能力降低。


3. 麻醉与镇静监测


- **特点**:

- 40Hz反应对镇静药物敏感,可反映麻醉深度。

- **应用**:

- 术中监测听觉通路功能(如听神经瘤手术)。

- 评估昏迷患者听觉皮层反应。


4. 耳鸣机制研究


- **发现**:

- 部分耳鸣患者40Hz反应增强,可能与皮层过度同步化活动相关。

- **意义**:

- 辅助鉴别耳鸣的中枢代偿机制(如丘脑皮层环路异常)。


---



对您有帮助吗?




《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既往推文清单


2971篇推文,祝大家2025元旦快乐!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报批稿 导读与点评
为什么我说检测不能那样
每一位专业人员必备的工具
玻璃粉尘到底是不是矽尘?事实说话
并不是粉尘就要做游离二氧化硅测定!
放射卫生机构认可办法开始征求意见,年前截止
无边界的要求,是职业卫生目前最大的尴尬
要求与现实
职业卫生人员的免费征婚福利
小微企?
致卫生监督的同行
这个部的这个文件,能大幅度降低急性职业中毒
还有这个部颁布了好多政策,在帮扶我们的慢性中毒防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时尚COSMO  ·  这几件大衣已被抢断货
8 年前
人生研究所  ·  爱你,认真且怂,从一而终
8 年前
教女人变苗条  ·  超神奇!饭后1分钟,不用再做“腹”婆!
8 年前
酱子工厂  ·  小媳妇床底藏人,笑抽!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