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计算机六十年
中国计算机历史研究,科学家与社会进步,人与信息系统,智慧城市与谋略,创新和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张聊科研  ·  国自然马上提交了,你的实验设计严谨吗? ·  5 小时前  
NaturePortfolio  ·  数学“天才”们也输给AI了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计算机六十年

新春佳节思念创业前辈

计算机六十年  · 公众号  ·  · 2020-01-22 20:47

正文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向从事计算机创业和所有从事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人们致敬!因为大家多年的努力,使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祝愿新的一年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吉祥!


怀念计算机事业最高龄的创业者

在新春时分,不由得想起生于 1903 年的从事计算机创业的两位前辈,也是当时最高龄的陆学逊和陈光熙两位老先生!他们 永远记录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队列之中。

陆学逊工程师, 生于1903年, 1928 年圣约翰大学毕业,来自上海有线电厂( 736 ) 1957 年10月,任北京有线电厂(738厂)总设计科第二设计室主任,后任第三技术科(计算机科)副科长,主管103机技术领导工作5年5个月(1963年初退休回上海), 他对结构设计工艺加工等在行,经验丰富, 尤对具体负责103机制造工艺的技术人员,如对负责103机磁鼓工艺技术的黄燕萍等人,均有具体的技术指导,1965年,738厂钱基广途经上海,去看望他时,方知他已因病去世了,工厂同仁对他深深地怀念和敬意!

研制103计算机时的孙强南、陆学逊(中)、钱基广。

陈光熙 , 教授, 1903 5 21 日出生,浙江上虞人。 1920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 年获法国农业机械师学位、 1924 年留学比利时,就读鲁汶大学机械系,获工艺制造、土木及采矿工程师学位, 1930 年获地质工程师学位, 1930 10 月回国教授数学,建国后任一机部设计局总工程师, 1957 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副校长,对计算机的发展,特别是磁芯存储器和磁芯的研制做出重要贡献, 1992 6 20 日逝世。

陈光熙先生

怀念 2019 年离去的计算机创业者

2019 年,有几位参与计算机创业与发展的老同志离开了我们,在此也对他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陈正清 ,1937 年2月出生,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人。1960年7 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在天津764 厂工作四年,担任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计划处副处长、处长、系统处处长,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副主任、四机部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司长等职务,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1988 年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1月29日去世。

2015年,陈正清在复兴路部机关门口

胡建平教授, 1935 年生于江西吉安,1958 年7月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备系提前毕业,参加中科院第三届计算机训练班学习,此后转入计算机专业教学、科研,被聘副教授,教授,计算机系副主任,代主任,曾参加104、109 乙机、220 系列计算机等研制,2001 年退休,2019年 4 月25日去世

胡建平教授(2015年)


江明德老师, 1925 年生,终年 94 岁, 1956 年10 月,江明德和刘锦德、周锡令参与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解算装置专业筹建, 对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6 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派出赴苏研究生, 江明德等去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习, 2019 10 13 日去世。


1997 年编译会议在成都召开,右二起:江明德、陈火旺、龚天富。


李毓瑞,第四期计算数学训练班学员,中科院计算所正高级工程师,为财政与税务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化做出重大贡献, 1985 年开始 攻关税票系统,实现了税务系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该系统于 1987 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 年,调税务总局信息中心任总工程师。 2019 7 17 日去世。

2019年7月4日,李毓瑞、罗晓沛夫妇和徐祖哲


许孔时与刘慎权先生将喜逢九十寿辰

2019 年, CCF 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记录计算机历史》工作组为筹建“计算机博物馆”,访问了近 30 位参与计算机创业的,八十高龄以上的前辈,其中有两位前辈将迎来九十寿辰,在此表示衷心地祝贺!


许孔时, 1930 3 9 日生于北平, 1948 年秋,入国立清华大学数学系, 1952 年夏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数学所工作, 1957 11 月调入中科院计算所,曾任计算所副所长,工作草有贡献, 1985 2 月为中科院软件研究所首任所长,曾在 1958 赴苏联留学, 1965 年赴英作访问学者。 对推动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先后领导完成了 109 乙机、 109 丙机、 013 年机和 757 机等多种型号计算机系统软件的研制。


2019年4月18日,访问许孔时先生


刘慎权,研究员, 1930 12 31 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 1956 年四川大学数学系毕业,进入中科院计算所, 1958 年选派到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攻读研究生, 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的学者。从事流体力学、爆炸波、核反应堆方面计算研究;开辟 CAD 研究方向,并在我国大型计算机研制中得到成功应用;开展计算机图形学、科学计算可视化等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9年5月10日,访问刘慎权先生。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推荐:


西军电的专业和前两台计算机

吴立人院长受命创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从专业到系

漫谈计算机 和吴几康先生


赵忠尧先生和近代物理所

北大计算机创始人张世龙的沉浮

许孔时:温文儒雅,博闻强记

跨洋寻觅周寿宪的人生数据

第一台计算机和张梓昌


莫根生:一位百岁老人的计算机历程

康继昌让计算机上天飞翔

乌家培:见证计算机和信息经济

张绮霞:目光清澈的女程序员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50年庆典的价值


中国信息化是何时开始的?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从原子弹到计算机的华罗庚

钱学森举足轻重的发言决策计算机

做计算机靠苏联还是自己动手?


中国人走上数字大道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计算机的?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不断跨越的六十年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知道电子计算机的?


计算机和全国军工企业质量整顿

向集成电路计算机进军的回顾

外部设备因用户需求才有系统地位

薛暮桥的统计机械化和自动化


中国计算数学的起步

电话专业为计算机事业挑大梁

胡建平: 不断创新的计算机人生

长途迁徙历经磨难的几个计算机专业

中国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起源


新中国赴苏公派计算机留学生

朱鹏举的赴苏留学记忆

计算机训练班堪比黄埔,开创教育新模式

谁是最先填报计算机志愿的人?

感恩科大:计算数学的航空岁月


人民大学:开创信息专业先河

靳进善:工农兵结缘计算机

培育计算机人才训练班建奇功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在系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中科院早期人事工资趣谈


在华罗庚家里作出的决定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隆重成立

第一个计算机组在物理所

酒仙桥电子基地拔地而起

东西南北和上天的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创业前后

杭州将建设亚洲第一座计算机博物馆

软件技术:从研究室争论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运动战”

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王正


为十二大计票的宽行汉字针型打印机

15所与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恶性肿瘤防治调查(摘录)

计算机技术情报的编辑出版记载着产业进程

哈军工研制441-B 任连仲口述


兵器试验中心数字弹道的传奇

打算盘的士兵和向计算机的过渡

胡守仁: 一辈子当兵(雷达\计算机)

国防工业老战士——李庄

在系列计算机上自主开发数据库

最早与计算机合影的中国人


国家荣誉: 康鹏电路和“发明证书

电信“可视图文”生不逢时

昙花一现的“图文电视”

纪念“天降大任”的虞浦帆先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