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纯电动汽车最大的豪华!”4月7日,在重庆举行的“纯电全系 佩刀安天下——比亚迪新车上市发布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的这句话,引发全场共鸣。他同时宣布,从即日起,比亚迪全系纯电动汽车开始全面搭载刀片电池,并全面启用针刺测试作为动力电池企业标准。
同日,《中国汽车报》记者来到位于重庆璧山的比亚迪弗迪电池工厂,深入一线生产车间和针刺测试实验室,全面了解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神秘绝技”。
走进弗迪电池工厂的电池生产车间,整洁、安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记者看到,刀片电池的某些关键工序是在万级的无尘车间生产(每立方米空间内5微米的颗粒不超过29个),正是如此严苛的环境和条件,确保了刀片电池的生产质量。
据弗迪电池工厂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刀片电池生产是全自动化生产线,所有设备全部由比亚迪自主研制。只有很少的员工全天分为三班巡视电脑显示屏上的数据。
比亚迪刀片电池,因其外观造型呈长而薄,与刀片颇有几分相似而得名。每一块刀片电池的长度为96厘米,宽度为9厘米,高度为1.35厘米,涂布重量偏差小于1%、辊压速度可达每分钟120米,厚度控制2微米以内。刀片电池利用结构创新,采用无模组设计,使电池包空间利用率高达60%,从而使体积能量密度提升50%。
刀片电池属于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温度更高、更安全是其特点。而针刺实验,是使用测试钢针刺穿动力电池,以模拟电池单元内部的大面积短路现象来测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最严格的电池安全性检测方法。
在现场实验中,记者观察到,双层实验台上层放置的是常规三元锂电池,下层是刀片电池。工作人员启动实验,钢针随即刺入两块不同材料的电池,上层的三元锂电池立即开始冒黑烟,随即迅速爆燃,火焰升腾,只有20余秒的时间,整块三元锂电池已经基本烧毁,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黑色碎屑散落着。
而放置在下层的刀片电池,实验钢针已经刺穿电池,但电池没有发生任何反应,做到了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
查看了实验台显示屏上的相关数据后,记者从现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三元锂电池被针刺时的表面温度超过了500℃,这已超过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温度;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被刺穿时即使没有明火,也会冒烟,电池的表面温度会达到200℃-400℃,而这也已经接近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温度;但刀片电池在针刺时的表面温度仅为30-60℃左右,依然保持着常温状态。
“充电8分钟,行驶118公里。”随着比亚迪2021款唐EV、秦PLUS EV、宋PLUS EV及2021款 e2四款纯电车型全面切换搭载刀片电池,不仅缓解了充电焦虑、里程焦虑,还极大破解了电池爆燃的安全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