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体外诊断观察原创整理,24小时后先留言申请后方可转载,并需完整标注来源和作者,否则严究!
两年前,任正非说过一句“活下来,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作为A股药械领域的佼佼者,迈瑞和恒瑞即便在行业寒冬中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曾经的成功模式已不再适用。如何应对增长压力,探索新的增长点,成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毕竟很多时候,
努力的意义不在于往上爬,而在于不向下滑。
10月29日,“器械一哥”迈瑞医疗发布三季报,
前三季度营收294.89亿元,同比增长7.99%;归母净利润106.37亿元,同比增长8.16%。
根据报告显示,其中第三季度总营收89.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第三季度净利润30.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31%,
为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
迈瑞医疗表示,
由于国内因医疗领域整顿和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等多因素影响导致医院采购推迟,加之医院建设资金紧张、非刚性医疗需求低迷,国内市场前三季度增长不到2%。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
前三季度营收108.9亿元,同比-11.7%,其中微创外科增长超过了45%。
体外诊断业务:
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20.9%,其中,化学发光业务增长超过了20%。
医学影像业务:
营收59.7亿元,同比+11.4%,其中超声高端及以上型号增长超过30%。
体外诊断业务已超过生命信息及支持业务,成为迈瑞第一大收入板块
2024年9月17日,迈瑞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
最晚在2025年成功实现全球医疗器械TOP 20的目标。
今年前三季度,迈瑞国际市场增速亮眼。迈瑞医疗表示,受益于海外高端战略客户和中大样本量实验室的持续突破,以及动物医疗、微创外科、 AED等种子业务的放量
,国际市场前三季度增长超过18%,其中欧洲和亚太市场增长均超过了30%。
因此,
海外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点,
目前看来,欧洲业务进展相比北美更具优势。
在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榜单上,TOP20的门槛为68.5亿美元。迈瑞医疗与之尚有较大差距。要想在2025年底实现目标,这对迈瑞医疗来说,在接下来两年内几乎是不可能仅凭常规经营达成的任务。因此,
并购之路势在必行。
2021年,迈瑞收购全球知名的IVD原材料领域的公司海肽生物(HyTest Ltd.),实现了在化学发光原材料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2023年11月,以现金形式收购 DiaSys Diagnostic Systems GmbH 75%股权的交易,逐步导入和完善血球、生化、化学发光等海外体外诊断业务的供应链平台,目前已在欧洲、亚太及拉美三个地区实现本地化生产和交付。
此外,除了现有业务,今年初对惠泰医疗的并购,也“抄小路”开辟了心血管耗材赛道这一新领域。不过相比目标而言,这些增量仍然不够,迈瑞还需要继续有力量的并购。
其策略简而言之:弥补产业链空白,迈向国际化,“哪里不足补哪里”。
10月25日,“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发布三季报,
前三季度营收201.89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长32.98%。
创纪录的增长背后主要受一次性收入——
默克公司1.6亿欧元(约12.6亿人民币)对外许可首付款的驱动。
恒瑞医药介绍,通过与美国、韩国、印度公司合作,
恒瑞医药已将11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对外授权,
造福更多全球患者。今年5月,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产品组合许可给一家美国公司,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累计可高达60亿美元,并取得该公司19.9%的股权。
不过恒瑞医药的“出海”一直未能达成理想状态。相较于迈瑞医疗近40%的海外收入且仍在加速海外布局的情况下,恒瑞医药则进展较为缓慢,除了几笔对外授权外,恒瑞仍然缺乏诸如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的10亿美元“重磅炸弹”。
和国内其他同级别药企相比,
恒瑞在研发方面相当舍得投入,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5.49亿元,同比大增22%。
在研管线储备充足,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3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2024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共有22个药物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共有19个管线推进至Ⅲ期,32个管线推进至Ⅱ期,36个管线推进至Ⅰ期。
虽然拥有丰富的创新药管线,但其中很多都是竞争者众多的领域,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并实现商业化成功,仍是恒瑞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