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妈说:
今天要讲的是一个老话题:
微量元素检测
。
其实,我之前已经写过一篇(《
宝宝胃口差、长不高是缺锌?要不要查微量元素?到底该怎么补?
》),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已经相关部门被喊停了近
5
年了。
2013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文明令禁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针对儿童开展非诊治需要的微量元素检测
但是,依然有很多新手爸妈带宝宝体检时,逛母婴店时,会遇到要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测。后台也经常有问:
宝宝睡觉不踏实,胃口不好,头发黄少,长得比同龄孩子慢……是缺什么微量元素吗?
好像一切宝宝不够健康的表现都能跟缺微量元素扯上关系。
心里有了怀疑,碰到建议测微量元素,就自然而然寄希望于靠抽点手指血、拔几根头发、夹手等就能确定到底缺啥,再给宝宝补锌、补钙、补铁等微量元素,完美解决自己的担心。
可惜真相是,这些微量元素检测并不准确,更大程度只是帮某些不够良心的医疗机构、母婴店卖补充剂。
这个套路跟给宝宝吃艾畅治感冒(《
艾畅下市!宝宝吃了多少药是为安慰大人自己?
》)其实差不多,
但对宝宝的爱很容易让我们忘了要保持清醒理智,然后被只想求利润的机构利用了。
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不靠谱
“微量元素检查”是我国国内特有的婴幼儿检查项目。欧美国家医生不会要求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目前为止,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还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
瓜瓜
2
岁不到时,有一次老人带去社区医院体检,也碰到要求做手指检测微量元素。检测出来说有点缺钙,医生问有没有在补钙,要给开补钙剂。老人拿捏不准,就打电话问我,我一听就明白了,就让老人跟医生说:
我们家有补钙剂,不用了,谢谢。
实际上,我从来没有额外给瓜瓜补过钙片、剂。因为我清楚:
通过这样一点手指上的微量血是没法准确测出缺啥微量元素。只要正常喝奶,晒太阳,补充维生素
D
帮助钙吸收,就够了
,瓜瓜的生长指标一直都很正常。
而且
微量元素虽然很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补过头反而有害。
瓜瓜回家后,举着被“冤枉”扎了一针的小手指,满脸委屈地给我看。从那次以后,我再也没让瓜瓜测过微量元素。
我们再来细数下这些不靠谱的微量检测方法有哪些:
1、
手指抽
血——基本百分百不准
微量元素检测中最常见的是抽血检查,但是,
人体的微量元素只有小部分在血液中,更多在细胞、组织中,这些元素的组织含量没法检测
。
而且一般都采宝宝手指头上的血,扎一个小针眼,然后将少量血挤出来,在挤得过程中,可能会混入其他东西,化验结果数值基本百分百不准确。
2、
头发——不科学
宝宝的头发长期暴露在外,相比血液,受外界影响因素更大。
头发不断生长,只能反应一段时间微量元素的含量。所以,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多或少,并不能代表宝宝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
3、
夹手检查——是骗局
有些不正规
医院、母婴店拿夹子给宝宝夹手指、戴手腕,几秒后就可以知道宝宝缺啥微量元素的检测,就只是个骗局,只是想卖补充剂。
很多媒体都有相关报道
上次微量元素的文章发出后后台有妈妈这么感叹:
其实,现在的宝宝缺微量元素的概率并不大,所以平常一般体检完全不需要测微量元素。
后台有个妈妈说得很好:
我从来不给儿子随便补钙之类的,因为他吃饭喝奶都很棒,只要能在外面玩,就绝不会让他待屋里,每天吃那么多东西,户外活动也特别多,不会随便缺这少那的,孕婴店搞活动让去免费查微量元素,我从来没去过!中国人就知道补补补,不缺的情况下不可以乱补,现在生活水平这么好,想吃什么都可以买,为什么还缺这少那的,我就想不明白!
最好的微量元素的来源是食物。
只要让宝宝
好好吃东西,
营养均衡,
然后多去户外运动、晒太阳,
微量元素一般都是足够的。
具体我们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荐的《中国
0
~
6
岁儿童膳食指南》,按照宝宝不同年龄注意进食的要点:
》》
6
个月内:
最好母乳喂养,实在不行,就好好吃配方奶。
纯母乳喂养和采用配方奶粉人工或混合喂养的足月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只要从出生半个月后到2岁补充维生素
D
,每天
10
微克(
400IU
),促进钙的吸收,如果日照充足,可在医生指导下减量。
》》
6
个月后:
合理添加辅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与数量。(《
如何添加辅食才不易过敏?这些关于宝宝食物过敏的误区,你一定要看!
》、《
辅食怎么添?米粉到底应该吃多少?宝宝6-12月超详细喂养攻略,精确到每天!
》)
》》
1
~
3
岁:
从母乳或乳制品为主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化,包括谷类、蔬菜和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和油脂等,培养宝宝良好的进餐和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也不能暴饮暴食。
》》
3
~
6
岁:
饮食清淡,以谷类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选择健康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不要太担心,现在的宝宝营养过剩比缺营养更多,营养过剩变成不健康的小胖墩更麻烦,下次我再专门写一篇。
如果要测,一定要去正规大医院
如果宝宝出现反复哭闹、睡不踏实、枕秃、发育迟缓等情况,不能想当然自己给宝宝补钙、补铁等,
要及时带宝宝去正规大医院。
儿童保健、营养专业医生或营养师先要根据宝宝的日常饮食习惯仔细分析膳食营养摄入情况、评价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和精神状态、全身检查是否具有某些营养素缺乏的表现,然后再结合抽血检查结果,才能进行准确综合判断。
简单说,不是光抽个血就能判断宝宝缺不缺微量元素的。
一般大医院做的微量元素检测是从脖子静脉抽血的(颈静脉抽血),
这种血量标本大点,会相对准确些。
上次,小汤包(瓜瓜小表妹)还以为可能要给手指腱鞘炎(《
请仔细看下宝宝的手指!这个病很常见却极易被忽视,耽误了搞不好宝宝得挨一刀!
》)做手术。术前就是在脖子这里抽的静脉血。小汤包哭得撕心裂肺,整个人都不好了,大人也心疼得抹眼泪。
为什么要从脖子这里抽血呢?
我问了医生朋友,因为
宝宝手臂静脉非常细,不好抽,针头都快有血管粗了,抽不好容易造成血管破裂。而
颈外静脉是与头皮、脸相通的,小宝宝哭的时候会充血怒张,很容易抽到,而且附近又没有大神经等重要器官,不容易损失组织。
如果真的确定宝宝缺了某种微量元素,也要
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择婴幼儿专用的营养补充剂,同时用食疗补充缺乏的营养素。
然后,及时做好复检,
如果宝宝营养素慢慢补充上来,要及时减量或停服营养素补充剂,并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
,防止营养素摄入过量。
微量元素补充过头反而有害
过犹不及,对宝宝的爱,不得当就是害。
补充微量元素也是。很多家长会觉得微量元素不是保健品,给宝宝多吃点总是好的,但事实上,
微量元素也不是越多越好。
尤其不是通过食物而是补充剂补充的,太多了身
体没法吸收,累积起来可能会造成
微量元素中毒
。
比如
钙补过头可能会造成结石
。而
锌补过头会宝宝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肚子疼,甚至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
。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姐姐的小宝宝,就因为保姆超标给喂补锌,结果出现了异常,幸好送医院及时。
其次,
长期给宝宝服用微量元素的补充剂,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打架”的问题
。比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
如果铁补多了,会使铁、锌、铜等微量元素代谢在体内失衡,降低机体免疫力,并可能使血清中铁离子浓度增高,有可能会导致小儿心肌受损。
写在最后:
1、做普通体检、给宝宝打疫苗、母婴店时候,如果有医生或是其他的人提议给宝宝测微量元素的话,
直接拒绝,这些都是违规操作。
2、
天然、健康的食物是宝宝营养的最好来源。