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新中山客运口岸通航,扩大港口规模助力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构建。中建三局承建该项目,运用多种技术保障建造质效及安全。项目采用总承包管理思路,实现全链条、全周期、全专业的精细化管理,顺利完成地下室施工并实现了高效履约。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中山客运口岸通航
近日,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水运口岸——新中山客运口岸正式通航。该项目是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承建,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总建筑面积超9.9万平方米。
关键观点2: 项目技术亮点
项目应用结构软件建模分析受力,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构件3D模型,确保安装质量及安全。同时,项目团队严格执行‘样板引路’制度,实现过程样板验收,确保建造质效。
关键观点3: 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采用总承包管理思路,构建了高效运作的“企业指挥长-总承包管理层-工区层”三级组织架构体系。同时,项目建立了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关键观点4: 项目进展与成果
项目进展顺利,已实现了地下室首块底板和顶板浇筑完成。此外,项目还获得了业主质量评估中山片区第一,展现了高效管理和高质量建造的能力。
正文
近日,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承建的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水运口岸——新中山客运口岸通航。通航后,从新客运口岸乘船可快速到达周边城市市区及机场,助力构建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项目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马鞍岛,总建筑面积超9.9万平方米,配备688个地下停车位,港口规模较旧港扩大了8倍。前沿码头岸线长400米,设有500吨位的泊位12个,包括6个境外泊位、4个内贸泊位和2个维修泊位,涵盖客运、海关、边检、海事、公安、商务局6大系统,预计每年最大客流量277万人次。
口岸整体形态以龙舟为概念
取“百舸争流”之意
联检大楼屋架为桁架结构
整体长265米,宽102米
最大跨度33.6米,最大悬挑16.4米
吊装难度大
项目团队应用结构软件建模分析受力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建立构件3D模型
提升加工精度
钢结构安装全过程运用施工模拟技术
优化屋面安装方案、调整吊装设备
确保安装质量及安全
节约工期35天
项目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严格执行“样板引路”制度
实现过程样板验收
实测实量、停检点验收100%
确保一次成活、一次成优
项目还建立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
把班组长纳入管理体系
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严格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
人员进场三级教育100%
现场347台大型
及流动设备进场验收100%
连续两次
获得业主质量评估中山片区第一
最终项目顺利实现
30天完成地下室首块底板浇筑
61天完成地下室首块顶板浇筑
95天完成地下室全面封顶
项目团队采用总承包管理思路
构建了高效运作的
“企业指挥长-总承包管理层-工区层”
三级组织架构体系
紧密围绕“快速启动、科学分区实施
高效穿插作业、确保完美履约”的
总体部署策略
制定“1+6”专业管理计划
实现全链条、全周期、全专业的
精细化管理
仅用5个月
就从主体框架到全面竣工
实现项目优质高效履约
责
编
:童 威,纪文彬
核校
:崔 融
审核:汪时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
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
企业文化部
,
中建三局
媒体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