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曾鸣书院社区举办了第一次“线上圆桌”。一小时里,40多位朋友和小凡一起集中讨论了30个问题,一些是关于互联网新商业的框架思考,更多的问题则来自于大家具体的创业实践,或长远,或紧要。一小时的时间绝不够聊透这些问题,但讨论一直在持续。
我们摘选了昨晚讨论中的一些内容,供您参考。我们还将定期举办这样的线上圆桌讨论,新商业的创造,我们一起往前走吧。
问题01:
提问者职业:互联网电商,创始人兼总经理
都在说创造价值,请问你对价值如何理解的,对于同质化很严重的行业,这个行业还有价值吗?
小凡答:
抛开社会价值或基本关怀不谈,在商业领域我最近一直想提出个词,叫独特价值,怎么定义还没想好,大意是真正的价值是你和其他替代者提供的不同点,如果你提供的东西和换成其他人提供的东西没有任何差别,那独特的价值就是0。这就是我理解的商业价值。
问题02:
提问者职业:软件行业,总经理
在C2B商业模式中,需要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地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这对传统产品从设计到交付的过程,以及供应链协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必被提到全新的高度。
但很显然,这不是传统的以企业为边界的信息化系统所能满足的。
请问:
1.在这种新的环境当中,对信息化系统的重点要求是什么?
2.对于新创的互联网化企业管理软件,他的互联网入口和生态圈怎么构造?
小凡答:
协同网不是一个信息化系统能支持的,更多是要数据交换网支持;第二点,就是SaaS软件。
用户互动:
谢谢!你提到的协同网,企业间是以类似EDI形式宽松交互,还是类似集团主数据模式紧密协同。
第二点,对于SaaS模式,很早前到现在SaaS企业生存状态堪忧。我也一直考虑如何用互联网模式,用2C的方法低成本的打开面向企业的市场。感觉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总差一些分寸。
小凡:
您提到的这两种模式都需要有一个强力的主导中心,我们希望的未来是有一种机制,使得大家都愿意提供一种松散的数据交换服务,自发的留出数据输入和输出的借口,这可能需要技术的支持,商业的发展,也需要价值观的呼吁。
用户互动:
非常同意您的看法。松散组织之间的协同,需要标准规范来约束。同时强中心化的供应链(比如汽车产业),中心企业对供应链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因此这类企业的供应链协同估计会比其他产业更容易实现。
问题03:
提问者职业:软件,项目经理
1.关于创业,感觉有了大致方向后,自称行业很宽泛,存在问题也很多,需求和市场可能会很大,但是发现在认真规划具体时,又觉得困难重重,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怎么办?
2.假设确定了具体的方向,如何跟先行入局者竞争,特别是商业模式未明确,资本人才市场占有缺位情况下,明确战略还是攻市场活下去,解决需求打造产品?
3.结合目前观察到SaaS企业服务,许多企业从某个切入点涌入,站在相对宏观角度跳脱出来观察,企业生存会非常艰难,甚至消亡,但是很多企业好像根本看不到危机,而导致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小凡答:
1.你描述的景象,是典型的没有具体场景化的表现。宏观地看到问点是没有开始点的,一定要落到具体场景下具体角色面临的问题;2.战略是你自己的心法,跟用户没有关系,抓住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3.绝大多数企业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正确的需求,其他都不至于完全没机会,总有些办法可以想。
问题04:
提问者职业:互联网征信,产品经理
互联网金融做个人用户现金贷业务,后续的发展趋势是更嵌入垂直场景,比如教育本身分期、电商本身分期...现在的那些做资金和用户撮合的后边市场会不会被越来越压缩,最后个人现金贷业务可能出现大的平台吗?
小凡答:
有足够数据的地方就可以加金融。简单撮合几乎是无价值的。最后一个不就是信用卡业务。
用户互动:
信用卡也只是信用的一种,能提供风险评估+现金,都可以提供所谓信用,现在借款类产品很多,是因为一个时间段内,用户评估数据和维度的变多(比如社交、电商),但最终这个窗口会消失吗?总感觉越后,垂直场景内嵌入现金、信用分期更适合。
用户互动:
现在的确不少企业发展金融产品,如唯品会、携程,与充实服务增加客户的目的和作用,但是有点倾向于提前获取货币的时间价值;都往金融靠,经济就中空,埋下危机。
用户互动:
埋下经济周期的危机吗?垂直场景内+分期,信用消费是比较流畅的场景,之前有想过会不会诞生对外提供风控服务的公司专门对接这些小b,大B可以自己建,感觉这也是一个方向。总结下自己对借款这类产品的后续可选路径:标准信用评级机构;对小b提供风控服务的风控机构;深入垂直场景,垂直+金融服务。撮合资金和用户的产品后边空间会受限,也可能会出现一个平台类的产品,聚合垂直场景下的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各种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