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的解剖及比邻关系的全面了解,是标测和消融LVS起源心律失常的基础。心脏底部,LV椭圆形的开口处,也被称为LV口部,可见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的附着。该处被主动脉心室膜状结构所覆盖的巨大纤维体,开口为前部的主动脉瓣和后部的二尖瓣(mitral valve, MV)。主动脉根部是LVOT的延续,居于整个心脏的中心位置,位于肺动脉漏斗部的右后方。其组成包括主动脉窦(Valsalva窦),主动脉瓣瓣膜或瓣叶,及叶间三角。右冠窦(right coronary cusp,RCC)在三个窦中最靠前,位于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漏斗部的正后方。LCC靠后靠左,无冠窦(noncoronary cusp,NCC)靠后靠右,紧靠左右心房。
心室-主动脉连接部由纤维部分及肌性部分组成。肌部范围更大,与室间隔对应,位于右冠窦及左冠窦前半部分下方。纤维部分与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处(aorto-mitral continuity,AMC)相对应,是一个由二尖瓣前叶延伸至NCC及LCC瓣叶的帘状纤维组织。在任何一端,AMC均有纤维成分附着,由左右纤维三角延伸至心室肌。右侧纤维三角为膜部间隔的延伸,两者一起被称为中心纤维体(central fibrous body)。膜部室间隔正好位于RCC与NCC交界处的下方,也是His束所在位置。
AIV起源于前室间沟的中下三分之一处,在沟内与LAD伴行,与心底部成角并汇入GCV。不同病人的GCV-AIV与冠状动脉的位置关系变异较大。绝大部分人AIV起源于LAD左侧并与之伴行,少部分人起源于LAD右侧并或深或浅地穿过LAD。GCV的一段穿过LCX,与LAD三者一起交汇组成Brocq and Mouchet三角。其中GCV与LCX交汇处也存在变异,可位于房室沟的远端或近端,其静脉也或浅或深地与动脉分支伴行。
LVS与导管消融相关的解剖学关系可在心室-主动脉肌部连接水平的心脏矢状面得到清晰展示(见图1)。LCC形成了主动脉向LV口部附着的外侧及后侧部分,并紧靠LVS内壁成分。LMCA开口距离窦底上方约15~20 mm,其在分出LAD及LCX前,走行于肺动脉干基底部和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之间。LCC后部并不与LV心肌直接接触,而与左纤维三角靠近,左纤维三角正是连接LCC与MV前叶的膜性结构。而另一侧,RVOT前间隔也与LCC相邻,并与LAD及AIV靠近,其后间隔面则与RCC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