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与乐队《虞美人》组曲
此曲以京剧《霸王别姬》中的两段唱腔和一支曲牌作为依据,另外又创作了三段音乐,使它们在情节上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地表现楚汉相争内容的中国历史音乐交响故事,本曲采用交响组曲形式写成,全曲共分六个乐章:
一、楚汉争
乐队合奏,引出了壮美、挺拔的虞姬主题,在急骤紧张的节奏声中,号角声、呐喊声、刀枪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古代战争场面,这时,京胡代表的项羽主题蓦然腾现,左冲右突,夺路突围,但逐渐被汉军主题所淹没,而后,楚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最后一声低锣引出了悲恨的虞姬音调,预示了她不幸的结局。
二、散愁情
这段音乐是根据京剧梅派唱腔改编的,原唱词是: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音乐为了表达上述词意,调动了多种配器手法:分别用二胡、高胡、洞箫演奏主调,京胡穿插其间,深刻而细致地表达了虞姬忧虑、哀伤的愁情和冷月寒星的惨淡意境。
三、闻楚歌
汉军师张良吹起了洞箫,那凄切悲凉的旋律飘向楚营。这时楚军也唱起了楚歌,两军阵地顿时歌声汇成一片,那深沉悲切的歌声似乎是家乡亲人在呼唤,楚军思乡之情转切,军心开始动摇,音乐突然进入急板,在减五度的三连音跳动中,透出衣甲瑟瑟,鞋履笃笃的慌乱声。这时,惊恐万状的虞姬出现了,忙将霸王唤醒。二人出账一观;楚军已乱作一团,随着项王的乌骓马一声长嘶,引起楚军营中万马悲鸣······乐队最后奏出的三个特强音,好像是霸王“天亡我”那绝望的仰天哀叹。
四、劝君王
这段音乐是虞姬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对项王的劝慰,它以“西皮二六”为主题: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
赢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
这段唱腔旋律峭拔迂曲,起伏跌宕,形象地表现了虞姬强抑痛苦,展颜敬酒,深情劝勉,为君解忧的情景,尾声进入散板,旷达而悠远,琴声绕梁,余味深长。
五、夜深沉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它源于昆曲《思凡》中的曲牌《风摆荷叶煞》,在此乐章中,作曲家大胆地把单一板式发展成由行板、小快板、快板、垛板、急板等多板式的大型曲牌,它集轻盈的舞姿,英武的剑术,复杂的心情和严酷的战争与一曲,多层次,多视角的刻画了虞姬广阔丰富的精神世界,尤其是京胡《花梆子》乐段,那飞速奔腾的旋律象瀑布,象惊涛,将虞姬感情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虞姬形象终于在悲与欢、爱与恨、生与死的烘炉中得到熔炼!同时也把组曲推向最高潮。
六、虞姬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