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西行的人生
”关注本公众号
——人类构建的文官制度,远比实物更为坚固。
◇
三角形,稳固、坚定、耐压。
建于公元前
2650
年的卓瑟王金字塔,距今
4600
年,巍然挺立,佐证了这条物理定律。
正三角
(△)
稳定,常识,不用多说。
那么,倒三角
(▽)
呢?
它同样稳定,而且更有力量。
文官政治,基层与机关的设置,就是倒三角结构。
◇
我们参与行政实践的人,经常产生这样一个困扰:
基层人少事多,机关体系庞杂。
比如,乡镇成立一个股级的财政所,在其之上,配套了繁琐的官僚机构,县上一个科级的财政局,州上一个处级的财政局,省上一个厅级的财政厅,中央一个部级的财政部,用于直接管理和遥制。
县上有几个股,州上有几个科,省上有几个处,中央有几个司,最末端,却只有寥寥数名办事员。
办事的那么少,看事的那么多,以下对上,怎么应付得了。
这合理吗?
为什么不使用正三角,让基层的人多多的,机关的人少少的,让办事的人多多的,让监事的人少少的?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伸出你的手掌,放一个正三角,疼吗?
放一个倒三角,疼吗?
哪个更疼一点?
对了,倒三角好似一个锥子,能保持较强的穿透力,层层加压传导,确保中枢的意愿,扎入更深的土壤。
这个土壤,古代称为乡、亭、里、伍、坊、
厢。
现代称为乡、镇、村、小组、居委会、社区。
◇
《史记》说:
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乡、亭、里、伍、坊、
厢作为
县的基础,亦为天下的基础。
这些末端组织的治理水准,就是一个朝代和国家的命运。
浅薄的政客,仅仅看到表层,倡导削减机关,增强基层,美其名曰:
人力下沉。
这固然没错。
但是,一旦基层人多而事务少薄,机关人少而无暇兼顾,则各生奸伪,扰乱地方。
蚯蚓在土里翻动,有利于庄稼生长;若蚯蚓长成麻蛇这样的庞然大物,基层将再无宁日。
◇
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机关人多,其实并不算多。
中央一个财政部要管理省市三十余个财政厅,省市一个财政厅要管理州市十数个财政局,州市一个财政局要管理县级
十多个
财政局,县级一个财政局要管理乡镇
七八个
财政所。
看似庞大的机关,与基层两相比较,人数上并无绝对的优势。
注意,我们当前采用的治理模式,是一个精妙的模式——
从结构上说,这个体制是倒三角的
(机关庞杂基层单薄)
;从组织上说,这个体制是正三角的
(一个机关应对若干个基层)
。
这就是政治家的苦心所在,于这个国家的行政中,设置了正反两个三角。
(中部交织,上下平衡,环环相扣)
一个三角已经如此稳定,两个三角交织贯通,所形成的局面,真可谓:
江山永固,日月长恒。
◇
有人提出来,不管怎么说,基层人少,公职人员少,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官僚体系,疲惫不堪,这是事实,会不会误了要办的事?
不会。
天才的中国人,玩战略天下第一的中国人,搞权术罕有其匹的中国人,发明了另一种神奇的组织——
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