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藏网收藏资讯
爱藏微拍平台,移动端拍卖好帮手,分享拍卖,分享乐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时尚中文网  ·  业绩持续强劲 ... ·  2 天前  
物道  ·  青梅煮酒,时间煮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爱藏网收藏资讯

贝币没有重量,没有面值大小,古人是如何区分的?

爱藏网收藏资讯  · 公众号  ·  · 2020-02-12 12:00

正文


大家都知道贝币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就是海边的贝壳。

但是没有重量,没有面值大小,古人怎么区分贝币的面值和价值衡量标准呢?

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

由于它具有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易于计数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贝作为货币,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使用,可以追溯到 夏代

《盐铁论·错币》中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


决定贝币价值的因素


决定贝币价值的是它的 大小

《汉书·食货志下》按贝的大小分为 五品 ,第五品太小,不能算贝货,实际是前四品,依次分为大贝、壮贝、幺贝、小贝,它们各有一定的尺寸和折钱的标准。

如大贝,长四寸八分以上,值钱二百一十六;小贝,长一寸二分以上,值钱十。

古时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商和西周时,贝币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不仅在中国,早期世界其它地区贝币都可谓是通用货币。

随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在所著《西洋番国志》中记载,溜山国(古时的马尔代夫)当地的商业贸易以银币交易,但是有意思的是,这里却供应外国通行的货币——贝。

还有很多古籍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

居民市易,常用海贝,一位货币。

——哈威《缅甸史》

拉赫玛王国……居民用贝壳进行交换,这是王国的货币,也就是说是王国的财产……

——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851年所著《苏莱曼东游记》

(拉玛赫王国)通商贸易用贝壳,贝壳是国币。

——阿拉伯历史学家马苏第(943年)


仿贝的出现

从商朝中晚期至周,由于人口增多、农业进步、手工业发达、商贸往来频繁等诸多因素,促使货贝需求量猛增,遂又出现了诸如石、骨、蚌、陶等仿贝,其价值同小海贝。

一枚海贝或仿贝价值略低,而珠玉贝则称上币,价值昂贵。人们用各式各样的贝币交换商品,互通有无。

荀子的《王制篇》形容当时货物流通的情形说:“北方的走马大狗,南方的羽毛象牙犀皮颜料,东方的海鱼海盐,西方的皮革毛织品旄牛尾,中国市场上都能买到,住在泽地的人可以得到木材、住在山地的人可以得到水产,农民不动刀斧不陶不冶可以得到器械,工商不耕不种可以得到粮食。”

据此,商业的兴盛,乃货币从中使然。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经济也得到发展。而这些品种众多的贝币,成了中国质地最多的同形制货币。这个时期还诞生了铜铸贝币(即金属仿贝的一种)。


铜贝,金属铸贝的鼻祖

一枚小铜贝一般重约5铢(3克)。

又如,西周厉王时的一铜器铭中载“罚女(即汝)三百”,也就是说,罚你150两铜贝。

而河南安阳和山西保德先后出土的距今三千年前的商代铜贝,乃是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也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到了春秋战国,三晋(赵、魏、韩)、齐鲁亦铸铜质空心无文仿贝,特别是鲁国所铸铜贝为其本国主要流通货币。

而楚国的铜贝则以实心有文铜贝(或称蚁鼻钱或称鬼脸贝)为当时主要货币,以哭字贝最为常见。

从海贝转为饰品又变成多样、多质,有轻有重,价值不等的货贝,直至秦(公元前221年)废除贝币体系,贝币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它们不但为当时社会地区性商业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华夏币史重要的组成部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原地区统一币制,废贝、刀、布等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