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蒋冬英 兴业研究助理分析师
李苗献 兴业研究分析师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以《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为题,发表于大公报(2017年6月27日)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没有设定规模增速的数量目标,而是更为关注结构调整。
对外贸易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包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而狭义的对外贸易结构则专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本文的讨论主要聚焦于后者。
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看,借鉴安礼伟(2010)[1]将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按照HS编码划分为四类:动植物产品及其制品、食品饮料等初级产品;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等技术含量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较高技术含量产品;分别对应一至四类,参见图表1。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产品分类并未区分同一产品内部价值链不同环节技术含量的高低。
总体看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呈现出不断升级的状态。具体表现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升,而初级产品、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不断下降(参见图表2)。但值得关注的是,数据似乎显示,我国较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存在一个“天花板”,即占比很难超过60%。
那么,站在贸易结构提升的观察角度,在我国外贸数据上所折射出的这一“天花板”,是否也同样存在于其他贸易大国呢?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出口结构以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其中又以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已有的观测数据显示,美国较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占比总体维持在60%上下,参见图表3。
从英国经验来看,与美国一致,英国出口商品以较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其出口份额于1998年触及60%的“天花板”,虽然2007年之后有所下降,但从2014年再度出现回升并已接近60%,参见图表4。
从德国的经验来看,德国较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占比长期维持在60%左右,甚至还在2013年突破了60%,参见图表5。
与前面那些经济迥然不同的是,日本和韩国两个东亚经济体。从日本来看,较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在1988-2000年期间长期维持在80%的高位,2007年之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70%以上,参见图表6。同时,观察韩国的出口结构,也可以发现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自2000年开始就突破了60%的比例而不断上升,并在2004年之后至今一直维持在70%左右的高位,参见图表7。而这段时期,恰恰正是东亚经济圈垂直分工相当繁荣的时期。
考虑到不同经济体因自然禀赋的差异,从而在初级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能力上悬殊,我们在剔除初级产品后再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如果将初级产品剔除,欧美发达经济体较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与日本、韩国差距显著缩小;与此同时,按照这一口径,中国目前的占比仅在55%左右,与上述经济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参见图表8)。
展望未来,考虑到我国较高技术产品占比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10-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同时,根据日本和韩国的东亚经济圈分工经验,随着“一带一路”的向前推进,也将有助于我国较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的进一步提高。
注:
[1]安礼伟,2010:《我国出口产品需求弹性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