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复了一条文后的留言,没有想到迅速被顶到了头条……
那么,韩国产品的特色到底是什么呢?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韩国产品,也只能泛泛地说,肯定会有特例,但是总的来说,韩国产品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就是:植物提取物特别,特别,特别多。
举个例子吧,开头提问的那个朋友说到的那个品牌的一个单品的活性物名单如下:
地黄根提取物,鹿茸提取物,厚朴树皮提取物,麦冬提取物,金黄洋甘菊提取物,朝鲜当归提取物,赤芝提取物,连翘果提取物,杏仁提取物,野大豆提取物,忍冬花提取物,枸杞果提取物,芝麻籽提取物,药用黄精根茎/根提取物,人身根提取物,日本川弓根提取物,山茱萸果提取物,酵母菌/马铃薯提取物发酵液产物,牡丹根提取物,东单归根提取物……
我如果能够碰到写这个配方的配方师,第一个问题是:“这位大哥,能不能复述一下你的配方?不许看成分表!”
护肤品的配方,其实可以很简单——我第一次接触到大宝(那时候刚刚被老东家收购)的SOD蜜配方时惊呆了——这个一年卖出去好几个亿,全中国十分之一人口在使用的产品,最精简的时候只有五个原材料。
当然,也有好产品很复杂,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出这个复杂背后的原因——有的时候是因为几次改版不停打补丁,有的时候是因为特别的设计。
也就是说,配方不管简单还是复杂,总归是有点道理,说得出原因的。
而韩国朋友们出来的相当多的产品我是怎么都看不懂……
有人说,你这么说就不对了,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认真研究过这么多天然提取物的相互作用,并且找到合适的“神奇比例”呢?
或者,人家祖传的秘方也未可知呀。
也许人家的确有祖传秘方,但是我仍然对这样充满了天然产物的配方保持距离。
为什么呢?
天然产物的质量非常难控制。
直白地说是这样的:就算是同一个农民,在不同的年份(气候和水土都有差异),不同的土地(阳坡和背阴处),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种子保存方式……的条件下,收获的植物是可以非常不一样的。
而作为一个生产商,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往往不能监控到这些情况——植物提取物非常复杂,以至于我们的科学检测仪器根本无法全面检测,最后可能就是一个紫外吸收或者一个红外谱图就算验收了——懂行的朋友肯定知道,有大量水存在的情况下(植物提取物往往如此),红外谱图基本上就是个意思而已,根本无法判断。
我的一个做质量控制的同事一直跟我说:“一堆植物提取物是质检部门的噩梦。”
我们老东家植物提取物用得不算多都这样,我不知道韩国朋友是如何做到同时监控那么多产品的那么多活性物的……
那么万一人家也有这个能力呢?
那我也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因为天然产物对于皮肤来说容易引发刺激。
不对呀,不是越天然越安全吗?
怎么可能?如果不是吃果子狸,只吃猪肉羊肉哪里会有非典出现?
眼镜蛇的毒液,蝎子的尾针,不也是纯天然的?
实际上,我们护肤品行业中涉及到的很多刺激性物质,都是天然产物,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天然产物非常复杂,对皮肤的影响也就更加扑朔迷离,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少量的几个天然活性物加进去,那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安全性,加这么多的活性物——我知道老东家的毒理专家肯定会大摇其头。
反正我感觉如果我写出这么一个配方,在老东家的系统里提交上去做安全评估,估计会回来一大堆的问号,以及一个“Rejected(拒绝)”。
韩国有没有好产品?
当然有,这么大一个市场,这么多的公司,肯定能有好东西。
但是,如果我在一个韩国产品的成分表(或者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产品的成分表)上看到将近一千个字,而且大部分是天然产物……我觉得我会敬而远之——如果我是敏感皮,我更是跑得越远越好。
因为,这么多天然产物,当然可能会给我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一个风险偏好很低的人,我觉得
(1)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2)产品对于皮肤作用的机制难以确定,结果难以预料——我还是去买一点别的自己能够更好了解的产品吧。
当年我在大宝下工厂,看到工人师傅做SOD蜜,拿了人参(真的人参啊!)和黄芪(真的黄芪)在车间里煮——我特别诧异地问老工程师为什么?人家告诉我说外面买来的提取物不放心,所以大宝都是现煮的。
当时我想,真的要做到几个亿的生意,做人还是要靠谱踏实才行啊。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美白 | 痘痘 | 黑头 | 敏感 | 孕妇 | 面膜
甘油 | 洁面 | 螨虫 | 保湿 | 激素 | 成分
毛孔 | 防晒 | 抗老 | 刷酸 | 防腐 | 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