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卢克文工作室
用深度,记录世界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卢克文工作室

现在形势,很严重,真心奉劝大家做好准备吧!

卢克文工作室  · 公众号  ·  · 2024-03-13 17:14

正文

1997年夏,我在镇上的一家服装厂干暑假工,这家工厂主要做出口生意,客户是一个矮胖的韩国人。

韩国客户会一点汉语,但很少说话,喜欢一个人拿着水管一遍又一遍地冲草坪,那画面有种电视剧中大佬们不合群的“高级感”。经过的时候,你会被他身上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熏到,那时候大多数农村人的鼻腔还无法适应来自男人身上的香水味。

服装厂的厂长是一个黑脸怪,除了跟韩国客户笑一笑,大部分时间都摆出一副得罪不起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装出来的。

一天晚上,天气热 实在睡不着,看到厂房里有人在加班赶工,我就跑到厂房里蹭风扇睡觉。 一起打工的都是一个村里的熟人,出于照顾下工的时候就没喊醒我,还给我留了一台风扇降温。

后来这事不知道为什么被厂长知道了,就在结工资的时候,以浪费电费为由扣了我50块钱的工资,当时暑假工的工资低的可怜,也就280左右。我肯定不愿意,就在厂长宿舍跟黑脸怪吵了起来。

我有个表哥退伍后在厂里当司机,刚好从宿舍经过,一句话没说拉起我就走。我当时非常委屈,这个看着我长大,经常帮我出气的表哥怎么就突然变成了软柿子?

少了50块钱的憋屈,成为我被阶层教育的第一课。

后来,在老一辈的鸡血教育下,我跟大多数同代人一样,被催着、赶着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为了跨越阶层不断 给自己加各种BUFF。 先是卷学历,然后卷业务,后来卷身体……

但我发现,虽然收入在渐渐变多,依然很难准确地锚定自己的阶层和位置。关键是,没标准啊!

近日,统计局公布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五档划分,大家可算逮到界定自己阶层的机会了,一看最高档,才95055,这也不高嘛,一不小心自己就登上塔尖了?

心里美滋滋。

我只能说,你们还是小看了中国统计的智慧。

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简单说就是完税后的个人收入,但有一个隐藏信息是,要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的平均收入,如果你是五口之家,只有夫妻两个为主要收入主力,那么两人的完税收入要达到45万才算达到高收入组的门槛。

可以看出来, 家庭成员的多少,直接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

于是很多人悟了,好吧,原来我想多了,我压根就不配进高收入组!

但同时大家也有个疑问,按照20%的划分,每一档有2.8亿人,中国真有那么多高收入群体?

其实,更多的“魔鬼”藏在细节里……


大家用身体的中间部位想,也知道这2.8亿人不可能都有这么高的收入水平。

95055这个数字是被平均下来的,只是高收入组的中位线。也就是说每一档都有头部和底部,差距会很大。头部的人会绰绰有余,下部的人却达不到。 这就让每一档的收入数据分辨率很低,并且出现了错档。

我们就以低收入组为例。低收入组成非常复杂,有大量的农村人口,种地不挣钱,打工没人要,又没办法进城投奔子女,收入低 可怜。

由于低收入组的下限太低,在平均效应下,一部分较高收入的群体就会被拉入到低收入组,这不难理解。

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被强行拉到较高的一档中。比如高收入组,很多人达不到该组的及格线,却被头部强行拉入高收入组。

高手组是收入差距最大的一个组,动辄几位数的差距。头部包括一些老板、企业高管、公务员上层等等,有些老板的收入以小目标为计量单位,底部大部分是中层主管和员工,以万为单位。

于是很多人受不了这个刺激,就像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开始顶嘴,我一个以万为单位的打工仔却在跟亿为单位的老板们分在一档,笑话谁呢?我不承认,这不公平!

更滑稽的是,高收入组一部分人不一定比中收入组的收入高。如果父母是教师、公务员,子女个人工资能收入8000左右,这个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就是妥妥的高收入组。但对于许多结婚生子的家庭,个人收入20000+都进不了高收入组,甚至会掉入中低档。

现在知道了吧?你在五档中的位置,不是你个人收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家庭成员的多少和家庭总收入。

再看五档的收入占比。从低到高依次是9215、20442、32195、50220、95055,最高档的收入为最低档收入的10.32倍,占其他四组总收入的85%,也就是说高收入组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收入占剩余百分之八十人口总收入的八成以上。

很多人会说,这妥妥的马太效应,贫富差距拉大了。我说没办法,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收入就是比东北三省的高,都带“三”也不行。研发芯片的程序猿就是比工厂里的计件员赚 多,都是yuan同样不行,要不然要产业投资、教育投资干什么。

这一点,其实从中国砸了“大锅饭”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了。

收入差距也好不平衡也罢,本身并不可怕。最扎心的是突如其来的掉档。

特别是在中国社会进入负债周期,大部分中高收入家庭的杠杆架的非常高,被楼、债、股套得死死的,一旦出现收入掉档,打螺丝你都没有资格。中产滑落的痛往往比低收入组的无奈更加痛彻心扉。

这就是我国中产群体的真实写照,归其原因,是因为中高收入组的家庭普遍存在越级投资和兜底不足的现象。


什么是越级投资?

指的是中高收入组向上看齐的投资惯性,比如教育。

教育投资与家庭收入息息相关,中等收入组以下,基本没有往上拼教育的财力,他们靠着“寒门出贵子”的心理建设来抚平财力上的无力。我们说的学霸占比最多的是最高的两档。但往往建立在中产家庭紧绷的资金链上。

他们个人收入能够达到中产,而家庭可支配收入又达不到中产家庭,却希望在房产、教育的投资上与中产家庭看齐,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债务压力和支出压力。

人往往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就越想要,特别是你偏偏有点能力加入资源争夺的时候,就会产生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想法。 可以说是资源越稀缺,中产越鸡血。这就会导致越级投资。

我认识一个中产妈妈,她就给我算过一笔账,过去10年里在孩子身上花了差不多70万,包括私立学校的学费,请私教的费用,女儿学习舞蹈、乐器、书法、围棋等才艺的费用等等。

最让她头疼的是孩子成绩并不稳定,特别是上了初二后开始厌学,甚至出现了母女对立情绪,成绩开始明显下滑。

她说必须要做好两手准备,如果上不了重点高中,就准备让孩子上国际高中,三年下来大概费用差不多是前十年的总和。

但她和老公明显已经跟不上这种放血的速度,到现在为止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存款,之前投资了一套三居室,不仅套不了现,房价还在大跌,基本是亏的节奏。两口子天天都是神经紧绷的状态,任何一个出现降薪或者失业的状况,家里的经济链直接就崩了。

不难看出来,越级投资直接导致了中产阶层缺少兜底机制。

最近几年,缺乏兜底机制的风险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挖掘了出来。很多中产家庭中,看着有车有房,财务上却是空架子一碰就倒,哪里还有中产的脸面和尊严?

2018年,我前报社领导的女儿(也是我的师妹)在北京结婚,婚后住的是我们领导分的小三居,后来为了孩子上学,就把小三居卖了500万,换了一套价值一千多万的学区房,手里只留了20多万流动资金。

去年她老公突然查出了心衰三级,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了,让她顿感压力爆表。她每天要去医院照顾老公,回家还要照顾女儿,白天强撑着去上班,精神和身体都在崩溃的边缘。

她老公住院那几天正好遇上北京暴雨,一次不小心脚下绊了一下,摔倒在医院大门口,当时被许多人都看到了。她说当时自己没有觉得多尴尬,也没有觉得摔得有多痛,而是感觉全身突然撒了气一样,忍不住想大哭。她开始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后来她老公做了手术,加上术后的医疗费,几乎把几十万的流动资金榨干了。现在他们每个月3万左右的房贷还是前领导帮他们还的,她的收入只能维持家庭开支。

她说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最好的方案就是把北京的房子卖了退居二线城市,但现在如果卖房自己肯定要亏不少,去了二线意味着重新买房、择校、降薪等等,全是问题。

可以看出,中产的轨道上没有一颗稳定的螺丝钉。房子变成负债,工作朝不保夕,生活成本高居不下……

但最怕的还是疾病,一场大病足以让他们的生活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会一贫如洗。根据国家的相关统计,人得一生大病的几率为70%,患癌症的几率为20%,一场大病平均的治疗花费大约20万,更别提癌症患者。

疾病就像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骨牌,一旦倒下生活就会不受控制,连带着工作、储蓄、教育、房贷、养老等等问题,一个压一个的倒下。

我们没办法跟疾病、跟医院高昂的医疗费讨价还价,更不能跟银行、跟父母的岁数讲道理。最终沦陷的是家庭的“经济生命”。
到那时,嗷嗷待哺的孩子靠什么抚养教育?年老体衰的父母谁来赡养?与你海誓山盟的爱人靠什么支撑生活?

在疾病面前,中产脆弱的资金链不过是纸面财富。

所以我不止一次提醒大家,一定要预防收入腰斩,建设好兜底机制。

其实这事并非无解。我们发现中产返贫的主要原因集中于因病致贫带来的失业与老后破产,合理配置必要的险种才是中产财富的“稳定器”。

只有这样中产才不会被一场大病打倒,总有一笔兜底的钱,让中产度过寒冬。
不过,配置保险是个技术活,涉及 金融、医学、法律 三方面知识交叉,一点点误差,很有可能就白买了。
我并非专业人士,真的不敢妄自指导大家。
但放着大家的需求不管,我也总觉得过意不去。
如果有一家平台,能够站在坑人产品的对立面,把行业黑幕、保险漏洞,研究得清清楚楚,对我们的帮助将非常大。
当时正是被一家平台的上述服务所吸引,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把给家人投保的第一份保单拍照发过去,让对方帮忙检查。
没想到真有问题。
他们从保单收益过低,保障条款有猫腻上指出了问题, 最后帮我做了最优化退保处理。
为了查漏补缺,还体验了他们的保障规划服务,超乎预期!
他们的服务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 财务情况、保障需求,个性化定制保障方案。
对,你没看错, 是真正的1对1做方案,而不是机械复制。
为此我专门记了十几页的学习笔记,方案非常专业细致。
一套规划流程体验下来,不仅对自己家庭的保障规划更清晰,还能根据最优产品组合, 比传统机构节约60%的费用!
存在家庭风险短板的朋友们,都可以去 水星1v1定制保障规划平台 报名体验。
他们真的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做广告,只站在你的角度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家庭保障方案。
①如果你还没有保险, 能清楚知道应该买什么险种,以及去买多少额度才能解决家庭的问题,以及花多少钱才合理。
②如果已经买了保险, 规划师也会将你的已有保单做排查分析,一张张讲解你买的保险值不值,方便及时退保止损。
为此我们特意争取了福利,和他们团队沟通后 原本需要699元 的保障规划服务,现在 限时免费200个 名额给到大家体验一次。

卢克文工作室亲身体验,强烈推荐!

大家也长按二维码体验下吧


平时他们的咨询都是要收费的,推荐给大家也是因为真的值得信任。
除了给到福利之外,他们还提到由于新规出台, 未来7天内 很多好的产品都会下架调整,重新洗牌。
这也意味着,针对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 很多高性价比产品 或将不复存在。不管需不需要,朋友们都可以去了解一下。
机会难得,真心希望每位粉丝都能去体验这服务, 在意外发生前,为孩子和家人做一份完整的保障规划,及时买到合适的产品。
因为它关系到在那些性命攸关的时刻,你爱的人不被压垮;它关系到也许是生命最后的尊严,不慌不乱,对亲人的抚慰。
新的一年,愿我们在做好基础保障的前提下,对未来有信心。
强烈建议大家抓住这波福利,速速领取了。 卢克文工作室连续6年信赖推荐,限200个名额,手慢无!领取如下:

卢克文工作室3月专属粉丝福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钱皓频道  ·  荐号:吞下了委屈,喂大了格局
8 年前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  棋眼阿勒颇的“收复”!
8 年前
网优雇佣军  ·  150万NB-IoT基站,中国移动FDD牌照快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