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NE时代新能源
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及整车的技术、市场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余杭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新增34类产品! ·  16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298.4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18 小时前  
巴比特资讯  ·  前高管组团创业,OpenAI没有竞业协议? ·  2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最高1200元!杭州2025年电动车以旧换新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NE时代新能源

聚焦两会: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哪些最新提案?

NE时代新能源  · 公众号  ·  · 2024-03-06 21:22

正文

2024年两会期间,有关央企发展慢、产业链出海、大量退役电池如何解决、回收环节问题频现等话题被车圈各代表、委员收纳进提案。
央企发展不够快!国 资委张玉卓:对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
NE时代根据汽车上险数据统计,无论是从体量还是从渗透率来看,央企在市场端的表现整体上不及国企和自主品牌。

这其中,不仅有一汽、东风、长安三家央企在转型过程中自身反应迟缓的因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合资品牌因为电动化战略的分歧。 很大一部分央企本身和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产能的消化与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时间周期。 所以在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步伐相对缓慢。对比长城、奇瑞、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尤为明显。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长通道”中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质机制障碍。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国资委将会调整政策,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

张玉卓指出,全世界汽车行业,在燃油车很有优势的情况下,同一个集团推进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投入比较大, 如果对它考核当期利润,就不太容易全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上要破除这个障碍,考核技术、市场占有率和未来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何走出去?
2024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60%,电动汽车、锂电池与光伏产品作为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伴随着市场的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走出去也面临政策制约、不当竞争、发展的可持续性、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的核心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委员在两会提案中,就如何保持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优势给出了建议,首先是要提高国内技术水平,通过标准引领提升技术进步,二是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有序竞争,三是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国际标准影响力 ,四是建设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质量标准共性技术研究。

有关本土企业的无序竞争,全国人大代表、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在两会期间也同样提及,这无疑加重了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市场时地缘政治、资源保护主义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

为了推动中资企业海外市场扩展及矿产资源投资开发的规范化、集群化发展,克服外部门槛、防止无序竞争、有效规避风险,他给出了四点建议:新能源产业链联合出海;加强外交合作;加强引导或设置明确对外投资规则;加大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开发的支持力度。

联合出海意味着共同对抗风险;加强外交合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与当地国家或区域形成更多战略合作关系;设置对外投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前规避部分无序竞争带来的风险;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开发的支持,能帮助其形成配套产业,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同时, 在面对海外市场投资安全问题上,李良彬认为有必要建立官方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外国法查明机制以及涉外司法机制,同时帮助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合规培训。

在出口市场的合规上,全国政协常委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认为,出口欧洲市场很重要的一点是碳排放,所以 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 至关重要,同时也可以借鉴欧盟先进的碳足迹核算经验,指导国内汽车碳足迹核算工作。

出口市场上,供应链企业的整体出海、集群化效应,目前止步于电池、材料企业,张兴海提议鼓励优质供应链企业“出海”,与优质车企在海外系统合力发展。还建议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

欧洲电池政策将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设为重点方向,曾毓群在《关于加强工业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提案》中也指出,我国一般工业固废管理仍较为薄弱,对我国工业固废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带来了负面影响, 建立工业固废护照管理政策和标准,明确各活动方职责、健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加强信息化手段输入,实现全 过程数据的记录和追溯。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还建议, 将动力电池产品纳入2025年5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名录中 ,完善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同时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碳足迹计算标准,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国际互认 ,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回收环节还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根据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的预测, 到2027年,我国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到114万吨,体量大且旧电池中含有铅、镉、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及时回收和再利用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所以近年来,回收市场开始迅速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以锂冶炼渣的回收处理为例,已成为锂电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制约锂化学品的生产。李良彬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与支持锂冶炼渣大宗化利用;整合创新资源,突破锂冶炼渣回收处理难题。

锂电池回收目前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废电池转移不规范,比如缺乏转移联单、部分废旧电池不开发票、货与转移联单或与发票不匹配等不规范现象,政策层面也多为指导意见,缺乏行政管理手段或配套的处罚条例。

张天任提议由国家相关部门主导,以省为单位试点建设一批规范化回收企业,打造以“互联网+回收”模式且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完全打通的龙头企业,起带头和推广作用;加快出台鼓励“区域化回收+中心仓+就近处置配套”的引导性政策;建议强制要求废电池回收必须做到实物流、转移联单流、发票流三流合一,废旧电池从门店至处置企业的整个过程可追溯,规避不规范化回收及转运的问题发生; 严厉打击非法回收,建议各省进一步有效落实奖励举报制

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镍、钴、锂等能源金属领域,对外依存度依旧很高、供应链不稳定,全国人大代表、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建议,相关部门可结合国内循环再生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能源金属的稀缺性, 调整“以海外废旧锂电池为原料制成的氢氧化物中间品”的进口政策,通过调整税率及进口国范围,鼓励这类产品的进口,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陈雪华还建议,鼓励国内有条件的锂电循环企业出海构建全球废旧电池拆解材料回收网络,持续获取海外废旧锂电池初级材料资源, 通过循环再造的方式将这类资源导入国内锂电产业链、再出口高附加值材料产品 ,提升产业链中再生原料的占比,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如何促进充换电有序发展
2024年两会期间,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有一个被频繁提及的就是关于充换电。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上量, 大规模电动汽车的无序充电将进一步加剧电网负荷的峰谷特性,给电网安全造成冲击。 此外,随着具有波动性、间歇性特点的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为维持系统实时平衡,电网面临大量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

曾毓群在《关于抓住本质推进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B2G)的提案》中建议,可以 抓住车网互动(V2G)的本质,研究探索电池与电网双向融合互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