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联合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大型投行、并购基金、投资机构、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成立本联盟,提供一个咨讯交流平台,本平台可免费为大家发布并购信息,发布信息均为经审核的有效买卖信息。专家团队可免费提供交易方案及结构设计、并购融资、税收筹划等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李嘉诚在办公室挂“知止”:只有知道终点,才知路要怎么走!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10-03 22:1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立即 加入

打造最强商业好友模式,只需后台回复数字 1

文末附你想知道的关于联盟的那些事儿,绝对新鲜

置顶我们的公众号,随时得到新颖、深度的金融咨询


柳传志有一句名言,企业家最重要的使命是把5%的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可能。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曾鸣和他开玩笑说:管理学家的使命就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件事情只有5%的可能。


曾鸣认为,战略中很多事情本身是人做的事情,是经验的积累,只能言传身教,这些肯定能学会,但学起来的成本和代价是很高的,因为它不可量化,更多是一种经验累积和传承。所以曾鸣从三个层面分享他关于战略在手艺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使命、远见和组织:

基业常青的三大基石


具体展开战略的讨论之前,想跟大家讲一下战略在企业当中起到什么作用。


一个好的企业长远到底要什么?基业常青的企业需要什么?


1、使命(Mission):Why us?


Mission是大家熟悉的使命,我的体会是, 一个真正好的企业一定有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绝对不是万能的。一个好的企业,要想招到真正的人才,要想做出一番事业,肯定要给大家自我成就感,一种超出小我的大追求。


为什么要有使命感?本质上是解决组织存在的意义,Why us?什么叫组织?组织是一群人走到一起,完成任何单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 什么样的人为了什么样的目的走到一起,这是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 如果仅仅以钱作为存在的目的,用战略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差异化,因为钱是过于同质化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办法吸引到更好、更不一般的人才。所以,使命感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基石。


2、远见(Vision)


Vision,很多人翻译为愿景,但愿景带着太多的个人意愿,我一般把它翻成远见,就是看未来的能力,对未来的预测、把握。为什么Vision这个词特别好,因为“看”是一个动词,能不能看到未来?未来在你面前能不能活生生的浮现出来?战略最重要的两个要求, 一个是前瞻性,一个是差异化。


前瞻性从何而来?前瞻性的源头在于对未来与众不同的判断,你比别人能够更早、更快、更清晰地看到未来可能展现出来的状态。你能看到未来,自然就比别人走得更好。就像我们现在看过去,如果知道会有金融危机,今天的世界肯定完全不一样,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远见,不能预见会出现金融危机。第二个重要的方面,它决定的是What do we do? 这一群人在一起干什么事情?才能实现组织的使命?远见是解决做什么事情的问题。


3、组织(Organization)


Mission解决的是人的问题,Vision解决的是事的问题,但是人和事怎么融在一起?怎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这就是组织。组织解决“How do we do it”的问题。我看了很多关于团队的讨论,都不在要害。大家提倡团队精神,其实团队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一个结果,是各方面的东西都对了以后出来的结果,团队是很难事先做出来的。所以, 组织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正确的人、正确的事、正确的方法怎么有机融合在一起。 把合适的人和事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执行力的核心。Who和What结合在一起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志同道合”,只有志同道合才有团队的可能性。方向不一样,方法不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志同道合的前提条件,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好的团队。


很多企业一开始并没有使命和愿景,像阿里巴巴这样在1999年成立的时候就有明确愿景的企业非常非常少数。马云在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之前已经有过四年的创业经验,所以那个使命也是在过去的经验当中提炼出来的。有的人是因为有比较强的使命,所以会愿意暂时放弃一些短期的利益,去更努力地看长期的发展趋势,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得长久,实现自己的使命。所以 使命感是企业愿意去思考远见的前提条件。


反过来也有一些人相对来说是远见驱动的,他因为看到了未来,在实现这个未来理想的过程中使命感越来越强。所以通常来说使命是在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逐渐明确、逐渐强大起来的,它反过来也会对一个好企业的基因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


从Mission展开,往下讨论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样一群人大家共同追寻的是什么的价值观,这个“志”体现在什么方面。在价值观基础之上,可以演化出很多待人处世相关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讲的广义的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和使命绝对是相匹配的,有什么样的使命必然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所以这是企业软的一条线。


从Vision往前推导,得出来的就是战略,然后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和组织相结合的是KPI,到了KPI这个层面,执行性就要有保证。从三个大方面往一个具体的层面结合,这算是简短的开场白。


战略到底在企业中起什么作用?战略不过是Vision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具象的表现,而Vision、Mission、Organization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否则战略就是一句空话。这是我跟大家讲的第二个观点,怎么理解战略的意义。

战略的思考


什么是战略思考?


战略思考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只要是进入管理层的人,都要慢慢培养战略思考的能力。如果到了总监层面没有战略思考的能力,这个企业的执行力会大打折扣。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承上启下,没有战略思考的能力就没有办法接住上面往下传的想法,也很难把一线的情况进行提炼,有效地往上传递。同时,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把中层融入进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战略制定上让他们多参与一些,其实大幅提升了执行的效率,因为他们理解了某一战略制定的逻辑和背景,而且有参与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执行。


1、前瞻与知止


战略思考当中最核心的是远见。 远见是战略判断的前提和假设,是战略前瞻性的基础。 从未来看现在的企业有战略,从现在顺着往前走的企业没战略。 做事情前先想一下三年以后产业格局会怎么演化。“以终为始”才是战略思考。


如果说今天是这样,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要这样,这是最典型的没有战略。一窝蜂而上,什么流行做什么,永远在跟风,永远赶下一个潮流,这是典型的机会导向。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战略思考,最简单的就是看这个企业的人内部讨论的时候,会不会经常讲未来会怎么样,倒着推怎样才能推到这。成功人士的基本思考方法也是倒着推, 方向都没有的情况下,所有的能量都是毫无意义的,能量和方向在一起才是作用力, 战略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方向,给你一个方向感。


有一个词叫“知止”,“知止”是李嘉诚先生挂在他办公室的条幅。“止”是终点的意思,因为你知道终点,才知道这个路该怎么走。“知止”源自《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部分的时候,“虑”可以理解为思考和计划,是所谓的战略规划,而“虑要有所得”,前面还有重要的三步。企业家最难的是什么?“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而这两个的前提都是有定、有安,有这两个才能有虑,因为心安才能理得。这是我讲的战略第一步,看得越清楚,才越不为外界所惑,越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总裁的关键在裁,裁者决也,能做判断、能做决定,不管决定面临多大的不确定性,总要摁按钮。这是战略思考的第一个核心,知止、产业终局判断、前瞻性,这是战略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2、取势与取实地


当你知道战略的大致方向,你就知道起点和终点。下一步要决定的就是战略的路径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直线走是不可能的,没有企业可以走直线。我给大家讲几个常见的思考方法:


第一个是大家最熟悉的讨论:到底是取势还是取实?是落地为安还是能够构建一个大格局?战略到了最后就是动态的平衡,找的就是一个度。所以,企业发展很重要的一点, “度”是一个动态平衡,“度”当中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节奏。


阿里巴巴也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结,总结出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发展节奏:“逢单出击、逢双修养”。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可能是“三年出击、三年修养”,这个节奏本身周期不一样,这些基本规律是我们这几年体会出来的。当你快速膨胀之后,要有沉淀下来消化吸收的过程,要不然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企业跑马圈地,满世界的圈,最后一个浪打回来一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快速往回倒,连停的间隙都没有。所以, 节奏和度是非常关键的,在取势和取实地中掌握动态平衡。


这中间,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判断。举一个例子,2005年我去美的讲课,那时候正是中国一大批家电企业、手机企业一起做汽车的时候,当时很多企业都去做汽车了,美的也买了两家汽车企业。讲课当中我让他们讨论,美的内部几乎当场打起来了。一派人认为美的没有核心能力做汽车,另外一派说这是市场机会,一定要抓住。讲到核心能力,有一位副总拍案而起,说如果这样讨论美的现在还在做电风扇,没有过去20多年来建造家电王国。这句话本身是对的,后来事实也说明美的做汽车确实不成功。因为取势和取实地的平衡,从电风扇走到家电自然有动态能力延伸过去,但是从家电跨到汽车,特别是由于当时产业快速变化的环境,这一步确实跨不过去。


第二个是 看到“九宫格”一定要避而远之。 如果有些咨询公司给你们做咨询报告,里面画了九宫格,要非常小心。什么叫九宫格?未来10年老板有一个很大梦想,要走到终点,横向可以这么扩张、纵向可以这么扩张,包括ABCDEFG,这九个点我们都要覆盖,全面出击占据产业最高点,这样的企业几乎都会出问题,因为没有一个企业有实力去把握这样的格局。


2004、2005年前后看到《IT经理人世界》有一篇封面文章,讲《陈天桥的九宫格》,在文章里画了一个九宫图,是从PC走向有线电视网络,怎么从游戏走向像新浪这样的全媒体内容,也是九个点全部覆盖。这是战略的大忌, 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全线出击还能获得成功。


3、如何破局


第三是怎么破局。未来是朦胧的,大方向是清楚的情况下,第一个切入点是最关键的。


马云和我讨论的时候,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有了一张战略图之后, 一定要找到一个地方是一刀捅进去就会流血的,闻到血腥味大家自然会冲上来,这张皮一定能被撕开, 如果4、5个点都是拿小钉子敲,敲了3年下来没有一个点是敲破的,所有人都崩溃了。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一个点切入,把它做深做透,彻底的把这个桩打进去,再去渗透,扩张。


“眼高手低”,我是把它当作褒义词用的, 立意一定要高,入手一定要低,这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结合。 立意不高就没有格局,没有势成不了大器;入手不低你不可能有突破、有积累。“手眼”配合,战略才能有效落地。

战略就是决定该做什么:

想做、可做、能做的交集


战略的内容是什么?


战略说白了非常简单,就是决定一个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大舍才能大得。


舍得本来就是一个佛家的词,舍得,舍得,不舍不得。


第一,你想做什么?你的目标、理想是什么?什么能让你兴奋?


第二,外面有什么机会,什么事是可做的?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机会。这就是我前面讲的远见,最核心的是判断什么是大机会,什么是小机会。对远见的讨论可以推导出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哪些可大做,哪些要小做。这是对外部机会的判断。


第三,什么东西你能做?你有什么样的资源、人或者组织建设的能力?


想做,可做,能做,这中间的小小交集,才是你真正该做的,这就是你的战略。


大家想一想,很多事情,如果不是那么想做,有点勉强的话,十有八九这个事情最后做不好。因为这件事情本来就够难了,你的心里还有疙瘩,还做得不甘不愿,最后能做成的几率很少。


可不可做,是对机会成本的判断。大部分的企业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进行了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计算的是这个项目本身的净现值够不够高,这是财务的分析。战略分析的是为了追逐这个机会而放弃的另外的最大机会是什么。战略为什么难,是因为事后都没办法盖棺定论。事后你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情亏大了,抓住小兔子却放过了大山羊。对机会的判断就一定要想机会成本的概念。


能做就是一个企业的能力,能做也有两个动态的统一。第一, 能力的培养需要资源和时间投入。 美的的例子就是说能力建设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说得极端一点,能力建设也就是人有多大胆就有多高产,组织能力没有天生的,组织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可以根据战略目标培养人才,但反过来能力的培养是极耗资源和时间的,特别是时间。能力培养没有捷径。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并不能万能的。


第二,能力永远是相对的概念,自己做得好不好不算数, 能不能比你最好的竞争对手做得好那才叫核心竞争力,才是差异化能力。 大部分企业想的是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做起来,挖两三个人组建小团队的确能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但是很可能做得并不够好。当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情况越来越残酷,利润越来越低的时候,有限的能力不可能抵挡市场整合时的强大压力。所以能做一定是一个相对概念,能不能做到最好。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淋漓尽致,而不是拼命的补短板,因为补短板是永远补不够的。


所以,想做、可做、能做三者的结合,就是一个企业该做的东西,“该做”就是企业的战略。




作者:曾鸣

来源:曾鸣书院(ID:zengmingshuyuan)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一站式并购服务平台、免费提供税务咨询服务的专业高效的平台!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企业通讯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关注之后,后台回复“1”入群

找好的项目,和企业家对话


进群来说吧



还等什么?还不扫一扫?



我们能做的


入驻全国各大专业金融园区、基金小镇 注册金融类公司 服务类公司及合伙企业,展业税务筹划、合法合理避税 申请落地奖励 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


联盟独立运营的金融私募科技园区,可以长期为各类企业提供最优惠的税收解决方案。


免费提供咨询:“私募基金管理人”合理合法避税;


房地产公司合理避税;财务顾问费合理避税。


联盟的资本业务


税务筹划:节税率80%,你觉得怎么样?


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①上市公司 大小非减持

②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平台 架构设计、税务筹划

③各类合伙企业设立( 新三板基金等

兼并收购

⑤地产公司等各类 股权转让 、股权转让 避税 、企业公司或者个人被兼并收购, 一次性套现的溢价税务筹划

⑥海外中概股回归A股时 设立境内持股平台及避税结构设计

商贸咨询服务 、科技建筑等

⑧各类投资公司、合伙企业、个人投资退出时的 合理避税

⑨换取上市公司股票部分 合理避税



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各种综合解决方案:免费税务筹划全国最低综合税负 根据不同情况4.8到11% (穿透个人所得税,且政策长期稳定),欢迎合作。


朱女士(电话/微信): 17765181230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左先生(微信): xiaoy8848


感谢对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的支持,我们联合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大型投行、并购基金、投资机构、银行、信托、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成立本联盟。如果您需要免费发布项目信息或联系我们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审核,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专业群全面开放,投资收购QQ群140508026,融资项目QQ群235322987,资金QQ群87499585,专业机构QQ群55682432,微信群请加微信号:laofu8848,(入群务必验证信息:城市、公司、职务)。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微信:xiaoy8848,联系电话:021-61079612,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原创作者主动投稿或认领稿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民日报  ·  【荐读】这样说话的人,不要深交
8 年前
WiFi万能钥匙  ·  现在的小孩子...套路好深!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