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南京大学,是因为我对江南地区有着
特别的情感
。”区闵然这样回忆。小时候的她曾到南京旅游,这座沉静、踏实的城市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中择校时,我在一本升学杂志上看到南大,一下激起了我的兴趣和好奇。”她也曾向南大的学长姐咨询过,了解到南大除了具备综合排名上的优势,也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发展机会,比如开放的选课制度、丰富的社团活动等。最终,区闵然得以如愿进入南大,让她有种
命中注定的感觉
。
正式开启在南京的求学之旅后,区闵然有了更为特别的生活体验,这跟她平常在澳门感受到的很不一样。港澳台地区的社会氛围、居民的性格特质与价值取向与内地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港澳城市奔忙的氛围里,置身其中者往往会有被裹挟的忙碌感;而南京作为新一线城市,不似一线城市那样步履匆匆,以适中的节奏前进着。只身前往内地求学,意味着她需要建立起新的生活圈子、把握新的生活节奏,在区闵然看来,自己和南京这座城市磨合得刚刚好。
初到南京时,区闵然就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友善。在南大,每当她遇到困难,身边的朋友都会帮助她。“同学们都
特别淳厚,特别纯粹
。”
刚入学时,区闵然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港澳学生和内地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及学习程度有着一定的差距,一开始由于课堂节奏较快、课程内容较难,加上不习惯简体字和普通话的使用,区闵然在学习上遇到了不少障碍。于是,她在课后向同班同学请教,“他们会很耐心地为我讲解,为我推荐合适的网课便于掌握知识。”南大的老师也给了她特别大的帮助。她回忆,自己曾经在深夜向老师请教课业相关的问题,他都认真解答。
这些构成了区闵然对南大的印象:
充满活力的校园、乐于助人的同学、温和耐心的师长
。她也提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譬如同学们在和她相处久了之后,口音也渐渐被她“带偏”,带着粤语的味道;她的姓其实是多音字,总有非广东地区的同学容易读错,同时因为她在点名册上的名字是繁体,有些老师可能出于好奇,会把她的名字写到黑板上,询问其他同学怎么念、想了解这位同学的背景。
身边人的善意和这些琐碎的小趣事冲淡了她初入内地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渐渐地,她融入了这里的环境。
回顾在商学院求学的时光,她认为商科是一个“
贴近生活且多范畴应用的学科
”,
有着融通文理的特点
。这段宝贵的求学经历为她本科四年打好了相关知识的基础,她也可以基于此再向感兴趣的方向发展,走出一条更为宽阔的路。尽管商学院总被外界贴上“卷”的标签,但区闵然却认为,这样的环境恰恰为大家提供了良性竞争的机会。“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她这样形容。学院也为大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和资源,比如案例分析大赛、就业分享会等。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尝试,大家最终了解了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领域。
从选择南大,到进入南大,路途中的挑战铸就了她的成长。区闵然在不断尝试中超越自我,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