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一暖和,公司很多妈妈开始盘算起了分房的事。讨论特别热烈:
分房失败的妈妈让我们务必把她们的故事分享出来,给其他姐妹
提前避雷
;
(让大家看看自己有多惨)
分房成功的妈妈自告奋勇,一定要来台前给大家
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
。
(让大家看看分房睡有多爽)
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分房的故事。
办公室的翠姐今年是第
4 次分房了,从女儿 3 岁半就开始分房的她,可以说是集所有失败元素于一身。
分房第一天,女儿怕黑,每晚都嚎啕大哭
……
好不容易装上感应灯不怕黑了,又总在半夜
11 点惊醒,大喊:妈妈!
最无语的是,有时候女儿不喊了,翠姐反而彻夜难眠
,眼睛瞪得像铜铃,苦苦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
睡眠严重受影响的她,最终选择了妥协,让女儿回来。(造孽啊
)
lulu 更绝,娃 4 岁开始分房,一开始就
仪式感拉
满
:一觉到天亮奖励 5 个小星星,小星星可以兑换娃最爱的奥特曼卡牌。
娃刚坚持了 3 天,lulu 立马颁发独立宝宝奖,定制了一块增光瓦亮的奖牌挂在儿童房中间。
最后直下一剂猛药,叫来同龄的外甥女,让俩娃比赛独自睡,俩娃劲头特别足。
你说说,胜利的曙光这不就在眼前了吗!
谁知,这一比赛,lulu 发现女儿睡觉呼噜呼噜,还容易半夜惊醒。
去了医院才知道女儿扁桃体和腺样体有问题,赶紧带娃做了手术,分房被迫中断,反倒是外甥女分房成功了!(你说意外不意外
)
最令人无语的是丹丹家。女儿上小学后,有一天突然要求自己睡了。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吗!丹丹赶紧欢欢喜喜把女儿的小床收拾出来。而且还准备了一排玩偶供女儿翻牌子,每晚轮流给她侍寝。
本来,这一切进行得异常顺利,丹丹做梦也不会想到,枕边人竟说出了那句令人发指的话:
宝贝儿,你不想和爸爸睡吗?可是爸爸想和你睡啊!
刚走没几天的女儿颠儿颠儿回来了,自此分房是路人。
这些失败的故事告诉我们几个重要的道理:
下面,有请两位分房成功的妈妈现身说法。(不得不说分房除了靠实力,有时候也得靠运气)
女儿快上小学那一年,我家重新装修,借此契机完成了分房。
说实在的我们并没有费很大力气,她很积极地住进了自己的房间。
只是偶尔,她半夜醒来后会哭,我们就赶紧去哄哄她,把她拍睡;有几次她来主卧跟我们一起睡,跟她说好了只睡一晚,第二天她真的就乖乖回到自己的房间了。
说实在的,我也奇怪怎会如此顺利,一般娃不都得撒泼耍赖好几天吗?
事后我和老公马后炮了一番,
这件事儿恐怕跟弟弟脱不了干系
。
有一天我带着她去装修好的房子里,说:现在家里还剩两个房间,你一个弟弟一个。你马上就要上小学了,要住哪个房间你先选。
能看得出她很期待,立马选择了离我们近的大房间。
接下来,选什么样的小床,挂哪一款窗帘,统统是她自己的主意。
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把选房的主动权交到她手里
,一方面让她心甘情愿接受了分房,另一方面她觉得必须牢牢“霸占”自己的房间,不能给弟弟可乘之机,自然舍不得离开。
弟弟像泥鳅一样溜到姐姐房间,被姐姐无情“驱赶”
当然,每天晚上我和爸爸都会哄睡,给她讲故事,直到她睡着才离开,4 年级时她终于可以完完全全自己睡了。(没错,4 年
)
对于我来说,哄睡倒没什么困扰,毕竟这段时光对我和娃来说都很珍贵
。
儿子出生后,除了吃奶,几乎都是和奶奶睡。
去年,赶在儿子上小学前,我们买了新房,恰好多出一个房间,分房这件事真就是自然而然。
孩子到了这个阶段渴望有独立的空间,我也顺水推舟给他做心理建设
:一个人睡很勇敢、你能独享一个房间,跟哥哥姐姐一样厉害……
后来我才发现,该心理建设的不是儿子,而是奶奶。
一开始分房,儿子没啥大动静,倒是奶奶非常不适应:
半夜悄悄推开儿子的房门,透过门缝盯着看;
一晚上醒来好几次,怕孩子感冒,趁我们不知道偷偷溜进去巡视一番;
儿子起夜,奶奶非常警觉,侧耳倾听,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一个“鲤鱼打挺”冲出去……
我本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有一天,奶奶拉着儿子说:要不还是回来和奶奶一起睡吧?
在门外听到这一切的我脑海里立马闪过可怕的画面:
朋友的娃都四年级了还跟爸妈一起睡,夫妻俩中间躺着一个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娃,干啥都不方便!
我立马进去制止了奶奶,并跟她长谈一次:
👉
先动之以情
,孩子长大了,我希望他能在自己的房间里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写作业、画画,还有他最爱的写信;
👉
再晓之以理
,咱们勒紧裤腰带买了大房子,现在多出一个房间不用,钱都浪费了……
奶奶跟儿子的羁绊深,突然分开,我非常理解她的难过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