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里的电视永远有随时能看的有趣内容,不过现实中也有个东西叫视频网站。有一个随时爱看的大题材类型就不用瞎翻,否则就好像游戏小人总看没什么卵用的节目一样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工作的小人,例如说“从政”,多看新闻和谈话类节目就有好处(现实中其实很多方面也一样,只是由于社会进步带来的实际差异,你不太可能知道哪些娱乐内容有利于小孩,
你只能让小孩觉得某些目标重要并且可以部分享受执行过程,这样他才会自主选择有利的娱乐内容。
)
看起来时时刻刻想着目标,甚至连娱乐都和目标有关会
“不太现实”?不现实在哪儿?
其实主要不是硬件上,而是很多人觉得
“这么做好像什么都有目的,目的性太强了,这样做人太累”。
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这样的,不过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
“不累就能做好一件事情”。就算一个人喜欢打球,也得真的很累才能投准三分球。
这部分人也可能是因为原来的
“爱好”太少,“强扭”的部分太多,所以很难享受过程——甚至有意识的把享受与目标行为隔离开。
从这个意义上说
“做一行爱一行”本身其实是一种预先培养的结果,“做一行恨一行”也是如此——这不一定意味着“做一行恨一行”一定没出息,甚至可能对某些家长有好处。
因为工作中太不开心了,所以只有把开心的事全部集中在工作之外。这样家长其实是更可能从子女物质总量中获取更高比例的实际物质利益的,而且这是可以很容易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注意我说的是比例,不是总量。
当然,如果再这么一想,那么进步速度极快的社会,家长会更倾向于
“做一行恨一行”,因为从投资角度来说“进步速度极快”本身有不稳定的可能,所以对于只有一般认识的投资者来说,就更需要“短平快”的交易,尽快收回成本。
保持进步但没有太快,家长当然会倾向于
“做一行爱一行”,尤其是前途看上去是美好的,生活品质进步还缓慢的时期。为了在长期投资中获取最终的巨大收益,自然就会放弃短期投资收益,那么这个社会也就会普遍的表现出某种“理想主义”。
进步速度停滞时,家长本身会模糊化大多数此类价值观念,奉行
“按天性发展”,其实就是减少管理成本。因为在稳定期的时候减少成本是增加盈利的最直接和相对最安全的方式。
当陷入慢速倒退的时候,家长又会倾向于
“做一行恨一行”,家长担心自己社会地位降低的损失压力很大,这时就容易采取直接的激进的又看似容易的手段,不顾一切的来避免下滑。由于获得额外利益的心理压力不如同样的损失来的大,所以他们会直接选择高压管理来确保子女对自己未来更加顺从或者在外界活的更不开心,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回家”。
当慢速倒退成为大多数人的预期的时候,大家会比
“谁掉的慢”。
如果是快速倒退,那么会变成
“做一行爱一行”,至少口头上会这么说。而真的还这么做的人,则可能是向着力挽狂澜之人的方向前进了,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成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快速倒退时期,展现出某些生存优势的孩子会被极度看重,一般孩子特别容易被放弃,集中资源后反而有条件不使用“强扭”的方式来培养孩子,这个优势孩子对于劣势孩子更大的地位差距,对这个孩子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收益(弟弟或者妹妹被当成了哥哥的玩具或者狗——当然这在现代没这么明显,因为有了避孕措施,所以可以不用这么费力的制造玩具或者狗了,完全可以把更下层的别人的孩子叫过来给自己的孩子玩)。
如果你能理解上面的内容的话,那么你也就明白了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从孩子个人发展角度来说,他的性格培养本身是和社会发展速率有关系的。
在上面的那些
“快慢”,我们明显的可以知道这是大众的观感和生活体验。
那么,我们有现成的数据可以最方便的评价快慢,对应我国的生产结构而言,我觉得最适合且有综合性的指数应该是
“国民生产总值(
GDP
)”和“购买力平价(
PPP
)”。
之前我就说过,所谓的
“什么育儿方式好”本身只是一种伪命题,因为它本身是要看社会发展情况的。
上面那几个不同情况的培养方式,在他们的时代其实都没有错,但是哪个家长适应的更好,孩子就更有可能存活的比较好,而能预测正确或者之前培养方式虽然并不合适,但孩子长大后恰好就碰上了所需的环境,那孩子就有可能在那个时代相对反超别人孩子更多一些。
都看过《社会人渣识别指南》这个漫画吧?
仔细想一想,这里面的
“人渣”,在
30
年前可是“模范”,是榜样,在那个时候这些“人渣”更符合生存环境。
所以在
50~60
年代的那些“培养错误”的家长(针对
50~60
年代错误),培养出了“做一行恨一行,专门喜欢抖权威”(也就是那些价值系统靠强扭而不是封装的),却在后来因为环境变得合适而成为好人。
同理,现在很多
70
后和
80
后的家长,也是在用“人渣方式”培养小孩,尽管很多时候他们会用更好听的东西去包装,而且很多人也意识到了情况正在变化,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教育的基本运作模式还是走他们父母那条线。
好,我们从上可得知,如果未来是
“稳健增长”,那就是对应“进步但不快”的社会环境,那么就应该培养“做一行爱一行”的人——而这很可能也是“人性化”教育和给予孩子更多自由和爱好空间的方式。
这也是我这一系列文章主要阐述的教育方式
——篇幅这么长,内容这么杂,本身其实就是从多方面描述“人性化”“爱好”“自由”在某个具体教育方式中是什么。
你现在如果混得很一般,实际上有更大的概率(当然不是绝对)贴近
“人渣”属性的,因为我们距离人渣得势的时间不远,自己的父母也更可能是这样的人——即便他本身不是,但是“后知后觉”的人也会吸收周围成功的经验,所以实际上也会有本来不渣的人变老以后渣了(他吸收了过时的成功经验)。
而人渣对于
“人性”“爱好”“自由”这些词汇内部所需要包含的东西以及行为方式,和“不人渣”的人相比将会有极其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好像同一个东西都叫
“豆腐脑”,但是豆腐脑口味是甜还是咸,甜和咸味道的重要性大于“豆腐脑这一原料”的本身。
这三个词,就相当于
“挺好的”差不多,到了一定利益程度我们都会说“挺好的”,但什么是东西是好的,那就千差万别了。
我们只是用同样的三个词语去称呼对我们有利,我们想要的某个
“有利益的位置”或者“好使的手段与方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更不是固定的东西。
这么说吧,我上下文说得大部分内容,对于大部分普通家长而言一开始是觉得不能接受(但只能对一些比较具体的方法表示反对)但会迅速演变为
“利用小孩”之类的内容。
这就是因为其实我们是接触到了一些
“人性化”“爱好”“自由”的与以前不同的内容,比如说一些欧美的教育思想,
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家长并不能接受其中的观念,所以强行套入。
我举个例子。
我见过一个家长,他满口都是欧美式的教育理念,认为应该人性化,然后给孩子上的培训班也都是这样的。
人家找我对话,因为大家都知道我最擅长对付
“非同龄人”,也就是擅长对付比自己小两代或者老两代的人。
人家哭啊:
“小钱啊,我都对自家孩子这么人性化教育了,可是咱家孩子怎么就是没记着我的好呢?我花了好多钱给他搞了先进的培训班啊,多有意思啊。”
我一看
……是人性化的培训班,而且报了四个半天班,周六周日上下午全部占满,而且是同一个班,由于经常有“大家玩游戏”的户外内容,反正我感觉这比体校可怕多了。
他老妈还很关心的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努力,自家孩子能不能达到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教学水平(一周四次)。
太惨啦,十岁小孩每周要两次总计
5
公里负重快速越野
/
赛场跑啊,游戏和上课内容还都是一毛一样的啊。
这个家长
“人性化”吗?
当然,从她选择的一切产品,从她口中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是超高度人性化的。
但我们都看出来了,她的实际做法依然是
“强扭”式的思路,
她给孩子弄这样的高强度的
“人性化”培训班本身只是因为“她知道用老办法不能适应近未来社会,但她能做出的改变仅仅是选择某个产品,但无法改变自身整体的行为方式”。
由于这位母亲改变的很少,而且是高度威权模式,虽然看上去很为孩子着想,但实际上自身策略改变程度很小,所以其实完全是为了自己随心所欲的。
这位母亲用
“阵营九宫格”来划分的话,就属于“混乱邪恶”(她的孩子今后最可能成为混乱善良或者守序邪恶,但很可能是最低效率的初代守序邪恶或混乱善良,而且过程随机性很大。假如未来社会如果适合混乱善良,但孩子成为了守序邪恶,那可能相对容易成为罪犯。)
下面是阵营九宫格的简介,这个对这一段
“额外内容”非常重要,也会解释为什么即便是一个多代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大多数人也富不过三代。
下面这张图内容有点多,放大好好看
——如果仔细看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有很多新想法。
我当然无法保证下面的内容的正确性,但这是一种思路,而且我的确可以用这个进行预测(我把原来的教育合作机构的资料捋了一下,有极强的统计显著性)。
这张图不要单纯用上面的字来对应具体表现,我过会儿会说更详细的内涵意义。
(阵营九宫格是
DND
游戏里的划分,但是这真的很经典)
我说点有意思的,我想问一下大家,大家觉得欧大是哪一派的?
混乱代表进化,欧神信奥派,那肯定的
——这会促进各项管理方式和认知方式的更新。
善良代表更多的自由和
“存活和活人”的规律,欧神自然也更贴近自由——这会导致全局生产力的提高。
混乱善良最讨厌守序邪恶,但是如果混乱善良为主的家庭的孩子大概率是守序善良
——因为“混乱”的部分已经被欧神给解决了,此时家中情感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其实是比较安心的守序善良。
混乱善良通常被我们认为是
“激进鸽派”——自由并尽量以非战斗或官僚方式解决问题。
但是,混乱善良通常不喜欢普选
——有最基本底线的大乱斗和生命大爆发会更受欢迎(自由结社,自由产生大量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只要不要打起来就好)。
但是呢,这些东西啊,其实也要差异化竞争,和进化是一样的,一个策略用得太多以后这个策略就会在这个群体中变得不经济。
这和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个道理。
家里大方向都是守序,那么守序部分容易让孩子觉得枯燥,那么就会去尝试混乱(尤其是家长威权较强的情况下。比如说双守序善良家长,但此
“善良”规则的有效性已经衰退的情况。守序邪恶阵营也是一样。)
如果都是善良,那么高度的自由会让人类觉得需要寻找规律,没有也得变一个出来并强加于别人(常常可以获得优势),那就大概率产生邪恶。
就算不考虑外界,只从家庭内部考虑,例如说两个都是混乱善良的家长,这些混乱善良的家长会有很多冲突但相似的认知规律,孩子会选择避开冲突选择共同规律,自然会发生孩子可接受的绝对规律总量低于父母的均值,但是却强度更高。
而且这些规律会集中在某些地方,通常不会是在
“混乱”的部分。
但是孩子秉持这样的策略,从小就能从父母这儿获得到最多的稳妥的共同认同,而且混乱善良的家长一般对子女会有较为先进或新奇的理念,这就使得混乱善良的家长容易对孩子付出较高程度的物质与精神关怀。
此时子女如果能够极大的采取
“两条船”的策略,弃异存同,那么就会是风险与成本最小但收益最大的经营策略
——不需要想到,因为一件一件的简单的小事的累积,会让人自然而然的大致知道自己的最佳利益选择方向,更何况家长不应该也不会给孩子过于复杂的判断选择。
当然,如果不是双同阵营家庭,那会有特殊性,而且双同阵营家庭在自由恋爱时代可能是少数。
(过会详解原因以及规律)
但是大家要注意,下面这几句话很重要
——另外,这一段内容很复杂,我自己能用但很难说的利索,其中很多因果关系可能需要大家自己想。
混乱和守序,本身是一种个人最基础的适应策略选择,所以不可能存在守序和混乱的
“中立”状态。
只有善恶可以选择,因为善恶是不同的策略方向,
并不是混乱与守序这样的
“选择策略方向的战略”。学习哪些类型的策略可以选择,
但任何智慧生命不可能不选择一个用于选择策略的战略(下文不会说的这么拗口)。
用和
“前言”相关的说法就是:混乱与守序,这是两种不同的“仁”。
就算一个人认为自己没有选,但实际上他已经习得了大量的方法,在客观上他已经做出了选择,除非他是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上,否则他就一定有一个社会定位。这个定位所代表的立场,才是他是守序还是混乱的根本。
也许会有略微靠近中立的人,但我们都明白信息的流入是有随机性和不均匀特性的,除非这个人能够一瞬间看完地球所有已知知识或者什么也不看,否则他不可能保持中立,也基本上不可能在日后离中立越来越近(再次强调:不是善恶中立,是守序与混乱的中立不可持续)。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你就把善恶理解成为
“不同的道德条款,善良的道德主要是不允许做什么就不能做什么,邪恶的道德是我允许你做什么你才能做什么(这个比喻不精确)”;把守序和混乱理解为“有很多长久的固定的道德条款”和“凡是无绝对,谁打的赢我觉得谁对”。
所以混乱善良的人也会有很多约束,但是这些约束可变性较高,所以是自由的,只是想让混乱善良的人改变
“善良”是需要实力的,同时他自己也会想一些办法。
守序善良的人的约束反倒不如混乱善良的多,但是这些善良规则是很难改变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守序善良的人才会选择
“活人”区里最可靠的部分(看下一张图)。
“中立善良和中立邪恶”都是不会在一个人的生命中长期保持的,他一定会最终从有序或者混乱中选一个方向,而且年纪越大越不可能。
绝对中立在正常人类身上不可能存在,这些人不需要任何规则,但是人类不可能没有
——除非是刚刚出生,还没形成自我意识。
任何扬言自己是
“绝对中立”的人一定是混乱邪恶或者混乱中立。
守序代表利用现在熟知的规律,利用现有规律产生优势,有一点
“内卷化(切蛋糕,吃自己人)”的意思在里面。
邪恶代表着限制,和自由相反。
不过大家也可以察觉到,似乎
“守序”也没这么好嘛,切蛋糕。
是的,守序和邪恶是硬币的正反双面,他们是很容易互相转化的
——所以初始双守序善良开局很容易在第三代玩脱成为混乱邪恶(教育水平好的,第三代混乱邪恶,差的第二代就是——
但上次转变成为初代守序善良的人,下一代如果不融合其他的阵营,那么下一代的生活价值与规律评判以及使用体系,都会衰退到无法良好使用当时的教育手段的地步,你可以理解成为近亲结婚导致畸形或者体质虚弱,而杂交反而能更健康
。这一点的解释看下图)
同理:混乱也是善良的正反双面。
对,这就是个守序
+
守序创造混乱,混乱是善良的反面;混乱
+
混乱创造守序,而守序是邪恶的反面。
现在你大概知道问题的复杂性了,但是后面还有更复杂的
——不过一旦明白了,那么一切就都简单至极点,所有战略就都能明白。剩下的只是你在庞大的社会教育武器库中随意挑选装备的问题了,这反而是最简单的。
教育能力很难改变扭转父母的守序与混乱的影响
,这是
“宿命”(大多数基础“直觉”在这里);教育能力主要能让你选择孩子在善恶中的倾向(但实际上大多数时候不能也不需要)——而善恶倾向要选哪个,主要看你对于今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判。
提示:宏观角度上你永远无法准确预测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但是你可以避免可能的最差结局,比如说在大方向依然向好的情况下孩子成为混乱邪恶。
大部分富不过三代都是死于混乱邪恶
——混乱邪恶是在有些时候特别有战斗力(过会儿我会给一张不同阵营在不同时期的利益标表),但是混乱邪恶对于使用时机极为苛刻。
大多数时候,我们尽可能要避免两种情况。
1
:孩子(含子女和孙辈)成为混乱中立。
2
:孩子(同上)成为混乱邪恶。
但是,我们不要认为混乱中立和混乱邪恶是垃圾,因为混乱中立的人就像个干细胞,他的孩子将会顺应时势,成为初代的任意阵营者,是阵营间平衡的预储备力量(混乱善良与守序邪恶敌对,守序善良与混乱邪恶平衡。本质而言,就是社会的中坚是守序善良压倒混乱邪恶,但触发对抗的群体是混乱善良或守序邪恶。意思:守序善良和混乱邪恶是功能不同,守序邪恶和混乱善良是立场敌对。)
混乱邪恶则会在一些时候为守序邪恶积累初期资源或者营造环境,而守序邪恶很有利于极端环境下稳定局势。
这张图,我给大家一种新的看法(不要在意颜色,原版分类方式不适用我这儿,那个法律灰色地带各位无视就好,颜色差别也不用管)。
左边的圈圈是
“导致死人(损失)的规则或决策”
,如果左圈中有颜色覆盖,这就是
“在你的行为规则中,你会主动让他或者造成他们死亡客观事实的内容”。
右边的圈圈,是
“活着的人”,
颜色覆盖的区域就是
“你认可的控制活着的人(收益)所需要的规则”。
重叠部分
“会死人但对活人一样有用的规则”
,这一区域中有大量的
“商业规则”或“竞争双方的道德规范”。
中间的线是两个值的均分线,或者叫力量均衡线或中立线(因为在左圈内),因为是一条线,所以本身没有占据任何面积,也不是手段,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
中线左侧活人圈内容易诞生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右侧死人圈内容易产生新的组织破坏方式
,也就是这两块小小的区域,容易形成实验新管理方式的社会条件(管理方式更新仅限于中线左侧的活人圈内,也就是守序邪恶那一小块地方。但除此之外的
“死人圈”更多的地方就是单纯的破坏,不会产生新的管理方式,但可能产生实验大规模新管理方式的客观社会条件)。
或者说,这个中线两边的小小区域,是
“最可能包含未知”的,其他部分是已知的。
两个圆的交集部分,就是这一部分策略既可能导致损失或死亡,也会带来效益。
没有填色的部分,就是
“这类人不会直接关心或者特意设置规则”
的部分(不代表不管,但这一块并不是控制重点,或者更直接的说未填色区域出现的任何事情都是
“麻烦”,是需要应付的额外事件)。
我举个例子。
守序善良:对中线右侧的
“活人与收益”部分大量设置规则,但是死人重叠部分不设置。
守序善良只接受最可靠和稳定的策略,由于中线左侧没有规则设置和尝试部分,因此不会诞生新的具有攻击性的组织控制方式。中线右侧的圈相交区内也没有颜色,所以也不会诞生新的防御性组织控制方式。
所以守序善良对于外界的入侵不一定弱,但是如果外界升级的话,他无法自主更新升级自己。
这就导致守序善良和守序善良结合的家庭,第二代可能差异还不大,但是如果第二代的规则再给予下一代
——这就好像你拿着你爷爷的那套评价系统在用。
不过我们也可以明白,如果一个周遭世界越静态,那么守序善良可维持的时间越长。但是即便是相对静止的农业社会,其家庭内部的地产继承等问题也会足够产生局部的非静态条件
——对大组织而言依旧是守序善良可以维系(平均来看),但局部的守序善良已经无法延续。
所以守序善良的问题就是更新能力极低,不可触碰的绝对原则太多,
而这些巨量的绝对原则其实是一种模型,一种公式,当外部环境变化到模型失效或者适用范围太低时,原有的守序善良策略就会自然而然的
变得不经济。
混乱善良:有大量对于
“活着与收益”的重要规律看法,有防御有进攻,可以接受较高程度的自己造成的伤亡,当然也涵盖了更多收益。
能够创造新的攻击与防御规律,但是由于颜色整体区域很大,所以需要的规则总数会特别多(需要深入了解很多类型的知识,而且有这个动力)。
这也会导致整体出错次数增加,虽然
“混乱”系的人就不怕出错,
但是在资源紧缺或者环境整体发展进入瓶颈期的时候,这种资源消耗将不利于生存
——能不能活下来看之前的积累,有越长的积累时间越好。
所以混乱善良最佳的实机,就是赶上
“好时代”的首班车。
第一批混乱善良是持久力最强的,就算后来他们不再混乱善良,他们也会成为
“有序邪恶”阵营的一部分(原因后提,我会给一份规律)。
混乱善良的对立面,就是守序邪恶。
这部分人一般喜欢计划,控制一小撮最重要的人来维持群体。
他们的代名词是计划与保守
——通常是保守鹰派。
这些人喜欢控制相对实力密度最高,涉及面最广的强力资源,如果放在群体上通常会体现为
“先军”或“军国”,以及更承认硬实力。
放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中,这些人喜欢专精
“广泛认可的实力”的方面。例如说钱,公认的潜力,脑残粉等。
这些人就是掌握一个重要资源或者组织,其余的东西都会为这一目标服务,然后反过来用这批资源控制其余的东西,
而这个人或者这个统治组织也会用这个核心资源安排相应秩序。
这也就是守序邪恶为什么
“色块”这么小的原因,其他白色的部分出现的任何状况都是“问题”。
守序邪恶和守序善良不同,守序邪恶是能够诞生新的控制规律的,但是它涵盖面过小以至于无法更新
“活人”的规律(这个在中线右侧的“死人圈”内),也无法从根本面上更新“杀人”的能力。
色块在哪儿,哪儿的规律就有更新能力。
这也就导致了在群体中,守序邪恶群体通常反对快速市场化(但不会消灭),绝对控制暴力资源,反对过高的福利待遇。
在社会发生绝对变革时期,守序邪恶通常会利用混乱邪恶制造的环境,搜集现有的杀人规律,然后从更具有针对性的
“混乱善良”群体中得到先进的维持活人与如何斗争的理论,并且去执行其中最困难的部分,然后制造出一个新的稳态环境。
我之后也会说社会变迁的根本规律,以及它们各自的
“经济性”。(这个经济是广义的)。
这不仅是社会规律,也是家庭代际变化的规律。中国的
“家天下”文化习惯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问题。
《社会人渣指南》里面的人渣,就一部分就是
“在高速进步环境下适应不良”的守序邪恶。因为高速进步下,快速更新管理规律的人会更好,所以混乱邪恶与混乱善良都更容易发家(混乱中立因为成本与收益零和,所以无法发家,他们大多数是见什么反什么的愤青,比如说出租车司机),
而守序邪恶本身的部门都可能大部分解体了,下岗了
——而在这之前因为经过了长期运营,守序邪恶部门非常多,这样快速的解体导致整个守序邪恶阵营大幅度缩水。
但是,这些人在原有的时代的环境下,其实就是
“厂长”或者“五好家庭标准”——这些人渣是那个时代的楷模,而且他们终有一天还会成为楷模。
守序邪恶的最佳环境是发展瓶颈期甚至略微倒退期,或者是彻底变革的乱世,以及面对极强外界暴力威胁,群体到了生死关头的时期。
这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竞争套路更新变慢,已有的套路逐渐被熟悉,此时基本管理系统已经不再更新,更多的是
“争权”。
那么守序是熟知现有规律,邪恶是控制,所以守序邪恶的人通过现有规律来拉拢集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包括暴力),比混乱善良给的东西稳定,所以守序邪恶在人群中的获胜概率增加,资源相对增多,地位增高。
还有一点很重要:在一个稳态社会,能遏制
“混乱邪恶”的力量只有“守序邪恶”。
如果
“混乱善良”接连取得胜利,守序邪恶被快速杀伤,那么守序邪恶就无法遏制混乱邪恶。
混乱邪恶会在
原本守序邪恶的地盘上
快速扩增,并且控制组织机器。
接下来就会是
“冲进混乱善良和混乱中立者的家中大开杀戒,并且把守序中立强行拉拢为自己人”,最终重新得以回归稳态,
是因为混乱邪恶对于活人系统的认识要远低于杀人
,这就会导致
“弱智军国”的出现,此时“混乱邪恶”这一策略的经济性变得非常低,其他派别的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经济(尽管危险,但是收益也很大)。
于是,残存的混乱善良会对混乱邪恶体系下的守序善良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
“活人规律”的进步和优越程度会越来越明显。
但是混乱善良由于其内部更新很快,所以无法保持
“统一”,所以无法真的和已经得势的混乱邪恶对抗。
守序邪恶此时就会登场,他可能是
“旧皇帝”也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但是他挑选混乱善良开发出的现成工具的其中一些,在掌握了关键资源后进行指数型增长(同时,混乱邪恶阵营内部也会开始需要守序邪恶)
在此期间,守序邪恶会尽可能的团结一切力量,混乱善良尽管经常不爽但也有可能合作。
最后,守序邪恶歼灭和压制混乱邪恶,如果为了稳定初期的自己,自然会把屠刀对准混乱善良。
守序邪恶并不会灭绝混乱善良,因为他们需要这些人开辟活人区的规律,重叠区域中一半的
“活人区”也需要他们开辟。
但是,这无疑会侵犯到混乱善良的利益,因为混乱善良的利益潜力和混乱邪恶是一样大的。
为了赢的优势,混乱善良又会
……在这一过程中,混乱邪恶就更容易的在这样的变数下活动,并且开发出大量和既有的“守序邪恶”竞争的新装备。
混乱善良越强大,发言权越高,守序邪恶伤亡就越大,守序邪恶原有地盘被混乱邪恶抢走。
而混乱邪恶本身所做的大部分事情,并不会被混乱善良所认知,因为他们色块很大,很分散,无法有效注意。守序邪恶处于混乱邪恶的中心,能够理解,但一样也无法对混乱善良进行传达(传达也没用,因为组织形式不一样)。
在混乱邪恶越来越得势(经济)的时候,因为他们内部也在争夺对于守序邪恶阵地的控制权,他们的政策将会越发偏向于
“杀人”。
这个时候,混乱善良会感觉到
“为什么自由程度倒退了呢,又是这种政策,限制越来越大”。
让他们感觉到
“倒退”的,其实大多数不是守序邪恶制定的策略,而是占领了守序邪恶阵地的混乱邪恶。
但是混乱善良内部无法对混乱邪恶展开攻击
——不能达成共识,最多的资料都是对付守序邪恶的弱点的,要达成共识还更多的攻击了守序邪恶,这样做也最有利于混乱善良组织获取更大利益(吃现成的)。
守序邪恶在
“两边夹击”的情况下,如果之前的体系不够强大,那就会被做掉。
守序邪恶撑不住的时候,全局性混乱邪恶终于再次发生
——杀头,杀头,杀头。
混乱善良是用自己的资源和守序邪恶对抗,打完以后两败俱伤。混乱邪恶用现成的守序邪恶资源以战养战。
所以在混乱善良战胜守序邪恶的那一刻,混乱善良虽是名誉的顶峰,但实力衰微且组织程度低。
混乱邪恶却是养精蓄锐,满脑肠肥,虽然名头不一定高但实力最强,可以用
“肥肉马上吃到嘴”来暂时稳定自己的组织。
所以混乱善良在这一场紧跟而来的斗争中是必死无疑的。
不用想着什么
“协调”或者“大家团结起来”——能做到的话,就不叫“混乱”阵营了。团结起混乱阵营不是不可能,但团结他们的方式和资源消耗特别大,注定不可持续的。
当然,守序邪恶也不可能杀光混乱善良,因为一旦失去了新的活人控制与死人部分控制率的开发群体,那么系统控制会越来越失灵,那么混乱邪恶最终能利用大量社会运行漏洞和不平衡的混乱区域开发出更好的装备,并且更快速的歼灭守序邪恶和混乱善良(参考秦国)。
混乱邪恶要杀死所有人,但是因为它对活人规律的了解太少,使得他不可能开发出能满足这一目标的高效机器,资源会很快在混乱中耗尽。
混乱善良的人得势了,会痛骂限制政策,福利待遇,在最为得势的时候甚至会开始攻击守序邪恶的最核心资源,也就是暴力控制能力。他们会大骂
“造什么航母?”。然后快速产生一切民生和生产性有关的东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守序邪恶的人得势了,会开始大量规划,大宗建设或者大型活动,提供一点基础福利待遇并且希望经济规律是可以
“计划”的。增加了稳定度并且能够抵御外敌。
守序善良的人得势了
……维希法国(傀儡)……高福利,高待遇,高许诺,不兑现,借钱,不还,挨(被)了(解)打(放)。
混乱邪恶的人得势了
……元首
~
高福利,高待遇,高许诺,没钱了,不承认,开启抢钱模式,比狠,作死遇到个国运当头的新生守序邪恶,再惹了一个混乱善良取得优势但还没完蛋的组织……然后就混乱邪恶就被杀的只剩守序善良(混乱善良已经被混乱邪恶杀的差不多了)。
由于社会发展是不均衡的,所以混乱邪恶和守序善良都会遇到不好惹的
——就算不是别的国家,自己内部也会出现。
有的时候我不得不感慨:敌人不能杀光你,真正能杀光你的是那些
“不是朋友”的人。
守序邪恶敌对混乱善良
守序善良敌对混乱邪恶
守序邪恶只是从混乱善良夺取优势,无法杀光,反过来也一样。
混乱邪恶必须控制守序善良取得资源,必须尽量杀光混乱善良这一抢生意的威胁,但在杀光混乱善良时,混乱邪恶会自行削弱,最终被混乱善良启发的守序邪恶带领的守序善良的联军所击败。
混乱善良不会杀光守序邪恶,因为守序邪恶最能掌握暴力,但最终杀掉的守序邪恶比例高于混乱邪恶,而混乱邪恶为了壮大自己会伪装成守序邪恶。在混乱善良杀光守序邪恶以前,混乱邪恶开始杀光混乱善良。
守序善良要尽可能减少混乱邪恶,但是在守序善良快要灭绝完混乱邪恶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被守序邪恶控制。
然后,大家通过色块占据位置可以明白一件事。
“由于规律重点完全不同,所以在同一个大系统和大环境下,内部的个体永远无法以准确到个人的方式去判断别人的阵营,特别是双方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道理很简单:因为自适应。
例如说:混乱善良的人无法在一个上升社会里面分辨谁是子女配偶合适的人的阵营。
我就以欧神举例。
欧神以前文章里说过,自家孩子是女儿(性别不重要),然后欧神还说以后女儿不要结婚,太难受(混乱善良都这样,结婚的也有一堆奇怪的东西),他说要给女儿配六个还是八个男宠。
我这一听,明白了,欧神女儿以后绝对不会要六个还是八个男宠,就算接受了也会很难受。
首先:这说明欧神很宠女儿,自家女儿是小公举。之前欧神写的关于柬埔寨项目里面的一些客户,就说到过
“这个女人真可怜,家里肯定要她冲锋陷阵才养成这种性格,要是我才不愿意让自己家的大公主和小公主干这种事呢。”
所以欧神是宠女儿的
——也许欧神会认为女儿也需要一定的磨练,混乱善良的家长都这样。
但是,其基本的运作逻辑不变:混乱善良的技能要想得到提高,必定是主动前往可能致死的危险境遇中的(或者至少是倾家荡产),会做出极高风险的初始选择,至少
“守序善良”或“守序邪恶”以及“守序中立”的人会觉得不合理
(混乱中立是个特殊,他们觉得什么都不合理,但又什么都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