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描述了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陡沟法庭法官李伟杰的工作事迹和审判经验。他在商事审判、买卖合同纠纷解决以及执行工作中表现出色。通过审理复杂案件,他展现了寻找真相的决心和耐心倾听的品质。同时,他在审判实践中摸索出有效的规律,力求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李伟杰从事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多年,被表彰为济南市2023年度审判执行工作突出个人。他审结1000余案件,显示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
面对复杂的商事案件和买卖合同纠纷,李伟杰通过细致的庭审和证据审查,成功解决了一些棘手的案件。他善于倾听,注重事实查明,让当事人在庭审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人性关怀。
李伟杰认为法官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他注重倾听别人的意见,不仅为了更好地了解案情,也能帮助提升自我。他力争做一个“思考者”,探寻案件背后的问题,为营造公正的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是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略显沙哑的声音,说着当事人听得懂的法理与情理。他的话总是能直抵人心,化干戈为玉帛,他便是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法院陡沟法庭法官李伟杰。15年3换岗位,从民商事审判一线到执行一线, 2022 年调入基层法庭,从事买卖合同专业化审判工作,两年多来,审结1000余案件,被表彰为济南市2023年度审判执行工作突出个人。他曾说,法官这个工作是越干越爱干。大家看他整天干劲十足,都称他为 “牛法官”。
“喜欢寻找真相的感觉”
商事主体间的商事活动,往往追求效率与收益的最大化,双方大多基于初始的信任简化交易环节。然而一旦发生纠纷,就会导致案件事实变得模糊不清,对法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李伟杰却对这种案件情有独钟。
“我喜欢那种寻找真相的感觉。”谈及查找事实最为棘手的案件,莫过于他审理的那起药品串货案。此案涉及四方药品买卖主体,销货单既有直发又有代发,更棘手的是箱码不全、无人签收等诸多问题,加上被告对原告的主张全面否认,案件事实犹如一团乱麻,让人无从下手。但这还不是全部,串货案件中常有回购行为。该案中,因原告回购又牵涉到六方主体,串货药品的溯源码查询记录竟达万余份。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案卷材料已堆积如山,塞满了两大箱。
面对如此复杂的案件,李伟杰陷入了沉思。如果按照传统的质证询问方式归纳争议焦点,不仅开庭时间冗长,还可能导致事实审查不清。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根据原被告的争议问题,先暂时归纳出争议焦点, 然后针对每个焦点单独开庭质证。这样一来,案件审理变得条理分明,原被告的举证质证也更具针对性。
经过五次开庭,制作了80余页笔录,李伟杰从货款支付、货物交付、发票开具、微信聊天、代发公司证言、串货药品溯源码查询认证、药品流向质检查询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查验,各项证据相互印证,逐渐锁定了有效证据,案件事实也逐步浮出水面。
庭审结束后,被告表示:“打这场官司之前我信心满满,以为这个案子复杂到连我的销售经理都搞不清串货数量,法官肯定查不清事实。没想到您竟然一笔笔都给对出来了。”
原告也感慨道:“被告的串货行为给我的销售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要不是您帮我查清事实,我真是有苦无处诉。经过这五次庭审,我心中的怒火也慢慢平息了,我和被告是多年的朋友,希望能‘再续前缘’。”
最终,在事实查明的基础上,双方握手言和,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有耐心的“倾听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李伟杰深知,法官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自己总有未知与不足,倾听别人的意见就变得非常重要。“做法官要有耐心,认真倾听律师的意见,不仅能更好地了解案情,也能帮助提升自我”。
在审理某公司与某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案时,李伟杰遇到了一位南方口音浓重的被告代理人,其普通话不标准。然而,李伟杰耐心倾听,从不轻易打断律师的分析与论证。整个审理过程历经三次开庭,耗时长达12小时,庭审笔录多达93页。从证据质证到争议焦点的阐述,再到法律规定的解释,李伟杰都保持了高度的专注与耐心。
庭审结束后,这位律师感慨道:“李法官,您能愿意听我长时间论证,我对您的职业态度深感敬佩。”最终,被告败诉。败诉后的被告并未气馁,反而主动致电李伟杰,就案件中的各项证据认定、争议焦点分析以及败诉原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李伟杰耐心答疑,详尽解释。3 天后,被告代理人再次致电,表示虽然败诉,但他们完全认可李伟杰的分析与答疑,决定不上诉。
李伟杰深知,答疑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许多当事人,尤其是公司而言,虽然可能输掉一场官司,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在未来的经营中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有效的答疑能够使判决书更加清晰易懂,让当事人对司法判决有更深入的理解, 从而为营造更加公正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力争做一个“思考者”
李伟杰不仅聚焦于案件本身,更以敏锐的洞察力去探寻案件背后所折射出的问题, 让广大群众深切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与人性关怀。
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律:买卖合同案件尽管案由相同,但每一起案件都有其独特性,需要因案施策,善于思考与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这类案件往往标的较小,涉及的主要为个人之间的交易,常常因为商品质量、假冒伪劣、发货延误或未付款等问题而引发诉讼。
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李伟杰深知,单纯的庭审和证据审查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他更倾向于在庭前花费时间进行调解,通过深入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和诉求,结合双方提交的证据,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数当事人来到法院,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求得一个公道,当他们的情绪得到宣泄,往往更愿意听取法官的意见,以调解的方式结案。
相较于个人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公司与公司之间签订的明确书面合同案件往往涉及更为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类案件的主体多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或民营企业,标的额巨大,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在处理这类案件时,李伟杰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双方矛盾往往异常激烈。因此, 他更加注重证据的审查和分析,特别是在庭前证据交换阶段,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力求更加清晰地把握案件的全貌。
在调解与判决之间,他能够灵活把握,当调则调,当判则判,力求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李伟杰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耕牛,每天埋头于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书的撰写之中,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当事人交口称赞:“李法官是我们信赖的牛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