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秦
这是一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公众号。
51好读  ›  专栏  ›  老秦

【经验分享】写作、开发课程遇到瓶颈,该怎么处理?

老秦  · 公众号  ·  · 2017-06-19 22: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写书、写作、开发课程这种创作型产出,遇到瓶颈的时候该怎么处理?


最近半年我都在开发课程,对于一个不总结不舒服斯基,趁有空,就给大家讲讲课程开发背后的故事和经验吧。


今天先分享第一条经验:


不论是写作、设计还是开发课程,难免会遇到瓶颈,这个时候,不要闷头苦想,反而要多去接触不同的「信息」,不要想着相关不相关,关键是「跳出来」,挣脱原来的束缚。


这是逃避吗?当然不是。


其实遇到瓶颈,换句话说,已经建立了一个「未解决的目标」,一旦头脑里带着这个未解决的目标,你会对周围相关的信息产生非常高的敏感度,就会系统地注意这个领域中相关的知识、信息、人物、案例、文章、图书……


如果你看过我之前的文章或视频,可能听过我对知识管理有个词叫「挖坑」。如果不了解,请移步这两篇文章查看:


掌握这3个方法,让你的阅读效果提升10倍!


多学思路,少学套路:碎片化时代如何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

看过文章,你或许就明白,我提到的「挖坑」,是指「知识坑」,当你 先给自己挖好很多所需的知识坑,进而在接收大量碎片信息时,就能够随时汲取营养。


人的注意力在哪里,就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题材,而且经常是跳出原有思维局限的灵感。


一个学习者一旦到了一个层面,脑海里的「知识坑」就会升级到「知识黑洞」, 在不经意间,很多相关的信息就好像会「不由自主」地会飞进脑子里。



不往远了说,就举个我最近的经历。


我在开发《工作型PPT应该这样做》这门课的时候,最难开发的是图表这一章。

在这一章的开篇,要介绍图表中的几种关系,这是任何课程在讲解图表时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做初稿的时候,我先是做成了这样:



怎么样,专业吧?

怎么样,系统吧?

怎么样,全面吧?

……

怎么样,看完根本记不住吧……


没错,当我完成这一节课之后,当们几位开发老师一讨论,发现一个问题:

严谨是很严谨,专业是专业,但问题是,学员看完后根本记不住啊!


一开始我不服气,我说这还不好记?不就是成分相对关系,还有……还有……我擦第二个到底是啥来着……


就这样自己啪啪打脸了……


在线课程不是书,不是让你查阅的,如果每次要用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还得专门去查阅一次,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门失败的课程。

不信,你现在不看上图,能把这几种关系一一说一遍吗?


所以我们一致同意:改,必须改。


那么,修改有两个:

第一,  精简,不要有这么多字;

第二,  找到一种表达方式,让学员能够看一眼,不费什么劲就能记住。

精简倒不难,很快我精简成了这样:


但第二个问题,我迟迟解决不了:到底怎么让学员「一眼记住」?

我翻阅了大量讲述图表的书,基本上所有的图书都是直接罗列各种关系,都很专业,但真的都不好记。


难道真的就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吗?

正好恰逢周末,开发遇到难题,心里也很烦,就随手拿起书架上一本刚到的新书,想换换脑子。



这本书是混子哥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一本用漫画形式讲中国历史的书,好像跟我的课毫无关系。


我还没翻到内容,在书的封底上,先有一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妈蛋,这个创意好棒啊,以前历史课上背了多少遍总是说不全,经这么一倒腾,好有画面感,还真是一秒钟就记住了!

等等!

这不也就正好是我自己面临的难题吗?

有解了!

我立即开始对这几个图表的第一个字开始排顺序,看能不能拼成一句有画面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句子。

很快,结果出来了:



这个逻辑建立好了,后面的展开就非常顺利了,于是这一章一气呵成,很快就完成了。课程上线后,已经收到学员的好评,说只因为看了一眼,从此再也无法忘记图表关系的容颜……


所以不论是写作还是开发课程,当你先建立好一个框架或者目标,然后利用碎片化时间接触各种信息,其实都是为大布局服务的,这就是在自己的知识世界中建立「上帝视角」。


所以说,对于创作型产出,当你越埋头,你看到的世界越小,要不时抬头看看四周、看看远方,或许才能有足够的视角看到星辰和大海。


一旦你对世界开始建立上帝视角,你就是上帝。



看了我文中举的例子,如果对这种风格的课程感兴趣, 也欢迎点击【阅读原文】,看看我们做教育的诚意。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一起搞事情:


  • 你曾经有过什么方法,记住或掌握了特别难的知识吗?

  • 你曾经有过什么难题百思不得其解,却在某一刻灵光一现吗?


快分享一下,惊艳一下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