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何通过日常血糖控制避免血糖的极高值和极低值,并降低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引起的相关长期并发症的发生,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
自我血糖监测(SMBG)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地应用,且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SMBG可促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且随着SMBG次数的增加,HbA1c的水平获得良好的改善,其部分原因是,SMBG的次数越多,餐后血糖的控制越好,HbA1c水平改善越显著。ADA推荐糖尿病患者应该将SMBG作为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预防无症状性低血糖的一项重要措施。
此外,SMBG对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
《2008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SMBG频率为注射胰岛素或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者应每日监测血糖1-4次;1型糖尿病患者应每日至少监测血糖3-4次;血糖控制良好并稳定的患者应每周监测1-2d。
常用血糖监测方法及优缺点
SMBG:自我血糖监测;HbA1c:糖化血红蛋白;GA:糖化血清白蛋白;CGM:动态血糖监测
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行为不容乐观。虽然部分患者已意识到SMBG的重要性。但SMBG行为的执行力较差。有研究显示,在自我血糖监测行为调查方面,48.6%患者没有进行自我血糖监测。11.4%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后没有记录;每次身体感到不适时,仅19.1%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50.5%患者从不监测血糖;在就诊时,46.7%患者不能向医师主动提供自我血糖监测数值。
影响血糖自我管理的因素很多:如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自我效能、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工作状态、医疗保险、年收入以及支出方式等。
胰岛素治疗患者:(1)强化胰岛素治疗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定血糖;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4次。(2)基础胰岛素治疗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2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空腹、三餐后和睡前5个时间点血糖;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血糖,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3)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2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
口服降糖药患者:(1)短期强化监测方案适用于有低血糖症状,旅行,感染等应激状态,正在对用药、饮食或运动方案进行调整等,需获得更多血糖信息。在获得充分血糖数据并采取相应治疗后,可调整为交替配对SMBG方案,监测法为每周7d交替监测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或晚餐前后血糖。(2)餐时配对方案适用于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时,建议每周3d,分别配对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有血糖水平。
生活方式治疗患者:建议每周选择1d测空腹、三餐后和睡前5个时点血糖以指导营养和运动方案。经积极生活方式干预HbA1c仍不达标应尽早开始药物治疗。
只有测定的血糖值用来进行治疗方案更改时,规律进行SMBG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鼓励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测定2~4次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SMBG在血糖不稳定和治疗方案更改时进行。
SMBG监测频率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实际需要来决定,与治疗措施(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血糖有无达标等因素有关。监测可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如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02:00~03:00)。通常建议餐前和睡前进行检测,除非怀疑存在孤立性餐后高血糖。
当SMBG与HbA1c水平不匹配,需考虑存在的干扰因素和进行更加频繁的监测(包括餐后血糖和夜间血糖测定)或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培养良好的SMBG习惯,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所在。SMBG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一部分,可使糖尿病患者了解自身当前的血糖水平,激发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参与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戴蓉.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5, 32(9).
2.陆祖谦,许樟荣.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J].药品评价 2008.
3.宋志勇,穆亚敏. 自我管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4.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 (糖尿病分册)2015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8):673-701.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