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厅》第三季播出之后,有人说,黄晓明硬生生把这些年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给弄砸了。
不仅如此,骂声一直把黄晓明喷上了微博热搜,因为那些明人明语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根本问题是黄晓明不适合做店长,作为领导,他触犯了不少管理上的忌讳。
也奉劝各位找实习、找工作的朋友注意啦!
找工作多看看领导如何,直属领导
直接影响你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我们先分析下黄晓明在节目中的表现,看看哪些是招人反感的行为。
在节目的一开始,黄晓明就不顾他人的顾虑,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套餐制。
事情发生在第一天工作结束后的复盘期间,黄晓明让大家发表些意见,并表示会虚心接受。
这个时候,员工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人就“套餐制”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理由。
这个时候,就在大家期待黄晓明能够认真考虑套餐制的问题时,他突然冒了句:“这个事情不需要讨论,听我的!”
这边让员工发表意见,又不认真考虑,还断然否定大家的建议,搞得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确实挺让人恼怒的。
这就好比,你是一名员工,有一天老板突然问你:“对目前的工作有什么意见?说出来听听。”
结果你把自己思考和总结的都说了出来,老板突然脸一沉:“好了,这些不用再讨论了!”
好歹你作为老板的,能不能稍微缓一缓,说一句:“感谢大家的提议,给我一点时间,我回去认真考虑考虑。”
要知道,老板的想法有可能就是心血来潮,他今天这样想说不定明天又变换了主意,手下人往往会白忙一场,这着实让员工感觉心累啊。
在节目中,黄晓明临时改变做菜流程,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大厨:“听我的”。
动辄制定新流程,然后以一句“不要再问了”噎死众人。
还有就是,后厨备菜是有数的,之前定好的是24份,结果开张后不顾一切拉客,导致后厨忙的不可开交不说,客人更是怨声载道。
在黄晓明看来,开业总得送点什么,他后面一直对“送东西”念念不忘。
当时来了些客户单点的餐,赵薇提议不送汤,但黄晓明坚持送汤。
赵薇气不打一处来,就甩了句气话,说明天开始学他,啥都送。
后来赵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只身”,黄晓明依然一脸懵逼,不知自己错在哪里。
看吧,这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更关注自己的那套逻辑,完全不顾现实和客观世界是怎样的。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对员工颐指气使,对员工的辛劳视而不见,并把罪责全部推给员工身上。
问题来了,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呢?
很多业务精英们往往很难做到管理者,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四个字,争强好胜。
是的,在业务员阶段,“争强好胜”确实能给个人带来最大的利益。
但是作为一名管理者而言,你要兼顾的是团队利益,这个时候,“个人英雄主义”往往是行不通的,你必须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兼职场教练,帮助手下人迅速成长。
而如果一个人不具有“甘居幕后”的胸怀,事事都要争第一,在心态上离管理者的段位还差很远。
管理者要明白,你和下属是一个阵营的,你需要做的,是帮助下属尽快熟悉业务,或者帮TA更有效地开展业务。
在下属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如果流程上遇到阻碍或者有哪些地方不规范的,作为管理者就需要提出改进或完善方案,确保执行的高效顺利。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威望的建立源于两点,一是对组织的贡献值,二是对下属成长的贡献值。
人们愿意跟随一个领导,首先在于这名领导业务精熟,遇到难题能够化险为夷,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
其次在于这名领导具备一定的胸怀和耐心,懂得如何因材施教,根据下属特点培养员工;
最后在于这名领导勇于担当,让员工跟着自己有肉吃,遇到责任会自己先扛。
也就意味着,威望这种东西不是靠吼出来的,而是靠你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是为组织为员工付出的心血换来的。
当客人点的套餐A卖完之后,他提出用同样的价格置换更贵的C套餐予以补偿,迅速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尴尬和危机。
例如,他会主动上前给大厨捶背,对大厨的辛勤付出予以认可,并给予正面反馈;
另外在节目过程中,他做事从不抱怨,只要有需要,会主动填补,不计较个人得失。
例如,在众人争论明天卖什么的时候,他则小心翼翼地提醒大家,第二天不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