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霖新语】最近马上要开始研究生复试了,有人问我相关的问题,推送一篇小文,希望对大家的复试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听听我的公开课(海报在上面,扫码即可查看回放)。
这两天,一直有人问我研究生面试的问题,干脆,写一篇文章,聊聊研究生面试的事儿,给诸位考生支支招。
首先说说研究生面试的忌讳。
第一,不要给面试老师灌鸡汤。
老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鸡汤这张反智主义的话语,说多了只会暴露智商。
第二,不要吹嘘自己。
研究生面试不是职场面试,不要拿职场攻略来对付老师,老师也不吃那一套。基本上,跟你聊两句,老师们也就知道你的分量了。这话不是唬你,等你哪天做了老师,再回想当初的你,你也这么看。
诚恳而真实地展现自己,才是上策。
第三,不要过度紧张。
面试就是聊天,其实你的回答多半老师是看不上的(你要是比老师还牛,还来读研究生干嘛?),老师主要是看你的基本素质,看你是否有塑造的潜力。有些考生说话没底气,老是担心考官不认可自己,其实,对你比较冷淡,甚至不感兴趣,是正常的,因为考官必须保持一个中立的角色,不能过多表示赞许,因此,不要过度紧张,要大胆展现自己。
顺便说一句,老师们一天要面试好多考生,难免疲惫。考生们以逸待劳,当然感受不到考官们的激情了。
第四,不要跟老师过度亲热。
为人师表,老师们一般都比较和蔼,但是面试当天老师们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客观的身份,与考生过度亲热,会有失公允,也有瓜田李下之嫌,所以,作为考生,最好不要跟老师太套近乎,否则容易尴尬。其实,老师主要还是看你的表现。
第五,不要谈与专业无关的事情。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专门化教育,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如果你不是面试中文系,你有没有看过《红楼梦》,大可以不讲,因为它不相干,毕竟面试时间有限,多展示一下你的专业能力,更重要。
看到这里,诸位可能着急了:标题不是说要送我俩字吗?那俩字在哪?
别急。其实,这俩字很简单:种子。
啥意思呢?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不一样,它要进行专业细分。考官们大多数就是本专业的指导老师,导师们想的最多的是:考生是否符合本专业的招考需求?这个学生将来如果给我带,我能不能培养出他的相关专业能力?说得再具体一些,将来他能不能写出硕士论文、顺利毕业?
打个比方,研究生教育就是种田,教师就是园丁,而学生就是种子。庄稼长得好不好,地力很重要,施肥很重要,天气很重要,打理也很重要,但是无论如何,种子最重要。没有好的种子,以上条件都不成立——再好的学校也有培养不好的学生。
研究生考试,说白了,就是选种子的过程,你现在可以不优秀,但是你得让考官们认可你,觉得你是个好种子:三年之后,学校、学院、专业和老师都能有个好收成。研究生复试,其实就是当面筛一筛种子们的成色。
所以,你要记住三条:
第一,展现你的可塑性,证明你是一颗合格的种子。
花生每年都结很多果实,但不是每颗都能做种子。你希望通过面试,首先得证明你是一颗合格的种子。尤其是很多笔试成绩较低、年轻偏大的考生,更得证明自己的可塑性。一个好种子,要谦虚,要积极,要充满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