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鲁柏祥:财之三相一体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9-07-29 07: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煤、汽油等在燃烧后变成能量和一些生成物,也就是产生热和光(能)。 这说明物、能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单独来说并不一定成立,物质同样可以消灭,能量也不守恒。 但通过物能转换(遵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物质可以变成能量,能量也可以变成物质,因此才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或者称为质能守恒。

宇宙是物质的,也是能量的,物能本可相互转换,物能本一体,只是“态”不同。物跟能本来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从这个角度解释,我认为人类永无极限,也无需因地球上的石油短缺而杞人忧天,为什么?假如石油用完了,肯定会出现另外一种能量来代替石油,这其中的道理早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中就讲得清清楚楚: E=mc2 E 代表能量, m 是质量, c 是光速。这说明人类随着前进速度的增快,所拥有的能量也就越多,因此我们无需苦恼将来能量哪里寻找,归根结底都在我们自身。

思维是什么?思维的本质是心和物摩擦所产生的电,如果这种思维是智慧的程度,就是“智慧的火花”,但要记住,这种“火花”一定是思维经过和实践碰撞才会产生,所以自古英雄多“磨难”,磨难多,他摩擦产生的电就多,他迸发的火花就多。对于许多家长来讲,一定要让子女吃苦也是这个道理。当然摩擦可以分为主动摩擦、被动摩擦和共同摩擦三类,但不管什么形式,一定要摩擦,管它是主动、被动还是互动,先要把“火花”擦出来。

依据人的参与程度,我认为整个宇宙分为三类:第一类 M1 ——纯粹自然意义上的“物”,也就是说,这个意义上的“物”没有人类的任何痕迹,纯粹的自然态,比如原始丛林;第二类 M2 ——纯粹人类意义上的知,指的就是知识,它以一种“能”的形式存在;第三类 M3 ——“知”与“物”复合的“知物”,也就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知”跟纯粹自然意义上的“物”相结合。

有间的 M1 和无间的 M 有都没有人在参与,无间的知识和有间的物质结合产生了有无间 M3

由此可知,我们所用的桌、衣、板凳属于有无间 M3 。这说明无间的知识和有间的物质的结合产生了“无中生有”,其中增加的东西是增加了“知”。

形象地讲, M3 就是人类用 M2 M1 上面做了一层油漆。这层油漆一涂上去,立即从无序转向有序,熵就开始减,财富的概念就出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名人的签名,普通一个纸板,名人一旦签上自己的名字立即身价倍增;一个价值 100 块的篮球被乔丹签上名,可能你出一万块别人还不卖给你。因此说,整个宇宙就是由 M1 M2 M3 构成。

我将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进行扩展,加入了知识的因素,将其引入人类社会来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大胆的做法,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只是我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个解释方式,为的是能将问题解释清楚。具体表现为下面两个公式(其中 k 为交叉换算系数):

M M 1 kM1M2 M2

E (M1 kM1M2 M2)c2

知识一旦加进来,我们立即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个最普通的人,他的身上只有皮囊,也就是只能称为 M1c2 ,此时 E 就只等于 M1c2 ;而知识分子高级一点,多出 M2c2 ;那老板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既招最基层的工人,也招知识分子,将 M1 M2 进行合成,同时产生了一个 M1 M2 的复合品,结果就是 (M1 kM1M2 M2)c2

所以当老板的,文化水平高低无所谓,关键是看其整合能力,懂得能将 M1 M2 融在一起为己所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