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元宵】元宵节里的那些学科知识点 ·  5 小时前  
广州初高君  ·  初中物理全册共22章节“复习提纲”! ·  昨天  
广州初高君  ·  初中物理全册共22章节“复习提纲”! ·  昨天  
环球物理  ·  【思维导图】中考物理全复习思维导图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小行星要撞地球了?比我被车撞死的概率还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李汶:激活资源,精准发力——乡村规划实践探索丨2018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6-13 17:52

正文

在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乡村振兴——从理论到政策”分论坛上,清华同衡详细规划研究中心一所主任工程师李汶作了题为 “激活资源,精准发力——乡村规划实践探索” 的主题报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对乡村地区规划做出积极的应对和思考。


首先提出两点思考。 第一点乡村与城镇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报告给出解读,乡村与城镇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功能价值上的差别,包括农业经济价值、生态景观价值、社会情感价值、文化美学价值和乡村技术价值等的差别。 第二点乡村与城镇的发展路径的区别是什么? 报告总结部分乡村既有的发展路径,由于空间与资源使用方式粗放和缺乏整体的统筹,而呈现“无组织”或“运动式”状态,无法对多种本底资源进行融合,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从而带动乡村的全面发展。


如何破解上述问题呢? 基于新型空间的视角,乡村规划应把握好“守底线、调关系和保民生”三个关键点;应挖掘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潜力,加速激活“沉睡”资源;乡村规划作为技术平台应精细化规划空间与资源,激活要素资源、精准引导实施。

三种乡村规划模式示意


首先,第一个关键点是守底线。


为什么在乡村地区同样强调守住底线? 乡村与城镇相比,其土地产权更复杂、用地类别更多样、管理部门更多元的天然属性决定了乡村的空间管制更为复杂,因此在乡村地区更加强调守住底线。


乡村规划的底线是什么? 乡村规划的底线是指自然资源底线、历史资源底线和土地资源底线。自然资源底线是践行双山理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而历史资源底线是乡村地区在保护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是保护历史资源的最后防线。同时,报告指出自然环境底线包含乡村最核心的土地资源的底线,土地资源底线是土地资源保障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如何精准地守住底线? 首先是守住价值观底线、其次硬坚守科学底线。近几年开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是住建部、文物局等七局委联合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村庄编制规划,入选村庄获得300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保护文化遗产等。传统村落不是文保单位,而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乡村的重要组成。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处理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会综合发展。保持以农民为规划的主体,做到尊重传统、活态传承,守护历史资源的最后防线,守住价值观的底线。此外,在每个传统村落编制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对传统要素进行精准、系统的分类与整理,对项目需求精准地做资金预算表、分任务、分年度落实到人员,在技术上做到了硬坚守科学底线。


第二个关键点是保民生。


我们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保障交通、医疗、文体、教育、福利等基础公共配套,二是解决农民发展需求的保民生的规划,保障农民产业发展需求空间。


首先,激活区域要素、实现城乡统筹。 协同交通、医疗、文体、教育、福利等设施,从区域角度进行统筹更有利于乡村地区发展;尊重乡村地域差异,配套符合村庄实际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市场化作用机制;在运营管理方面,强调政府公益性设施的配置与市场结合,以避免对有限地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


其次,激活资源要素、促进全域流动。 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现在强调一二三产融合,发掘乡村的资源特色,培育新的产业和发展动能。分析各乡村的发展要素,横向综合,策划产业,分别对各类产业提出发展策略;侧重组合三产各类要素,合力形成新动能,并在空间实现落位。


某区西部山区项目是清华同衡13个部所和某咨询公司共同参加的乡村规划实践。这个规划的特点:一是跨界,由传统规划住建部门跨界到发改委,技术团队通过编制规划统筹项目资金,解决山区乡村发展问题;二是由西部区域层面到乡镇到村庄的比较系统和精细的规划,探索乡村地区发展的实践路径;三是通过规划技术平台解决项目资金在空间上的精准落位。是一种新的类型的乡村规划的实践探索。


我们在某区西部山区规划中研究乡村地区发展,将两村作为乡村地区重要的发展资源在镇区域层面进行统筹考虑。两村的闲置院落可发展精品民宿,同时规划梳理出生态、历史体验和自驾车营地两大旅游资源,将民宿、历史体验和自驾车营地三个资源组合,形成了吃、住、行、娱、游的产业链条,打破单个资源自身发展逻辑,综合后形成乡村地区新的发展动能。

“休闲+”农业资源全产业链条组合示意


第三个关键点是调关系。


调关系的核心本质是协调乡村规划中既有难点、矛盾和冲突点。


首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调关系的基础。 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其次,调关系方面要注重激活资源要素、实现资产资源化。 在乡村规划中系统、全面地考虑盘活集体资产,挖掘各种资源要素的潜力,加速激活“沉睡”资源,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达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目的。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目的。


大灰厂村是某区唯一保留村庄,研究大灰厂村是保留还是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在大灰厂“灰”变“绿”的整体思路下,一是由点到面,由居民点研究扩展到村域范围,多规融合,落实生态底线下,对三块地进行精细化统筹利用,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二是围绕村核心集体资产—某森林公园与村庄发展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三是积极为村庄争取政策资金;四是从时间轴线梳理大灰厂的历史资源价值以及对区的意义。在整体统筹考虑之下,调整村庄结构布局、优化三生空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以规划为技术平台与村委会充分沟通,探索自下而上、村民自主的实施路径。这样从规划到实施路径明确后最终确定大灰厂村作为区唯一保留村庄的方案。

乡村创新产业发展与分配模式


再次,调关系方面要注重激活政策要素、破解发展限制。 发现普遍性问题,提出政策研究和建议,推动新政策的试点。在规划推进过程中,到具体实施操作层面,会发现一些普遍性的受到政策制约导致项目无法落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国家政策的范围内提出政策建议,推动一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帮助政府推动政策落实。


在某区西部山区项目中,我们发现村集体没有实力整体进行打造开发,规划提出政策建议以镇为平台统筹成立开发经营公司整体租赁20多户闲置农宅,租期20年发展精品民宿。区里采纳建议后纳入两村统一考虑,并以此为试点在其他镇展开闲置农宅盘活利用试点工程。


最后,在调关系方面要注重搭建技术平台、精准投放项目资金。 乡村项目的条口众多,它们在空间叠加、实施时序、分类侧重上都需要一个技术平台或投放标准来整合。只有通过乡村规划的协调整合,乡村项目中的政策包、投资包才能精准、经济地投放到乡村地域。

乡村规划组织架构协同体系

技术平台搭建示意


在某区西部山区规划中,通过我们这样一个规划技术平台向乡村地区投放上百亿的项目和资金,责任非常重大,必须将这部分资源用精准、在空间上落实精准。 规划团队对接访谈了与乡村项目、资金有关的局委办和职能部门、乡镇、发改主责科室,梳理了近千个项目、两百多个规划、上百亿资金。 与发改委各主责科室进行项目资金接口、政策实施保障接口,结合规划对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后对政府支持的项目进行了增减建议,最后确定了180个项目,这些项目结合空间方案以及各村的发展需求一一落位。结合规划精准投放的某特色保留村庄的花海节点建设工程2.2公里的木栈道,为游客拍花海列车提供优质观景点,目前正在修建中,可预见其开放后可以形成引爆点带动乡村的旅游发展,同时能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