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的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中国海关博物馆是海关总署直属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是海关系统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博物馆,是收藏展示海关文物、研究海关历史、传播海关文化、普及海关知识、宣传海关工作、开展海关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是面向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面向海关系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基地,是中国海关的“金色名片”和海关总署的“第二会客厅”。
中国海关博物馆系全国、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专题类博物馆。藏品资源情况中国海关博物馆现有藏品3.2万余件,形成了涵盖从战国时期至当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海关重要文物收藏体系。这些藏品种类多样、品相上佳、内涵丰富,既是中国海关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透视国家、民族命运的一扇窗口,更是当代国门卫士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其中,珍贵文物1500件(不含自然类藏品),一般文物18592件;历史类文物6754件;复制品和仿制品共617件;化石标本129件。
一是藏品体系健全完备。聚焦建馆宗旨和职能定位,经过多年努力,中国海关博物馆已初步构建健全完备的藏品体系,形成体制机构(如“关”字瓦当、“九江关”青花碗、“津海新关”木匾、“九龙关”铜牌、总税务司署储金股印章、新中国海关总署首任署长任命书等)、征收关税(西班牙本洋、大明通行宝钞(壹贯)、大清宝钞(壹千文)、户部官票(壹两)、粤海关十两银锭、关金券、税收过万亿元税单等)、通关监管(自战国以来通关凭证、20世纪50年代报关单以及新世纪以来进出口总值过1万亿、2万亿、3万亿、4万亿、5万亿、6万亿美元报关单等)、查缉走私(近代海关查私用望远镜、缉私艇铜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关查获的走私物品等)等门类,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海关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历程。
二是藏品种类丰富齐全。中国海关博物馆藏品质地有陶瓷、金属、字画、纺织品、石碑、竹木、纸质、化石以及一批动植物标本。其中大明通行宝钞(壹贯)为世界上票幅面积最大的纸币、“津海新关”木匾为国家一级文物、1894年《中国灯塔图》为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仅存的孤本、大清加急邮票为世界上最大的邮票。新中国海关相关藏品,代表性的有新中国首任海关总署署长孔原任命书、“海关902”缉私艇、被列入100件新时代见证物名单的进出口货值超6万亿美元报关单以及全国唯一在展的独角鲸长牙等。这些藏品既反映出中国海关发展历程,又透视出晚清、民国时期海关主权沦丧的史实,更见证了新中国海关的建设成就以及当代中国海关为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均弥足珍贵。
三是藏品现状保持良好。藏品是海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保存不仅关乎海关历史的传承,更关乎海关文化的延续。中国海关博物馆配置专业恒温恒湿设备,每年均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对动植物标本、纸质文物等敏感、脆弱藏品进行修复保养,确保藏品全方位安全。中国海关博物馆代表性的藏品如九江关瓷碗、津海新关牌匾、大龙邮票、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任命孔原为中央人民政府海关总署、“海关902”缉私艇等,均以良好的品相向观众展示。
四是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突出。中国海关博物馆藏品总体价值非常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中国海关博物馆是世界上藏品最丰富、体系最完整、藏品价值最高的海关专题博物馆,无论是藏品数量还是珍贵藏品量亦或是展馆面积、展览精彩程度均堪称国际海关博物馆协会的No.1,其中许多藏品具有世界性意义。比如,“海关902”缉私艇、邓小平同志坐过的沙发等见证了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国改革开放指明前进方向的伟大历史瞬间;20世纪50年代报关单以及21世纪以来中国进出口总值超1万亿、2万亿、3万亿、4万亿、5万亿、6万亿美元报送单,是中国从贸易弱国成长为贸易大国继而发展为贸易强国的重要见证物,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30%以上的贡献率;独角鲸牙、红珊瑚、东北虎皮、象牙制品等见证了中国党和政府严厉打击走私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维护地球家园的坚定决心,展示了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五是红色资源突出。中国海关博物馆现收藏有大量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关员工和全国人民争取海关主权、创建人民海关的光辉历史,以及新中国海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国把关、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文物藏品。中国海关博物馆现收藏中央苏区《关税征收细则》、大连“关东海口管理处”旗帜、山东解放区海关徽章等是苏区税关、解放区海关的重要见证物;海关同人救亡长征团临行前签名册、“1949年茅丽瑛烈士挽旗”、日本浪人殴打海关缉私关员的铁棒、海关进步组织乐文社印章、九龙关起义电报、接管江海关军代表任命书等,反映出旧海关华员心向光明、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事迹精神;参与筹建西藏地区人民海关关员的同意离婚信、世界上海拔最高海关——红其拉甫海关使用的高压锅等揭示出当代海关关员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情怀。经过北京市文物局面向社会公布的可移动革命文物12件套16件,经过专家认定的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00余件。
六是展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海关博物馆收藏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关、外贸等领域的各类藏品。其中荣获H883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奖章证书、中国第一台大型集装箱/货柜车查验设备——H915系统(自德国引进)机芯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H986系统模型,既反映出中国海关应用科技手段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外向型经济腾飞的不懈努力,也揭示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历程;“海关902”缉私艇作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20世纪90年代珠江水域最先进的舰艇,海关检验检疫使用的非侵入式查验工具“电子鼻”等,也反映出国家的发展进步历程,均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基本陈列内容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中国海关源远流长。从西周时期设立水陆检查机构“关津”肇始,中国海关已由3000余年历史。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象征着国家主权、维护着国家利益,处于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海关博物馆基本陈列以“见证国运兴衰 承载光荣梦想”为主题,分为“漫漫雄关道”主展厅和“春天的故事”——“海关902”缉私艇专题展厅两部分。
主要内容其中主展厅分为千秋古关、近代海关、新中国海关三个部分,从纵向勾勒海关3000余年发展演变脉络,从横向展示各时期海关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事管理以及监管、征税、查私等情况,突出海关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国家安全、国际交流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二层“千秋古关”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海关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反映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长期连续存在的中华文明,在海关起源上居于世界前列,在对外开放、文明交流、包容互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共分为2个单元:关津市舶、开海设关,用文物、展板、油画、沙盘、专题片以及砂岩墙长城复原景观、嘉峪关城楼复原景观、清初外贸商船复原等展示中国海关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二层“近代海关”部分,展示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海关税款收支保管权丧失,中国近代海关沦为半殖民地海关,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关华员和全国人民争取海关主权的奋斗历程。该部分用大量的文物以及专题片、灯箱、建筑画、场景复原、电子翻书、多媒体查询等项目,全面揭示晚清、民国时期海关组织机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含兼办代办业务)以及争取关权斗争等。中国海关博物馆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相结合,既反映中国近代海关为洋人所把持、为西方列强服务的历史,也折射出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更表现出国人争取海关主权的不懈奋斗。该部分共分为3个单元:关权沦丧、百年洋关、关权抗争。
一层为“新中国海关”部分,讲述了人民海关筹建、发展历程及其为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人员交往文化交流、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该部分以大量文物、化石、标本、文献以及灯箱、专题片、投影、场景复原、互动装置等手段,全面反映新中国海关“翻天覆地慨而慷”的伟业,揭示“人民海关伟业初创、改革开放谱写华章、新时代中再创辉煌”的新中国海关发展脉络。其中,海关查获走私独角鲸牙等濒危动植物标本及制品、H986大型集装箱/货柜车查验系统互动装置、海关查获走私吴昌硕字画等文物、红其拉甫海关建关初期场景复原、电子鼻互动装置、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境流程互动演示、“海关制服我来穿”场景模拟互动拍照打卡、电子明信片等,深受观众喜爱,一些观众拍摄的参观视频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上引发热烈反响。“海关902”缉私艇专题展厅,位于中国海关博物馆下沉庭院独立展厅,是目前全国可登临参观实地体验的最大舰艇展厅。以中国海关的“英雄艇”(先后查获海上走私案件近千起、案值3.4亿元)、“功勋艇”(先后45次安全接送江泽民、李鹏、万里、杨尚昆、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光荣艇”(1992年1月23日邓小平乘坐其从深圳赴珠海途中,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的一部分,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重要论述)实物为载体,邀观众登艇参观,聆听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原声,感悟一代伟人指引航程的历史瞬间,领略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运用实物静态陈列+声光电手段,还原舰艇航行于茫茫大海之中的效果,营造沉浸式参观体验,被观众誉为“东二环内长安街下登船看海上日出盛景”“暑期遛娃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