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战和电子战,日本将成我国最大对手?
海外网2月28日电 日本防卫省27日发表消息称,一架中国运-9电子侦察机进入日本所谓的“防空识别区”。日媒称,中国军机从对马海峡和朝鲜半岛之间通过尚属首次。
▲日本航空自卫队拍摄的中国军机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紧急起飞应对,但中国军机并未进入日本领空。
▲日本方面发布的中国军机飞行路线图
当日,韩军也发现了这架中国预警机,韩国空军紧急出动战机。据了解,这已经是中国预警机2018年第三次飞越对马海峡。
决胜千里之外的电子情报
岛国贼喊捉贼地“指责”他国军机“靠近”一事,实际上道出了其所最担心的事情——电子情报的泄露。搞情报是岛国军队自古以来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情报的方式主要已不靠“拍肩膀”、接头等土办法,而是利用各种黑科技进行有效地远程侦测。
电子情报是指通过收集、处理、分析对方发射的电磁波而得到的情报,从而对对方的军事意图和行动作出合理推测及预判。从作战特别是航空作战的观点而言,电子情报对战局成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第一,通过电子情报的收集分析,不但可较准确地推测对方部队所处于方位,还能探测到对方的具体动向。即使无法掌握对方通信内容,也可通过对方发射的电磁波而推测到其兵力部署和调动情况。比如,由于电子情报侦察设备拥有直接吸收对方电磁波的接收装置,较之于接收对方反射电磁波的固定式超远程警戒雷达,前者能更早地发现对方的军机,探测距离更长,因而应对时间更为充裕。
▲美军预警机雷达操作员
第二,能够提供实施电子对抗的基础数据。电子情报能够探测到对方电子装备的方位,并能掌握对方电磁波的特性,这些基础数据为电子对抗的顺利遂行奠定了基础。
比如,通过收集分析对方警戒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可推测出雷达的具体位置和频率。而一旦事先掌握了对方雷达的位置,进攻方的航空部队就能有意识地避开对方雷达的覆盖区域。并且,如掌握对方雷达频率,即可实施电子攻击。
岛国缘何钟情电子侦察机
目前自卫队情报收集手段花式多样、种类繁多,主要方式有部署固定式超远程警戒雷达、发射或租用各型人造卫星、使用滞空型无人机和运用载人电子侦察机4种形式。其中超远程警戒雷达是日本的“传统优势项目”,而情报卫星和无人机侦察手段虽然先进,但日本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或只能看美国人脸色引进美国技术。
▲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
是日本维持侦查的重要部分
事实表明,载人电子侦察机具备其他探测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其首要优势在于可在更广的范围内接收到电磁波。与地面的电磁波接收设备相比,电子侦察机能够在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有效接收电磁波。
对于高频电磁波,地面的电磁波接收设备无法在任何地点接收到此类电磁波。而如果运用电子侦察机,则可以在上空接收到传来的任何类型的电磁波。
不仅如此,与情报收集卫星和情报收集无人机相比,由于载人电子侦察机配有更多的天线和接收设备,且机上搭载了情报自动处理装置,飞机能对收集到的电子情报作出实时自动处理。
因为有这么多优势,下一代新型载人电子侦察机成为了最近10多年来岛国全力打造的“拳头产品”。
▲日本AN/FLR-9型雷达天线
而且,对于在电离层被反射的低频电磁波,与电子侦察机配套的地面接收站也能在远距离接收。比如,在日美航空部队联合指挥部所在地三泽基地部署的AN/FLR-9型天线高达41米、直径长达440米,无线探测范围达7500公里,大致相当于从东京到莫斯科的距离。
▲日本主力的YS-11EB预警机
与高能电子侦察机相比,无人机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虽然它能够自动记录所有收集到的数据并悉数传送到地面接收设备,但是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必须在无人机着陆后方能开展工作,并且也将面临无人机位置被暴露的风险。
细思极恐:数据为王的下一代机型
YS-11EB型电子侦察机是岛国现役机型,不过与周边国家相比已经没什么优势。为此早在2004年,防卫省就启动了下一代电子侦察机后继机型的研发工作,新机型以C-2运输机作为搭载母机并对其实施改造,同时搭载最新型的下一代机载电磁波测定装置。
信号处理技术作为该装置的核心技术之一,已在1998年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该机飞行半径约4000公里,其搭载的主要电子设备包括机载电磁波测定装置、电磁波分析仪、杂波干扰机、惯性导航系统等。
▲日本新型的RC-2电子侦察机
电磁波测定装置由接收天线和接收处理设备构成。为有效收集对方电磁波以在未来战场上获取制信息权,电子侦察机必须装备必要数量和种类的各型天线。
▲未来预警机身上“莫名其妙”的
鼓包会越来越多
这代表天线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加
各种接收天线分布于C-2的机体侧面,接收和处理电磁波的设备则预定安装在C-2的货舱内,具体包括接收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装置能自动记录所收集和处理的电磁波。下一代电子侦察机的天线包括5种搜索捕捉天线和6种方位探测天线。前者主要致力于搜索对方发出的各种电磁波,后者则判明电磁波发射源的具体位置。
▲日本还有基于波音767和E-3预警机的
特殊机型,E-767预警机
技术特色之一——整体增强了电磁波收集能力。第一,实施多目标同步收集,并扩大了接收频率的范围。多目标同步收集能力是新型电子侦察机的一大特色亮点。
一是该机能够同时接收和收集对方战机、地对空导弹、舰艇等装备体系发出的电磁波,接收对方陆基雷达向航空器发射的电磁波,接收数千公里之外的上级指挥机构向其发出的电磁波。第二,能够接收数字调制波。
由于电磁波接收装置嵌入了特制软件,使其能够接收各种数字调制波。与同时多目标接收能力相关联的是,由于电磁波接收系统带宽的增加,其所能接收频率的范围也大幅扩大。
▲运20也是优秀的预警机平台
第二,具备远程目标探测能力。随着近年来的科技进步,各军事强国的电磁波技术正在呈带宽不断增加、耗电量不断减少、发送时间缩短等趋势,但是由于侦察探测系统元器件的高精度化,下一代机型能够探测到远距离目标发出的电磁波初步判断,其机载红外探测仪和前视雷达的直接侦测距离约250公里,在这一距离内分辨出长约4米的物体。
同时,飞机能接收到的电子情报最远可在4000公里开外(具体参数不详),如有人在上海写字楼里打手机,如有必要,电子侦察机可随时监听(细思极恐啊)。
另一方面,搭载母机飞行高度的进一步增加,假如对方电磁波发射源的高度为0米,那么C-2的实际飞行高度可达1.5万米,为此,下一代电子侦察机或将在原先YS-11EB无法覆盖的范围内开展情报收集。
第三,提升了方位探测精准度。下一代电子侦察机或采用高精度方位探测技术,能通过对方电磁波的发射方向准确地锁定发射源,不仅如此,由于该机具备电磁波多目标同步收集功能,从而能够同时锁定多个电磁波发射源,为掌握制信息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技术特色之二——强化了电磁波收集、处理、分析的成效。第一,机上数据自动处理。该机核心装备机载电磁波测定装置可侦察到音频、短信、电传、电报等信号,在1万米的高度能探测到60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电台,截获各种无线电通讯内容,机组操作人员可通过显示屏确认自动处理的结果。
并可根据情报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是否将电子信号自动录音,压缩后传送给地面站或返回基地后进一步处理。当然,对于特别重要的情报,可通过监听手段直接形成第一手情报于第一时间向地面报告。正由于该机具备飞行过程中实时分析处理庞大数据的能力,飞机着陆后可大幅缩短数据进一步处理的时间。
▲日本EC-1电子战机
第二,与地面部队进行情报双向传输。下一代电子侦察机与地面情报部队之间可通过卫星实施数据双向交互传输。通过与地面情报部队之间的协作,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电子侦察机拥有超长的滞空时间(约在12-20小时之间)以开展电磁波收集、处理和分析。该机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地面部队可对数据进行实时的专业处理分析。
比如,电子侦察机能迅速捕捉和分析战场上的安全威胁,并把自身分析结果即使与自卫队其它电子战系统进行分享和协作,把目标数据提供给各型陆海空打击系统。
再比如,飞机往往能探测到预警机未发现的目标,并及时向地面部队报告,而由于地面部队具备比机上更高效更专业化的情报处理能力,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妥善措施及时应对。不过,电子侦察机为了不暴露自身方位,往往将向地面传输的内容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
▲点击上方即可观看视频
由于该机搭载着集日本最尖端科技于一身的电子设备系统,因而具备较为出色的性能,其执行任务时最大的好处是无需进入或贴近别国领空、仅在公共空域即可进行有效的侦察活动,大大提升了飞机和机组人员的安全性,也正由于此,该机不搭载任何武器装备。
从2018年2月起,岛国航空自卫队将对新一代电子侦察机开展为期1年的飞行试验和各项性能检测,一旦试验成功,航空自卫队或将重新成为我国的强劲对手。不仅其数千公里的电子情报接收范围可覆盖我国大部分区域,而且今后各国飞机在东海上空的自由飞行恐遭到挑战。为此须积极妥善应对,争取在电子干扰技术和反探测技术方面及早实现对岛国的全面超越。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观看军武精选视频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军武优选商品
明日军武日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限时秒杀,点击“阅读原文”立即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