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习小组
这十年,我们好好学习。与习一起进步,一起担当。错过习的前60年,不再错过现在。 本公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大国  ·  再敲警钟!8名“躺平式”干部被调整 ·  昨天  
政事儿  ·  国足1-3日本 ·  3 天前  
瞭望智库  ·  植物工厂如何从集装箱走向市场 ·  4 天前  
半月谈  ·  品读 | 东北早市掠影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习小组

习总那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学习小组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6-01 21:26

正文


又是一年儿童节。


如果说游戏机、芭比娃娃、游乐园、乐高是现在很多孩子的童年“关键词”,那么对于1953年出生的习总来说,小人书、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过年才能穿的新衣服、一分钱的冰棍儿……则是他们这一代人关于童年的回忆。


习近平儿时上学曾因穿着节俭被同学笑话


(1958年,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弟弟习远平)


那是一个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一块杂面饼子就能让一个孩子快乐一整天,“过年给你做新衣服”成了对小孩子最富诱惑力的一句话。在那个年代,因为布票有限,即使是有钱也买不到布。


习近平和弟弟习远平小时候就经常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者是花红布鞋。这有时让两个男孩很难为情,习近平还曾因同学笑话而不愿穿女孩子的鞋子,崇尚勤俭的习仲勋却对他说:“染染穿一样”。


虽然物资匮乏,但孩子们的娱乐生活并不贫瘠。习总那代人的童年,依然有最色彩斑斓的回忆。

游 戏

习近平:小时候经常撂下书包就上什刹海滑冰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在视察中关村二小冰球队时,曾向小队员们讲述他小时候的冰雪故事:那时候想要滑冰,只能冬天在什刹海的冰面上滑。如果能买一双50元的冰鞋,就算是奢侈品了。习总的弟弟喜欢打冰球,所以想买球刀鞋,喜欢滑冰的他则想买速滑鞋,但家里只能买一双冰鞋,习总就把买冰鞋的“指标”让给了弟弟。


(玩冰爬犁的少年


这并不是习总第一次提起他与什刹海冰场的情缘。三年前,习近平视察北京时,曾对福祥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娜说,他熟悉这附近的环境,因为小时候就住在这片儿,“经常是放学回家一撂下书包就上什刹海滑冰”。


除了滑冰,“50后”的童年还有许多其他“爆款”游戏:


抽陀螺



抽陀螺一般有两种玩法儿,一种是比谁转得快,一种是比谁转得久。想让陀螺转起来可没那么简单,想要赢,还得用点巧劲儿。


滚铁环


相对于陀螺来说,铁环制作简单、上手快,一群人比谁滚得远,绝对的童年玩具爆款。


打乒乓球


“50后”的“乒乓球台”都比较简易,一块石板当台面、一排砖头当球网,一场比赛就可以开始了。


荡秋千


“50后”荡秋千可比现在的孩子狂野得多,荡得好的可以让秋千和地面平行。


自制弹弓、火炮枪




这属于比较刺激的玩具了,需要自己搜集铁丝、自行车链和橡皮筋。上树打鸟,下树打人,被捉到就是一顿“棍子烧肉”。


丢手绢


“丢啊丢啊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这个旋律,直到今天依然让人感到熟悉亲切。


翻花绳



扔沙包



跳房子



跳皮筋



跳大绳



抖空竹



抓子儿



小 人 书

小人书帮习近平立下精忠报国的人生目标


小人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环画。要说有什么东西最能激起“50后”的童年共鸣,小人书绝对榜上有名。在那个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小人书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回忆。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常常在书店门口搬个小板凳坐着看,一不留神就过了饭点儿。


(孩子们坐在书店门口看小人书。资料图片)


习总的童年岁月,也有小人书的身影。


2014年5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看望少年儿童时,看到孩子们写的“精忠报国”,习近平有感而发:我从小就受这4个字影响,四五岁时妈妈买了小人书,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刺字不疼啊?”妈妈说,虽然疼,但岳飞会始终铭记在心。我记到现在。精忠报国,是我一生的目标。


在“50后”童年里活跃的小人书大多是革命主题,如:《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道战》等。

(小人书:鸡毛信)


(小人书:铁道游击队)


(小人书:小兵张嘎)


(小人书:地道战)


(部分经典小人书)


零 食

种类不多的零食,点亮了“50后”的童年


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儿童,经历了物资匮乏的童年。在饱腹尚成问题的时候,零食就像是奢侈品一样的存在。一分钱的冰棍儿、并没有那么甜的“红糖”……零食种类虽不多,但却是点亮了“50后”的童年。


冰棍儿


那时候的冰棍儿虽然只要一分钱,但因为零花钱不多,想要吃上一次冰棍儿,往往要省掉一顿早饭。


古巴糖


1960年,我国为支援古巴的经济建设,开始进口古巴糖。其实“古巴糖”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糖类,就是糖从甘蔗中提取出后,经过粗加工而成的产品,俗称“红糖”,味道也不是很好,有点咸有点苦,但这种不怎么甜蜜的味道是那个时代的记忆。

果味饼干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家里保存着这样的饼干桶。“50后”小时候并不能经常吃到这样的饼干,只能每天在橱窗外面看一下,期待过年过节能吃到一点。

大白兔奶糖

也是逢年过节系列,过年的时候,能分到大白兔奶糖是最开心的,往往一整年都舍不得吃。如今,大白兔奶糖已经多次更新换代。

儿 歌

习总那代人听过的儿歌,至今还在传唱


“让我们更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个旋律,已经传唱了近六十年。


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许多儿歌,至今依然广为流传。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反映当时生活的童谣:有歌颂毛主席的,歌颂共产党的,歌颂解放军的,歌颂土地改革的,歌颂中苏友谊的,也有反映那个时代儿童日常生活的……


随便说几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歌,你一定会忍不住哼唱起来:


《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娃哈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劳动最光荣》(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

《快乐的节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

《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小鸭子》(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每天早上赶着它们去河塘里)

《丢手绢》(丢呀丢呀丢手绢)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

……


习总那代人听过的儿歌,至今还在传唱。


动 画 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美影厂制作出一批精良国产动画片。


如果你跟习总年岁相当,那你可能看过《草原英雄小姐妹》《半夜鸡叫》等动画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已经制作了不少动画片,那时的动画片制作者,可谓真正的“匠人匠心”;那时的动画片,其精良程度毫不逊色于今日。


如1952年上海美影厂制作的小猫钓鱼。



(动画片小猫钓鱼)


以及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由几十位画家历时四年时间绘制而成的《大闹天宫》。


(动画片 大闹天宫)


(动画片 草原英雄小姐妹)


(剪纸动画片 人参娃娃)


(水墨动画片 小蝌蚪找妈妈)


(动画片 没头脑和不高兴)


(木偶动画片 半夜鸡叫)


习总那一代人的童年故事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你有哪些童年回忆想要跟大家分享?快在学习小组留言中寻找你的同龄人吧!


编辑:告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