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球当然要寻找原因,但并不意味着,简简单单的“年轻”两个字,就能概括一切问题。这届亚洲杯上,中国男篮多次陷入连续犯规的困扰当中,刨去客场作战的不利因素,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我们的球员已经在国内联赛中,被“惯出”了很多坏毛病——防守时一味喜欢下手切球、掩护时极易移动侧身,甚至运球时也容易先迈步再拍球……在CBA联赛中,裁判因为种种原因,很多时候并不会响哨,可到了国际比赛,裁判吹罚标准严格起来之后,这些问题便一览无余地全部暴露出来。
大洋洲拉练第一场被罚下8人最后时刻4打5
中国篮协也未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今年夏天,篮协安排男篮蓝队赴大洋洲打几场热身赛,目的就是为了让球队适应在裁判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应当如何打球。结果第一场比赛,中国队被罚下了8名球员;最后一场对阵新西兰,中国队打到第三节,干脆直接退出了比赛。
让你适应的时候,你消极对待,到了正式比赛却又在抱怨裁判尺度,这实在说不过去。
而从心态上来看,本届亚洲杯的多场比赛,中国队依然暴露出了思想松懈的问题。近年来,亚洲篮球的整体格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男篮不仅早已失去了统治地位,更让很多球队开始萌生战胜中国队的想法。一年前的亚洲挑战赛上,伊拉克就曾经战胜过李楠率领的国奥男篮,但一年之后,中国队依然没有将这个对手真正重视起来,直到最后时刻才惊险赢球;面对叙利亚,中国队同样将比赛想得有些简单,导致大部分时间都被对手完全压制。
去年奥运会的最后一场小组赛,在惨败塞尔维亚之后,易建联面对镜头说出了一句话——“都说路还很长,但一晃一晃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自从姚明离开国家队的舞台之后,中国男篮似乎总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之后,艰难地“重建”,总是在一年又一年地“锻炼年轻人”。可要知道,锻炼年轻人只是方式而并非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标,永远是在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提升国家队水平。为锻炼而锻炼,又岂不是一种舍本逐末的逻辑?
随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加入,亚洲篮球的头把交椅将长期归属澳大利亚,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中国队最为现实的目标,则是要尽力锁定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但这样的目标,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男篮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
无论客观因素如何如何,中国篮球在亚洲范围内无缘四强,都是一个令人很难接受的结果。需要思考、总结和提高的地方,比比皆是。在每一个这样面对失利的苦涩夜晚,我们需要思考国家队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选才机制?哪些球员真正有资格进入球队?如何在联赛中真正提升本土球员的能力?如何在夏天安排更有针对性和比赛价值的热身?如何长远地设计国家队的发展规划?又如何能够保证这样的规划走在正确的方向,并且一以贯之地执行下去?
年轻是财富,年轻是资本,但“年轻”,恐怕并不是这一连串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