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有空吗?帮我孩子投下票吧!”“孩子参加了个小比赛,请各位同事们帮我家可爱的宝贝投票”……常刷朋友圈的朋友,相信类似的消息一定收到过不少。有些父母为了孩子,竭尽全力在朋友圈求点赞,求选票。
媒体调查发现,不少网上投票已蜕变成暴利商业活动,不但引诱参与者付出大量钱财“刷票”,而参与者个人信息不仅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更可能成为“黑产”的牟利工具。
(央视报道,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
各种拉票信息截图
其实,朋友圈投票最容易被骗的是报名者。不法分子往往先是许以丰厚的礼品,吸引大家参与报名,借此套取个人的详细信息和邮寄地址。
辽宁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
提醒,这类投票都有一个特点,即需要参与者提供真实相片、姓名、生日、手机号,这就为个人信息倒卖提供了可能性。
微信朋友圈的投票链接,用户点进去之后,往往都需要以关注某个公众号,或者提供个人信息为前提条件,然后才能进行所谓的“投票”。不排除一些公司通过所谓“投票”的方式,用最廉价的噱头,换取了用户最私密的个人信息。
当用户投票结束后,“授权”给商家的这些个人信息就算羊入虎口,轻则是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重则就是利用用户个人信息的“精准诈骗”。更有甚者,有的投票还需要关注或下载某款APP,这些应用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偷跑流量或是获取个人信息的情况时有报道。
警方还指出,当父母把孩子的身份、姓名、就读的学校,甚至照片都提供给投票后台,不法分子一旦得取这些信息之后,甚至可以伺机编造一些孩子重病、车祸等一些谣言,来对父母进行精准诈骗。
按投票数量明码标价的页面截图,来源:公众号“重案组37号”
手机投票数量可以“买卖”,早就是公开的秘密。比如是通过网络刷票的公关公司,以钱换票大行其道;二是通过平台真金白银购买礼物,换取对应票数。
由此催生的投票公会和职业投票手,以可刷票为由,鼓动参赛者投入。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获得第一,会选择刷票,其实这一环节也暗藏猫腻。活而警方揭露,票数在后台都能控制,就算你是砸钱刷票,不让你得第一怎么都刷不到第一。
有的活动则对投票结果进行明码标价,甚至打出“花8000元钱保证得第一”,把投票直接变成“烧钱游戏”。
据一位刷票公会的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很多投票活动本身也在与刷票公会进行合作,但这些都是保密的。
总结一下就是,一些投票活动组织者不仅能够通过投票的方式,“透支”参与者的人脉能力,达到广为宣传的效果,而且还能通过设置礼物、抽奖等环节“抽头”获利。技术开发者又伙同网络刷票公关,人为操控投票结果,将网上投票彻底变成了牟利产业。
事实上,
投票中若出现刷礼物换票或奖品环节,组织者若有高比例抽头,则有可能构成赌博罪或开设赌场罪。至于投票中商家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和关注公号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我国相关司法解释都做出了非常严格的规定,触犯者将得到严惩。
媒体报道截图
最后要给大家提醒提醒,当看到亲友同事发来的投票链接,实在需要参与,也要搞清楚以下四个方面:
1、仔细辨别主办微信公众平台和赞助商,尤其对非本地平台却举办的涉及本地的投票活动要十分谨慎。
2、鉴别发送奖品方式是否含糊不清。
现金、iPhone6、iPad,奖品诱人,可这么贵重的物品,发奖方式却不说明,既没有提及到什么地方领奖,也没有赞助商。所以,奖品越诱人的比赛,大家越应警惕、谨慎。
3、填写个人信息要警惕,不要涉及银行卡号、账号等信息。要尽量避免填写详尽的资料,尤其涉及到身份信息、住址、财产信息等更要谨慎,不要对外泄露。
4、对来源未知、以活动名义发送的链接或软件要谨慎下载,小心被植入木马程序导致账号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