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地质学这么重要,人们又是靠什么途径跟地球打交道的呢?靠岩石。
地质学固然放眼于包含了软流圈和大气圈在内的整个地球,但主要的研究对象,却是岩石圈。道理很简单:其它圈层的运动演化信息,只有在岩石圈中才能保存下来。今人虽然看不到亿万年前的地球光景,但古代的事件,却能在岩石圈中留下蛛丝马迹呀。
跟岩石打交道,门道就多了去了。先陈述一个基本概念——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则是天然的单质和化合物。这个概念是一切地质学研究的出发点。一个合格的地质学家——无论是研究哪方面的,都必然得先熟稔矿物和岩石,知道它们的成分、知道它们的结构、知道它们应该形成于什么环境。
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往小、往大走,才算真正打开了地质的大门。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则是天然的单质和化合物。图片来源:TI-Math.com
往小了走——比单质和化合物更小一级是什么?化学元素。不同的化学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不同,因此有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分。很多元素对环境条件极端敏感,它们在环境因子的控制下,要么聚集、要么分异,要么相互之间进行化学反应。而所有这些信号呢,都成为我们反演古代地球环境变化的线索。
因此,通过岩石学(Petrology)、矿物学(Mineralogy)和地球化学(Geochemistry),我们就可以追溯岩石形成时的环境特征和动态。
当我们把岩石的特征和动态置入一个更宏观的故事框架时,我们就到了“往大了走”的世界——地质构造(Geological structure)。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图片来源:BBC
地质构造大致可以划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构造,比如地层(Stratum)、火山机构(Volcanic edifice)等;另一类则是力学构造,比如断层(Fault)、节理(Joint)等。
前者对应着具体环境下的地壳造物,而后者则对应着地壳内的应力机制。当丰富多彩的构造样式相互组合,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规模也更大的独立集合体时,就是地壳的基本动力学单元——板块(Plate)了。现今地球上大小板块几十个,它们之间会相互分裂、也会相互聚合。绝大多数星球级别的地质特征,都是这个级别上塑造出来的,比如造山带、平原、高原、海沟、大洋中脊等等……而研究这个级别上地球演化规律的学科,就是地质学最大一级的框架——所谓的大地构造学了(Tectonics,这是溯鹰我自己的主线研究方向)。
尽管大地运动纷繁不息,但所有的这一切,其实只是一个舞台。有舞台,自然就要有演员。这时候,就该生物圈出场了。从38亿年至今,生物在地球舞台上书写的这部编年史,绝对不逊于无机世界的任何一个篇章。专门研究地史时期生命特征与演化脉络的地学分支,叫做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而为“大地歌剧”划分章节,鉴别每一位“演员”应该隶属于哪一幕的学科,则是地质年代学(Geochronology)。
大地构造学是是地质学最大一级的框架。图片来源:weidu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