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中段制程为蒸镀及封装,市场空间每年约120亿人民币。当前AMOLED面板ITO玻璃上有机发光层、空穴传输注入层、电子传输注入层与金属电极均通过蒸镀镀膜实现。蒸镀的对位精度是工艺一大难点,目前依然存在良率不足与有机材料浪费等问题,是导致整个OLED面板良率不足的关键,因而也是OLED产线上最核心,最紧缺的设备之一。此外,AMOLED有机发光材料与金属电极极易受来自外界及内部材料所含水汽影响而受潮氧化。为了保证显示面板稳定性与寿命,需要在充满惰性气体环境中给蒸镀上发光层与电极的ITO玻璃进行玻璃、金属、柔性聚合物、薄膜等盖板的封装,并在封装体中填充吸水材料。整个蒸镀及封装设备的市场空间每年在120亿人民币左右。
投资逻辑:蒸镀设备紧张,限制OLED全产业链产能扩张
蒸镀设备目前只有CanonTokki一家优质供商,三星垄断其到2017年产能的90%,导致一“机”难求。目前业界公认日本Canon旗下子公司Tokki 的蒸镀设备技术能力最佳,全球范围内拥有大规模量产实际业绩的厂商也仅有Tokki一家,因此Tokki基本垄断了全球蒸镀机的供应。而由于Canon Tokki到2017年产能的90%均被三星包掉,导致其他厂商不得不考虑与新晋的蒸镀供应商合作,例如信利斥资519 亿韩元采购SFA 的蒸镀设备,合作双方均无大量的OLED 生产实绩,由于蒸镀工艺本身是影响OLED良率的关键,采用新晋蒸镀设备厂商的设备,导致OLED的量产良率更加不确定。
蒸镀设备是行业关键瓶颈点,是影响良率和产能的关键。中小尺寸的OLED的核心发光材料目前采用蒸镀技术制作,蒸镀是整个工艺流程中良率最低的一环,因此直接决定面板的良率。同时,蒸镀设备能够大批量稳定量产的厂商目前只有CanonTokki一家,因此会限制整个行业产能。
柔性显示屏的渗透趋势决定薄膜封装未来是趋势。薄膜封装的特点就是在发生很大弯曲变形时仍然可以保证材料的有效使用, 为了获得柔性有机显示器或其他电子设备, 前后基板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同时能有效隔绝湿气和氧气。而薄膜封装不仅满足折叠、弯曲的要求, 而且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产品的实际应用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薄膜封装在未来将成为主流。
竞争格局:Canon Tokki独大,供不应求有望持续至2018
“扩产+新晋供应商导入”,预期供给短缺2018年或缓解。蒸镀设备能够大批量稳定量产的厂商目前只有Canon Tokki一家,其他厂商扩建关键蒸镀设备,缓解供给紧张局面。蒸镀光罩巨头日本印刷(JNP)宣布,计划2020年前投资3.2 亿元,在三原工厂内增设生产OLED 面板不可或缺的设备“蒸镀光罩”的生产线,将蒸镀光罩产能提高至现行3倍。Canon Tokki 方面表示计划开始倍增OLED 面板设备产能,同时扩增多家合作公司的产能。此外,韩企逐步开始进入蒸镀设备市场,LGD与韩国本土中小企业Sunic System合作开发蒸镀设备,并已向Sunic System与YAS签订大规模供货订单逐步提升生产线国产化率至50%以上。
韩国JusungEngineering领衔封装设备供应商, OLED业务增长弹性最大。韩国Jusung Engineering公司从大型到小型的封装设备,均是LGD唯一的供应商,是三星的主力供应商。在显示器板块业务上,公司2015年营收折合人民币约3.4亿元,其中LCD和OLED 各占一半。公司预计2016年订单折合人民币8.23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OLED设备营收将占总营收80%,LCD占20%,验证OLED设备行业爆发。
切割+贴合+Bonding+检测,非标自动化,设备更新频率高。AMOLED模组后道组装流程,已蒸镀封装的OLED面板首先被切割成实际产品所需尺寸,并进行测试。接下来进行偏光片贴合,先将芯片与柔性电路板Bonding至显示面板上,对PCB板贴片并与面板连接,再将AMOLED面板与含触控感应器的盖板进行贴合,即可进行模组老化测试与点亮检测。整个过程会用到3-5次的贴合与Bonding。不同于显示面板的标准化工艺流程,面板模组的制程一般都高度定制化,主因模组一般会涉及走线、布局等非标准化设计,具体因手机的内部结构设计变化而不同,这也相应导致了OLED模组的自动化设备也是高度定制的。虽然与TFT背板生产与蒸镀封装设备相比,模组组装设备采购金额相对较小,但由于其高度定制的特点,设备使用周期较短,更新换代频繁,市场增长性较好。定制化设备随屏幕升级,更换周期约两年,整个“切割+贴合+Bonding+检测”设备的市场空间每年在百亿人民币左右。
投资逻辑:大客户引领,模组自动化加速,催生百亿市值公司
A客户引领,2017资本开支驱动OLED模组自动化快速增长。A客户在2016财年年报中预计,为开发下一代iPhone新机,2017资本支出将大幅上升至160亿美元。而如果导入OLED屏幕,我们估算其屏幕占整机成本比重将升至20%以上,A公司势必会增加OLED屏幕的自动化组装资本开支,以保证其良率。模组自动化市场增长有望加速。
竞争格局:定制化国产设备快速崛起,催生百亿市值公司
日企占据高端市场,定制化国产设备快速崛起。TEL、松下、TEK等5-6家日本公司是全球LCM自动化组装及检测设备的龙头。由于当前全球3C制造组装产线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大陆非标自动化公司借助地理优势与工程师红利,能就近服务客户,满足客户2个月左右的定制化快速开发要求,因此快速崛起,逐步替代日本供应商。包括智云股份、联得装备、深科达、正业科技、太原风华等在内的本土非标自动化厂商正在快速崛起。
柔性AMOLED 模组设备市场17年可达61.9亿元。由于OLED屏后段模组设备定制化程度很高,OLED屏工艺相对于LCD屏有较大的改变,因此OLED模组设备市场将迎来爆发。我们假设一片触控显示模组的生产需要用到3-5款不同的bonding设备和贴合设备,而且大部分工序后都需要进行检测,对应的需要5-6款检测设备,则模组生产每百万片/年的产能对应约600万的设备投资。由此可推算得,2017年全球OLED模组自动化设备市场空间达61.9亿元亿元,2018/2019/2020年每年市场空间将分别达82.8/74.03/72.59亿元。
70亿市场空间,催生百亿市值模组自动化本土企业。根据我们的测算,整个模组自动化设备市场空间在70亿,按非标自动化设备25%的净利率测算,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的利润在18亿左右,如果龙头公司能够拿走全行业30%的利润,那么我们认为行业有望产生150亿市值左右的上市公司。从几个主流非标自动化设备公司的情况看,我们看好智云股份在Bonding业务的领跑优势,以及切入贴合设备后的平台化整合能力。同时关注精测电子、联得装备、深科达、正业科技在各自领域的卡位和布局。
蒸镀设备产能及良率不达预期:蒸镀设备是OLED面板制造过程中目前良率最低的环节,同时能够大批量稳定供货的只有一家供应商,因此蒸镀设备一定程度上是行业加速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和风险点。
下游智能手机需求放缓:智能手机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更新换代速度减缓,竞争愈发激烈。
设备制造行业竞争加剧:中日韩设备厂商加速研发及扩产进度,行业竞争有加剧风险。
行业评级及重点公司推荐
我们密切关注OLED设备行业的投资机会,行业爆发,设备先行。前/中/后道设备市场空间分别为500/120/100亿元。前道LTPS工艺下激光设备弹性最大,每年200亿激光设备增量市场。中道为观察行业的窗口,关注核心蒸镀设备的扩产进度和良率提升。后道非标自动化,为国产替代主战场。首次覆盖,给予OLED设备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我们重点推荐行业弹性最大,深度受益行业爆发的激光设备厂商大族激光,同时提示关注国产替代主战场上的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智云股份、联得装备、精测电子,以及新三板公司深科达。
重点公司推荐
大族激光
2017年或迎A客户创新大年,利好中小功率设备业务增长。中小功率激光设备业务占公司的营收比例在60%左右,主要是消费电子客户,其中A客户占比接近60%。2017年,A客户手机产品或迎来创新大年,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打标、焊接、切割等工艺亦会有较大的改变,虽然市场普遍认为激光打标设备金额会有所下降,但我们认为在焊接、测量、切割等领域大客户的订单都会有明显增长,公司在A客户及中小功率设备领域的业务有望重回高速增长。
OLED设备有望量产,或成17年重要催化因素。目前在OLED的所有激光工序中,公司已布局研发的有10道左右,预期在2017年能够量产的有2道,其余将在2018年爆发。我们预期公司OLED激光设备的营收有望快速增加,到2018年达到10亿元,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量。
工业级大功率激光设备及系统集成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动能。16年上半年,大功率激光设备实现销售收入约6.8亿元,同比增长37.95%。目前大功率设备销售以切割为主,而高功率焊接业务未来前景广阔。在切割设备领域,公司推出的激光切割机,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均位列全球第一。另外,公司在大功率领域积极向自动化系统集成厂商转型,并成为行业内唯一入选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的企业。已成功为宇通客车、徐工集团等 10 余家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客户打造智能化工厂,成为国内首家提供完整智能化切割解决方案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 5600 万元。
外延加速,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布局有序开展。公司上半年在在自动化领域做了五项收购,包括西班牙Aritex公司、沈阳赛特维公司、东莞骏卓公司、美国Fortrend公司、东莞升宇智能公司,加强了公司在航天航空、汽车、动力电池、半导体以及PCB业务方面的业务拓展。且公司目前拥有一支涵盖激光光源、自动化系统集成和机械控制等多方面复合研发队伍,具备快速切入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的先天优势。目前,公司已经对光电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智能机器人感知系统进行了战略布局,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风险因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A公司创新大年利好公司小功率激光业务,OLED行业爆发公司深度受益,工业级大功率激光设备及机器人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我们将16-18三年公司EPS预测微幅调整为0.77/0.98/1.12元(原预测为0.77/1/1.08),按照2018年PE=30倍,对应的目标价29.4元,维持“买入”评级。
智云股份
OLED模组设备龙头,有望获国际大客户认可。智云股份子公司鑫三力的主要产品为平板显示模组自动化及检测设备,用于部分平板显示生产后端模组组装工序环节,包括清洗、COG、FOG、BLU组装、检测等,为国内平板显示模组组装Bonding设备供应龙头厂商,在Bonding、检测等环节拥有较多经验与技术积累。2016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2.99%至6.02亿元,受益行业爆发增长迅速。市场最为关注的OLED 模组自动化设备,鑫三力受益就近配套,已经在国际大客户的智能手表曲面屏项目上获得认可,未来在OLED模组自动化方面有望深度受益。
定增募投扩充3C产能,增强研发能力,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3C(触控显示、摄像头、指纹模组)智能制造装备产能建设项目预计17年动工,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为4.8亿。同时,公司拟建设南方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建成后将着重进行3C、锂电智能制造方面的装备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及新产品储备。叠加鑫三力在行业中逐步建立的质量信誉以及新项目落地后产能、研发能力的释放,公司未来将在3C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持续发力,业绩表现值得期待。
传统汽车业务保持稳定。汽车行业投资需求下降,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竞争加剧,该业务板块毛利率下降,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下行压力。公司收缩聚焦,发展自动装配和检测设备这两项优势子业务。15年这两项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6%和8.62%,其中自动装配设备16年增速明显加快,达52.39%,这两项业务已占传统业务收入超90%。
吉阳股权转让顺利完成,锂电池布局稳步推进。公司综合考虑了吉阳科技自收购以来业绩未达预期、公司在锂电池整线业务布局规划、公司与吉阳科技管理层的磨合以及交易方出价等因素,至2016年10月26日,公司转让吉阳科技股权交易实施完毕。从短期业绩影响角度看,本次交易为公司2016业绩贡献约5600万的投资收益;从长期公司产业布局角度来看,公司已拥有自主研发的锂电池生产线技术且引进了国际先进的锂电池生产线专有技术,出售吉阳股权不与公司布局锂电池规划存在冲突,且本次股权出售为引进锂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国际先进技术团队和拓展市场提供了资金支持。
风险因素。定增募投审批风险;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公司传统业务业绩稳定,向3C智能制造领域战略转型顺利,鑫三力有望深度受益OLED行业爆发,迎来快速增长期。我们预测公司17-19年EPS预测分别为1.05/1.96/2.63元,按照2018年PE=32倍,对应的目标价62.72元,下调至“增持”评级。
联得装备
主营平板显示模组组装设备,产品涵盖全产业链。公司主营显示模组自动化组装设备,是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全自动模组组装设备研发与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产品以贴合热压设备为主。2016年度营收总额2.56亿元,净利润3843万元。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平板显示模组组装设备毛利率下降近 6%,三季度营收下降24%。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富士康、欧菲光、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间接为A客户供货。
FPD模组生产设备需求上升,本土厂商受益。IHS数据,全球平板显示2017年出货量预计达1.95亿平米,2022年可至2.49亿平米。当前全球平板显示业发展迅猛,推动平板显示器件及相关零组件生产设备快速更新换代,人工成本与精度上升的要求推动平板显示模组生产自动化进程,利好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商。且中国新增LCD投资占全球比重已超60%,OLED行业也处于爆发期,模组生产设备定制化需求将使公司深度受益。2016年11月25日,公司主要客户信利国际宣布其联营公司信利惠州“4.5代AMOLED项目”量产仪式举办,据估计年销售额将达到53亿元。新建产线量产产品主要应用在车载、VR、智能手机及手表等领域,而联得公司早在2015年便自主研发了相关的弯曲成形设备、3D(2.5D)曲面贴合设备,信利国际占公司2016上半年营收35.3%,其扩张必然会为公司带来大量产值提升。
股权激励计划有望提高对员工的激励,实现更快速增长。根据2017年3月31日的公告,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95.00万份限制性股票,其中首次授予79.05万份,预留15.95万份,授予价格为36.68元。解锁条件为,公司2017年实现的营业收入金额较2016年同比增长不低于60%,公司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金额较2016年同比增长不低于100%,公司2019年实现的营业收入金额较2016年同比增长不低于140%。而且,将针对个人表现划分A、B、C、D等级,D级以上才会按照个人解锁比例授予股份。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既显示了公司的信心,又对员工产生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风险因素。毛利率下滑风险;国际竞争对手扩张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1.25/1.75/2.21元。公司触控显示产品具有较高技术壁垒,且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摄像头模组具有较大成长空间。参考同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18年3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61.25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激智科技
扩散膜供不应求扩产有望,增亮膜带动营收上升。从产能规模上,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扩散膜龙头,全球市场占比近10%,2016H1公司扩散膜毛利率上升至37.05%,创历年新高,行业领先。公司扩散膜能力利用率/产销率达99.97%/90.19%,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构成,该产品营收增速受制于产能,静待3000万㎡扩散膜扩产项目达产将促营收大增。15年公司增亮膜营收为12,666.41万元,同比+121.04%,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是公司营收新增长点。
受益电视大尺寸趋势,单机使用面积上升。2017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有望达到2.25亿台,较16年上涨2.6%,同时电视处于每年2英寸的扩大进程中,由于液晶屏的光学膜用量一般为面板面积的七倍以上,具有乘数效应,因此光学膜成本占比将随屏幕增大而快速增长。
立足百亿光学膜市场,国产替代提振需求。我们预测2017年反射膜、扩散膜、增亮膜的市场规模为16.55亿元/27.58亿元/49.64亿元,三者之和市场空间达93.77亿元。中国已成全球大尺寸LCD扩产中心,目前已公布8代以上新增产线9条,新增大尺寸面板面积超116%。随着面板产能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将加速,与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上游光学膜国产替代步伐加速。国产光学膜产品凭借性价比高、供货速度快等优势逐渐取代国外光学膜企业。
未来看点在技术,布局OLED、量子点新格局。公司董事长张彦海归创业,具有极强的专业背景,近年来通过扩散膜、增亮膜站稳市场地位,积累研发到量产成套经验及客户资源,应对显示行业新挑战,积极布局OLED显示用膜和量子点显示技术用膜,其中量子点膜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新技术或将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上行;光学膜竞争情况加剧;OLED发展速度大幅超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随着扩产项目达产,公司扩散膜业务有望重回快速增长,增亮膜有望延续高速增长。至2018年,扩散膜营收有望达5.1亿元,增亮膜有望达3.3亿元,总营收较16年增长44.16%。公司积极布局量子点薄膜等新型显示膜材,为公司长期成长谋求空间。我们预计公司16/17/18年EPS分别为0.84/1.06/1.30元,考虑到次新股目前股价较高,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精测电子
面板检测设备龙头,发展快速。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模组检测系统、AOI光学检测系统、平板显示自动化设备等产品。公司是面板检测设备龙头企业,技术遥遥领先,产品结构优良,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2016年营收增速达25.5%。
国内面板厂扩产最多,模组检测系统将受益于此。公司模组检测系统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毛利率接近7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受益于液晶面板需求维持3%增长,同时面板巨头转向OLED,国内LCD面板厂商持续扩产,预计建厂期集中在2016-2018年,公司模组检测系统将持续受益于扩产和旧产线设备更新。
AOI光学检测快速发展,替代空间大。公司2016年AOI光学检测业务全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54.77%,发展迅猛。当前AOI光学检测结果判定环节的人工占比较高,达70%以上。未来LCD面板产线自动化程度将更高,相应检测设备有望迎来数倍成长空间。目前公司AOI检测业务毛利率为43.28%,伴随公司未来技术升级,有望在市场份额和毛利率上得到较大提升。公司AOI光学检测业务将长期受益于新产线投入和人工替代过程。
提前布局OLED检测设备,长期受益于OLED红利。公司是国内少数能量产OLED检测设备的企业。OLED性能优越,理论上成本更低,出货量逐年上升,预计2017年OLED智能手机渗透率将达23%,国内面板厂商积极布局OLED产线。当前OLED良率不高,韩国厂商良率最高仅80%,对检测设备依赖性更强;OLED需要的检测设备更多,一般是LCD的1.5-2倍。OLED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广阔,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新增长点。
风险因素。面板厂投资扩产风险;人工替代速度不及预期;OLED投资生产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公司是面板检测行业的龙头企业,将长期受益于技术领先和下游需求提升;传统业务增长稳定,AOI光学检测发展迅猛,OLED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已基本形成“光、电、机”一体化产线,竞争优势强。我们预期17/18/19三年EPS达1.73/2.40/3.43元。考虑到公司主营业务龙头地位与各项新业务高成长性,考虑到次新股因素,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基本结构与原理
OLED由比较薄的有机材料发光层与基板制作而成。可采用玻璃或可弯曲柔性塑料板作为基底,上面依次有电极层、空穴注入和传输层、电子注入和传输层以及有机发光材料层等。通常OLED为“三明治”式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TFT基板、有机发光材料和偏光片三部分。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其发光原理与无机发光二极管类似,其显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整个驱动电路为显示屏提供显示信息和持续点亮条件,同时直接利用选址TFT对OLED进行开关切换,当驱动电流足够时,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途经注入层和传输层,在有机发光层相遇符合,形成出于激发态的激子,激子将能量传给有机发光分子使其到达激发态,这些分子从激发态回到稳态时,释放出能量,产生光子进而发光。OLED显示面板可自发光显示从而无需背光光源,是OLED显示区别于液晶显示最主要的特点。又因为其由有机材料制备,而可以被弯曲、折叠,因此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彩色化方式
目前OLED主要有三种彩色化方式:RGB三色独立发光法,蓝光+光色转换膜法和白光+彩色滤光片结构法。
(1)RGB三色独立发光法。该方法的RGB OLED采用由三种不同颜色材料并列RGB子像素并复合为彩色像素,每个子像素分别独立发出亮度可调的光,经不同灰阶、不同颜色的光混色后呈现彩色光。
(2)蓝光+光色转换膜法。该方法利用蓝光做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彩色转换膜分别转换成红绿蓝三色,最后同样由不同亮度光混色成彩色图像。运用此方法既可以改善RGB三种器件发光效率不同,还可以改善因三种器件寿命不同而造成的颜色不均现象。
(3)白光+彩色滤光片法。WRGB OLED使用该方式在底部采用白光OLED加RGB滤光片实现发光,即先做好白光OLED后再制作RGB滤光片。利用白光源穿过彩色滤光片以实现全彩效果。该技术重点在于获得高效率和高纯度的白光。此法优点是RGB三原色亮度寿命相同,没有彩色失真现象,可增加画面精细度,有较大潜力应用于大尺寸的显示面板。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独立摆列发光材料因而发光效率高,是现在经常使用的方式;第二种方法在结构中间加了一层光色转换薄膜,发光效率不如前者高;第三种方法结构上增加彩色滤光片,发光效率有损失。当前RGB OLED与W OLED彩色化方式已进行量产。
分类及相应的技术路线
AMOLED与PMOLED
根据驱动方式不同:根据像素电路中是否采用薄膜晶体管TFT技术,可以把OLED器件按驱动类型不同分为AMOLED(Active Matrix OLED,有源矩阵OLED)和PMOLED(Passive MatrixOLED,无源矩阵OLED),目前市场上OLED产品主要以AMOLED为主。
AMOLED具有TFT阵列,像素独立发光。AMOLED可以独立地控制每个像素点的发光情况,从而像素点可以连续且独立发光,最终形成所需图像。PMOLED以扫描方式点亮阵列中的像素,每个像素都是操作在短脉冲模,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结构不同,AMOLED每个像素有多个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存储电容C5,PMOLED像素由阴极和阳极构成,行和列的交叉部分可以发光;(2)驱动方式不同,AMOLED静态驱动不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能对每个像素独立进行选择性调节,PMOLED的多路动态驱动受扫描电极数的限制;(3)AMOLED可实现高亮度和高分辨率;(4)AMOLED可以实现高效率和低功耗;(5)AMOLED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6)工艺成本不同,AMOLED驱动电路藏于显示屏内,更易于实现集成度和小型化,由于工艺上已解决外围驱动电路与屏的连接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品率和可靠性,而PMOLED必须用COG或者TAB等进行外接驱动电路,使得器件体积增大和重量增加,实施工艺复杂。
SM-OLED与P-OLED
根据发光材料是否为高分子, OLED分为小分子SM-OLED(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和P-OLED(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区别在于高分子材料不耐高温。体现在制造工艺上,小分子材料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其设备供应商以日系厂商为主;高分子材料由于不耐高温,因此主要采用旋转涂覆或喷涂印刷工艺,设备供应商以欧美厂商为主。当前小分子材料发展较早,技术已经达到商业化生产水平。高分子材料由于可采用旋涂、喷墨印刷等方法成膜,未来可极大降低显示器件生产成本,但当前该技术尚不成熟,POLED 产品的彩色化上仍有困难。
当前韩国三星和LG研发技术较为成熟。三星主要采用“LTPS TFT 基板+RGB OLED”的技术路线,已经在中小尺寸OLED 面板上取得很大成功,是全球中小尺寸AM-OLED 面板的主要供应商。LG Display则采用“Oxide(氧化物)基板+ 白光OLED”的技术路线,在大尺寸OLED 面板的良率上实现突破,并于2013 年开始推广大尺寸OLED 电视。
【中信证券研究部 电子行业研究团队】
徐涛
中信证券电子组首席分析师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6-9149-1268
邮件:[email protected]
晏磊
中信证券电子组分析师
电话:010-60836719
手机:139-1018-3841
邮件:[email protected]
胡叶倩雯
中信证券电子组分析师
电话:010-60834773
手机:185-1808-0960
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