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影派
这是一个不严肃但很有趣的电影公众号,跟着派爷一起涨姿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无锡博报生活  ·  突然火爆!线上发货已排到3个月后...... ·  昨天  
百晓讲新闻  ·  3岁,100亿!影史首位! ·  昨天  
江苏新闻  ·  80.20亿元!全球第一! ·  3 天前  
吉安发布  ·  破45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影派

央视那么火,为什么这部春节记录片沉寂了一年?

电影派  · 公众号  · 电影  · 2018-02-08 22:41

正文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053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传统习俗中的“小年”。


俗话说,过了二十三,就是年。



从今天起,一年一度的春节,正式开始了。


此时此刻,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可能已经收拾好行囊;


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不管你在他乡过得怎样,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一切就都会变得无比熟悉。


这里有你爱吃的食物,有你熟悉的口音;


更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卸下沉重的包袱,和一路的风尘。


那就是家。



回家过年,是每个传统中国人的执念。


家不只是个一所房子,一个住所;


那里有你最爱的亲人,和你在外边得不到的温暖。


每个走在回家路上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新年的爆竹声太响,怕宝宝们收不到派爷的祝福;


今天就用一部年味十足的纪录片,给大家拜个早年吧——


《回家过年》(2017)



这是央视爸爸在2017年春节的时候,推出的一部纪录片。


如同片名,纪录片讲述的;


就是在过年这一特定的时间节点上,人们回家、到家的过程。


用平视的视角,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团圆和亲情。


这个题材,本有可能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成为现象级的国产纪录片;


可惜去年央视爸爸的另一部纪录片《航拍中国》,实在是太火了;


抢占了所有的风头。



宣发上的不给力,让这部纪录片在播出一年之后,豆瓣评分依然显示评价人数不足。



而B站的播放量,更是连一万都不到。



但是片子的质量,却是实打实的央视水准。


豆瓣评分虽然不多,但是齐刷刷的都是五星好评。



豆友们纷纷表示,泪目、感人、温暖、哭惨了。


之所以它能如此打动人心;


反而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没有过度煽情,满满都是真实的触感。


从策划到节目播出,这个17人组成的剧组,只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要知道,这部纪录片,可是包含了10个故事,13个家庭, 14个省份,56个有名有姓的人物的大工程。


不过在最初策划《回家过年》的时候,剧组就确定了“四不”原则:


不假造喜庆,不粉饰太平;


不利用情感,不贩卖苦难。


镜头记录的,都是最真实的中国人。


在陆家嘴金融中心上班的商务精英;



每天风里雨里的快递员夫妇;



为了理想,在北京打拼的满语音乐人…


不论是谁,只要到了春节,他们都会背起重重的行囊,踏上归乡的旅程。


蒙俊源夫妇是广西人。


几年前,父亲得了一场重病,花光了全家的积蓄。


于是,他们俩去了佛山的一家工厂打工,补贴家用。


老父亲和两个孩子只能在家中留守。



而春节则成了他们一年中,唯一能一家团圆的机会。


每一年,蒙俊源和老乡们都是一起骑摩托车,返乡回家过年。


今年也不例外。



买好了年货和给儿子们的礼物之后;


他们再次加入了返乡摩托车大军。


万般最远途,是归乡路。



全程八百公里,他们一大早就要出发,深夜才能到达。


而老父亲一早就做好了准备,杀鸡备肉;


翘首等待着儿子儿媳的归来。



道阻且长,淅沥的小雨耽搁了行进速度。


父母焦急地打电话询问,嘴上却说,晚点就晚点,不急。



深夜,夫妻二人终于平安到家。


就算夜再晚,家中也会备着热饭等着他们;


就算夜再黑,家里的灯也为他们亮着。



而在两千多公里外的东北;


满语歌手宋熙东,也要回家过年了。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东北汉子,已经两年多没回家了。



因为,他的父母几年前相继去世。


不管多大年纪,你的父母去世了,你就变成孤儿了。”


父母不在,家也就没了。


不过他此前认下了九十岁老人何世环,当做自己的奶奶。


何世环是为数不多的会说满语的满族人。



宋熙东和她正因满语相识,从陌生到熟悉;


没有血缘关系,可宋熙东却把何世环当成亲奶奶;


何世环也把他当成亲孙子。


奶奶家,就是宋熙东自己家,今年他就是要和奶奶一起过年。



穿上满族传统服饰,给老祖磕头祝寿;


自家该有的习俗,宋熙东一样都不少。



坐在热炕上,他和奶奶分享着自己创作改编的《摇篮曲》;


娘俩一起哼上一段,画面温馨至极。



再好的酒肉,熬不过飞逝的时间;


再暖的温情,也要经受别离。


春节一过,宋熙东又要踏上返回北京的旅程。


奶奶挽着他的胳膊,送他到门口,对他叮咛嘱咐:


照顾好自己,快四十的人了,找个好姑娘成个家。



宋熙东一边走一边回头张望;


奶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嚷着让他快走,别再回头看。



“他就把这儿当个家。


我东子想要要什么,来个电话我都能给;


我想要什么跟东子说,东子给我能拿回来。”


骨肉不亲,人情亲。(泪目)



有人过年回东北老家,有人过年却偏偏离开老家,去往异乡。


因为,他们的父母在那里。


改革开放四十年,地域间的流动性越变越大。


越来越多的东北人,都离开了冰天雪地,去四季如春的海南生活。


他们也被叫做,“候鸟老人”。



所以才有调侃说,海南是东北“第四省”。


老人们来到海南养老,一开始担心不适应南方的生活;


没想到,这边的乡音要更多。


东北人的到来,甚至改变了当地菜农的种植习惯。



父母过来了,可他们的子女还在东北老家,有着各自的工作。


于是,他们买上父母最爱吃的土特产;


现炒的当地瓜子,自己家腌渍的酸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