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Seedin柏思荟
生物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深圳商务  ·  春节假期,深圳外贸“欣欣向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Seedin柏思荟

顶级BD,是最好的CEO接班人

bioSeedin柏思荟  · 公众号  ·  · 2024-05-31 17:34

正文

▲扫描二维码报名观看

PREFACE

前言



在风云诡变的创新药赛道,BD(Business Development)岗位是一个超脱冷暖的存在,火热的时候需要,渐冷的时候更需要。

有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创新药license out的总金额已经突破360亿美元,并且首付款总额实现了对IPO渠道募资总额的超越,可见药企之间的深度互动已经成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坚实力量,而这离不开BD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一位资深BD负责人曾向bioSeedin表示, 除了CEO之外,可能只有BD负责人能从始至终与公司的战略以及各个部门紧密相连。

换言之便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足够优秀的BD负责人,或许是最理想的CEO接班人。

近期Neurocrine公司管理层的变动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01

当BD接任CEO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8日,Neurocrine公司宣布,在1992年创立公司的三十多年后,现任CEO(首席执行官)的Kevin Gorman博士将于今年10月11退休并卸任CEO职位。

同时,也宣布现任首席商务拓展和战略官的Kyle Gano博士将在届时接任CEO一职。


对于Neurocrine这一安排,bioSeedin迅速向一位曾经向我们表示 “不想做CEO的BD,不是好的BD” 的资深BD人请教了看法,他笑笑说道:“我现在已经放弃这一观点了,做CEO太累了。”

玩笑话后,再来看Neurocrine董事会的这一安排,正是对“对足够优秀的BD负责人,或许是最理想的CEO接班人”的证明。

Kyle Gano博士在2001年加入Neurocrine公司,主要负责市场研究和分析。

2010年,Neurocrine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法Orilissa授权给了艾伯维。Orilissa随后在2018年获FDA批准上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FDA批准的首款GnRH拮抗剂,为双方都带来不错的效益。

在这笔关键交易后的第二年,即 2011年,Kyle Gano博士升任为了首席商务拓展官,在BD岗位上,Kyle Gano博士一做便是14年。

在长达14年的BD负责人生涯中,Kyle Gano博士还主导了与Idorsia、Nxera Pharma、赛诺菲、武田制药、Voyager Therapeutics 和Xenon Pharmaceuticals等公司的业务合作。

以及在2021年,主导了对Diurnal Group的收购,成功将Neurocrine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了英国和欧盟。

在这些合作中,Neurocrine公司扮演的角色license in和out兼修,而这背后最大的支撑便是作为BD老大的Kyle Gano博士, 兼备了“买方BD”和“卖方BD”能力。

在事实上,Kyle Gano博士的强大并不仅仅局限于交流、谈判、战略、规划等方面。在研发上,Kyle Gano博士同样也是一把好手。

作为一家biotech,Neurocrine近两年能在市场上不断引进优质资产,最大的底气正是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

根据其2023年年报显示,Neurocrine核心商业化产品Ingrezza的净销售额达到了18.4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销售主力。

而令人惊叹的是, Kyle Gano博士是Ingrezza(valbenazine)分子专利的主要发明人。

因而可以说,在过去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Kyle Gano博士为Neurocrine的研发、业务和企业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并且成效显著,接任CEO职位,也是理所应当。

按照行业惯例,换了不同风格的CEO后,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也极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对于具有深刻BD基因的Neurocrine来说,在BD负责人成为CEO后,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新方向吗?

02

神经科学领域,下一笔天价并购?

尽管被视作研发黑洞,但全球药企在神经科学领域投入始终是毫不手软。

在2023年TOP10的并购事件中,神经科学领域占了三席,仅次于肿瘤。尤其是在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接连诞生了两笔巨额交易:12月6日,艾伯维87亿美元收购Cerevel Therapeutics;12月22日,BMS以140亿美元收购Karuna Therapeutics。

MNC对于神经科学领域药物的热情,在2024年继续迸发。 仅在5月13日一天,就有两家MNC宣布继续落子神经科学领域:时隔半年,艾伯维再次在神经科学领域出手,与Gilagamesh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精神疾病新药,总金额超20亿美元;武田则是引进了AC Immune的阿尔茨海默症Aβ疫苗疗法ACI-24.060,总金额同样超20亿美元。

追逐的背后,体现的是,即便神经科学领域的新药开发面临巨大的困难,但同时也孕育着天大的市场机会, 若能成功开发一款新药,有望能够凭借极高的研发壁垒,成为一款长生命周期的爆款药物。

因而Neurocrine作为神经科学领域深耕数十年的药企,自然是华尔街潜在并购名单的座上客。

Neurocrine最近一次的有希望被收购发生在2019年,谈判桌的另一边是Biogen。

当年,Biogen在命途多舛的AD新药Aduhelm的冲击下,公司已经来到了悬崖边上,因而时任Biogen首席执行官的Michel Vounatsos计划收购Neurocrine,以期打破困境,但最终以放弃告终。

艾伯维也是潜在收购方之一。由于Neurocrine此前已经和在艾伯维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合作的新药Orilissa也已经获批上市,因而在艾伯维宣布630亿美元收购艾尔建之前,Neurocrine公司一直被视为艾伯维的理想并购目标,当然,结局也是以放弃告终。

随着Neurocrine旗下核心商业化产品的大卖,以及Neurocrine开始大手笔引进外部资产,Neurocrine已经有了跃迁为一家精致的神经科学领域biopharma的苗头,市场也不得不逐渐放弃“并购之”这一念头。

但随着BD出身的Kyle Gano博士即将接任CEO,以及神经科学领域并购的热钱源源不断的涌入,在这双重背景下,Neurocrine“被并购”似乎又有了可能。

但如何定价又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巨大难题。一方面,目前Neurocrine的市值在140亿美元左右,而BMS 140亿美元并购Karuna时,溢价超过50%;另一方面, Neurocrine有营收,有净利润,核心产品已经成长为“重磅炸弹”且还在快速上升期,手里还有近20亿美元的现金,在神经科学疾病领域绝对具有稀有性 ,此外在研管线也是分层有序,价值巨大。


在这两大前提下,要是Neurocrine真的被收购了,金额可想而知是合理的“夸张”。

注:资料转载自 各大公司官网、公开信息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读者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学习、参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